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背景
闵行区吴泾医院地处闵行区剑川路、龙吴路口,其前身为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吴泾卫生所(1962年)。1968年正式建院,定名为“上海市吴泾医院”。1993年原闵行区和上海县合并后,医院更名为“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1994年被评定为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8月由闵行区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约共建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并调整设置为“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10月增挂第二冠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分院”。2017年8月,成功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但吴泾医院目前的占地面积、规模、设施等远远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区校共建、将吴泾医院建设成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准,提升区域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建议将吴泾医院异地重建纳入闵行区卫生医疗改革与发展规划中。
二、异地重建的必要性
(一)医院规模设施与现行需求不相符
现行规模:医院占地面积104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259平方米,床位279张。2017年门急诊人次近50万,出院人数近1万人次, 手术次数近3000人次,分别比2016年递增10%、9 %、30%。目前医院门急诊病人和住院床位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现行设施:院内及周边停车位极其紧张,严重影响病人就诊及家属探望;病房住院楼、医技楼及辅助用房的各种管线逐年老化,用电、用水、排污、道路、消防等均存在多种问题和安全隐患。
现行需求:医院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要做大中医、做强西医、做实中西医结合。在现有设置门急诊和病房基础上设想打造特色专家门诊---国医馆;建设中医健康服务---治未病中心;建设中医特色专科---肾病中心;建设非药物治疗中心;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总院的资源建立2-3个名中医工作室闵行分站;与岳阳总院合作,建立6-8张ICU病房,提升医院急诊能力;以大学科制的形式,建立5-7个特色专病专科,每个专科形成2-3个优势病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建立康复科,引进培养康复科的人才;依托大学、总院发展科研和教学,建设教学楼、科研楼等辅助用房。综上所述,医院共计需要5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
(二)医院总体布局、就医流程与现行需求不相符
医院医疗业务用房在近十年分三次陆续对建筑进行改造新建,因此设计规划整体性较差。近年来随着医院功能性发生改变,中西医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明显增加,医院部分行政楼办公室及体检中心调整为中医门诊业务用房,但就诊流程不科学,不规范(门急诊分区范围狭小,流程交叉不合理,抢救绿色通道不畅,收款及取药窗口拥挤不堪,空气浑浊),影响了医疗急救、隐私保护、院内感染控制等。
(三)医院现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
近年来,周边居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长,就吴泾地区总人口已超过10万,随着区域发展预计将增至18万左右。再加上闵行东部、中部、南部其他区域和外区居民的增加,医院未来服务人口将大幅度上升。医院规模设施将满足不了日益增长门急诊和住院病人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家特色小镇的创建,紫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大学教育园区、商务住宅区、高级别墅区以及虹梅高架的开通,未来不久的15号线、23号线地铁的开通和规划,吴泾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医院基本建设现状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难以达到“舒适、温馨、便捷、安全”的公立医院基本要求,也会影响到吴泾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异地重建的可行性
目前距离吴泾医院仅800米的龙吴路以西、紫龙路以南地块,为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55546平方米,闲置多年,符合吴泾医院发展的需求,可以与吴泾医院现址置换。异地重建的施工场地相对独立,不影响目前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