关于0604003号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建议增加闵行38路公交车的发车密度、开通网上实时查询信息
编号:0604003代表姓名:胡雪梅
代表建议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1.问题及事实
为便利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吴泾等区域的民众换乘地铁8号线,交通部门于2017年8月底开通了闵行38路公交车,对缓解相关区域民众的出行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路公交车还存在如下两大问题,其一,发车间隔太久:早晚高峰时段为15分钟一班,其他时段30分钟一班。这样长的发车间隔时间,导致乘坐该路公交的广大民众等车时间过久,尤其是早高峰开往沈杜公路地铁站方向,以及晚高峰从沈杜公路地铁站发车的车次,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且一般一班车挤不上,要等两班、甚至三班车。所以,乘坐该路公交车的居民,等车时间动辄半小时以上,尤其是双休日更为严重:运行班次更少,有时甚至要等一小时左右。这种状况,较严重地浪费了需要乘坐该路公交车的广大民众的宝贵时间和精力,造成较大程度的出行困难。其二,闵行38路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无法在上海公交app或者上海交通网站上查询到。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需要乘坐该路公交车的广大民众出行的不便程度。
2.建议及理由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增加闵行38路公交车的发车密度,缩短发车间隔,具体如下:其一,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建议发车密度缩短为5—8分钟。其中,建议早高峰开往沈杜地铁站方向和晚高峰从沈杜地铁站开出的车次缩短为5分钟。其二,其他时段建议10—15分钟一班。
(2)在有关交通网站上开通闵行38路公交车的实时运营信息。
上述建议举措,旨在改善闵行38路公交车的运营质量及环境,有效缓解需要乘坐该路公交车的广大民众的出行不便程度,真正将好事办好。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已经解决
胡雪梅代表 :
一、关于增加闵行38路公交车的发车密度
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市民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衔接吴泾地区与轨交8号线江月路站的闵行11路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出现了部分班次较为拥挤的现象。运营企业闵客运公司于2013年开始采取灵活调度措施,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增设了闵行10路区间(现闵行38路),安排2辆配车,直线衔接吴泾地区与轨道交通8号线沈杜公路站。由于客流需求的增加,我委要求闵客运公司于2016年3月优化该线路,配车增加至4辆,运营模式仍为工作日早高峰时段运行,班次安排时间为:莲花南路东川路06:40-08:10,浦星公路沈杜公路07:05-08:45,每天共16个班次。
为了及时呼应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紫竹科学园区、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以及吴泾地区等市民换乘轨道交通8号线的出行需求,在我委主导下,闵客运公司于2017年8月28日新辟全天候运营的闵行38路替代闵行10路区间,配车6辆,发车班次由16个增加至84个,首末班时间为:谈家塘终点站06:00-21:00,浦星公路沈杜公路06:35-21:35。
由于目前闵行38路途经的龙吴路、闵浦大桥、浦放路浦锦南路路口等多个路段人流、车流相对集中,路面运行不畅,时常导致高峰时段出现班次间隔不稳定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闵客运公司于2017年10月30日起将闵行38路的配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同步再增加1辆配车。
我委将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要求闵客运公司密切关注闵行38路的客流状况,科学合理地配置好运能,积极保障市民出行。
二、关于开通闵行38路网上实时查询信息
智智慧公交是未来公交行业发展的主趋势。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形象、降低运营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交通部和市交通委的相关部署要求,2015至2016年,我区推进实施了“区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并在2016年年底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建成了以区骨干公交企业——闵行客运服务有限公司为基础的区级公交企业智能化集群调度中心,新装了107套车载一体机设备,试点建设了闵行26路全线太阳能电子站牌到站信息发布;同时,实现了闵行26路、闵行11路实时到站信息接入“上海公交”APP和“上海发布”微信平台。
根据市交通委于2016年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计划(2016-2018)》沪交科〔2016〕264号文关于推广应用公交智能化示范项目的精神要求,我区现正在推进“闵行区公交智能化二期项目”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区科委评审,待区财政下达资金后开始正式实施。项目预计2018年底完成,完成后,闵客运公司所属线路将全部实现公交实时到站查询,并纳入全市公交APP手机查询端,方便市民公交出行。
感谢您对我区公共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