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关于如何解决闵行教育系统缺编问题的建议》收悉,经区委编办研究,会办意见如下:
目前,我区教育系统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数由市委编办根据区2020年4月学生数按师生比核定下达。为进一步保障公办学校教师编制,区委编办会同区教育局对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三年的学生数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和分析预测,创新公办学校教师编制管理,统筹区内事业编制资源,在市级核定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数基础上,从区级事业编制中为区教育局公办学校额外统筹增加了900名事业编制,极大地缓解了教师编制紧缺的压力。
下一步,区委编办将继续会同区教育局做好公办学校教师编制基本保障工作,重点关注新开办学校编制需求。一是坚持总量控制、统筹使用。继续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公办学校急难需求,2023年拟核增216名、2024年拟核增223名。二是坚持内部挖潜、提升效益。建议加大公办学校内部挖潜力度,盘活存量编制资源,有序推动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流动,动态调整公办学校编制,切实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三是完善人才储备、充实队伍。建议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同等条件招录应届毕业生,按专业教师方向培养发展,设置1年以上储备期,充实教师人才队伍,当学校事业编制空缺时,择优纳编,进一步缓解编制紧张局面。
未来三年学生数还将持续增长,编制存量已不足以支撑后几年师资需求。目前教师退休高峰即将到来,逐年递增的退休教师对各校带来的压力剧增。还有市政府要求幼儿园开设托班,应开尽开导致的师资需求加大。基于以上三方面因素促使我们必须设立储备教师专项,建立未来教育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提高待遇,择优入编的方式缓解编制不足的压力。同时在总量内,通过储备教师的提前招聘与退休教师的时间差,在一至三年的储备期内,选拔优秀人才进编,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由于区域人口分布不均,导致学校生源分布不均,班师比和生师比出现配置差异。高考、中考制度改革导致部分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缺口问题加大。通过交流轮岗政策导向,运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优势,盘活教师存量,鼓励校际流动,设立“优秀师资流动”绩效奖励项目,引导学校平衡化解内部结构性矛盾。
加强对学校编制使用的管理,每年对各级各类学校编制进行核查,对师生比超标单位有明确的绩效惩罚举措,在绩效总量内予以一定比例的扣减;对编制缺配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惩罚力度逐年加大,倒逼超标单位通过局内流动、支教帮困、控制招录等措施合理消化,使得学校的编制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科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