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讲政策】解读《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江川路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0日

为加快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激发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科技创新“核爆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企业关心的重要政策,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解读,8月13日上午,江川路街道举办“枝吖繁茂团队赋能”政策宣讲暨“科长讲政策”活动,由街道商务公司总经理李群对《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沪府办规〔2024〕7号)文件进行解读,约30位企业代表到场聆听。
本次政策宣讲详细解读了“大零号湾”政策措施,按照政策分类为企业详细介绍扶持标准及申请条件,并通过现场答疑实现政企零距离沟通,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助力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1.《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几条政策? 《政策措施》立足“大零号湾”区域实际,围绕“强策源、促转化、增动能、聚要素、造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
2.《关于加快“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有什么特点? 《政策措施》突出体现了三方面特点: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将“大零号湾”作为上海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构建“东南西北”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整体部署。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高效率破解发展瓶颈难题。对照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科技园等国内外一流科创集聚区域,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举措,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积极发挥“大零号湾”在教育、人才、科技、产业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抓住关键节点、持续靶向发力,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三是坚持发展导向,高质量推进改革创新赋能。充分借鉴吸收中关村、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地相关政策的成功经验,统筹推进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改革。
3.《政策措施》中入驻载体有政策支持? 《政策措施》中6.3.1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创办企业入驻相关科创载体的,给予10万元的运营经费支持。 扶持标准:对入驻市级科创载体、高校学生创新中心、区校共建孵化器等载体的高校师生创办企业,给予10万元的运营经费支持。 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须为入驻市级科创载体、高校学生创新中心、区校共建孵化器等载体的高校师生创办企业;(2)申报主体须为实体注册满3个月的科技型企业。
4.《政策措施》在企业创新、研发方面是否有政策支持? 《政策措施》包含多项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例如:条款9.4支持便捷申领和使用“大零号湾”研发服务券,分别给予每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个团队每年最高30万元、10万元的使用额度,按专业研发服务费用的50%核定;探索申领使用积分制等措施,提升兑付效率。 扶持标准:对使用上海市科技创新券企业,按市级兑现金额给予1:1匹配扶持,每家企业每年使用额度不超过30万元,每个团队每年使用额度不超过10万元。 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如为团队,应当是已入驻“大零号湾”区域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或众创空间,尚未在注册成立企业的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2)申报主体须已申请并使用上海市科技创新券。
5.《政策措施》在成果转化方面是否有政策支持? 对高质量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正持续加大。例如:《政策措施》中10.1支持企业打造创新产品,积极通过政府合作创新采购方式,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对纳入市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给予不超过项目首批次核定合同金额30%、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扶持标准:对企业或项目团队购买或租用国产算力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的,经评审认定,根据实际投入情况,每年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30%、最高500万元的经费支持。 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须为新纳入市级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和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的企业;(2)申报项目的产品须已完成首次销售。
6.《政策措施》中申请科研平台、实验室是否有政策支持? 《政策措施》中1.2支持企业牵头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经费支持,并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扶持标准:(1)对企业牵头新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2)对企业牵头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 申报条件:(1)申报项目须为获得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2)申报项目须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落实经费支持。
7.《政策措施》是否有针对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大零号湾区域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例如:《政策措施》中2.1支持开展面向量子科技、空天海洋、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研究,鼓励开展跨领域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对获国家立项支持的,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20%、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扶持标准:对获国家立项的量子科技、空天海洋、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前沿技术研究项目,给予不超过国拨资金20%、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申报条件:申报项目(课题)获得量子科技、空天海洋、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方向的国家科技专项立项资助的企业。
8.《政策措施》中是否还有其他类型政策支持? 在企业资质、参与项目赛事等方面,均有相关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例如:《政策措施》中8.1对首次达标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400万元的奖励。 扶持标准:(1)对当年度首次达标认定的瞪羚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资助;(2)对当年度首次达标认定的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400万元、200万元资助。 申报条件:申报主体依据长城战略咨询、胡润研究院等国内外权威榜单,当年度首次达标认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 《政策措施》中9.5支持企业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科创赛事,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获奖支持;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创新赛事活动,给予最高50万元的获奖支持。 扶持标准:(1)对获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以上奖项的企业,给予卓越奖100万元、优秀奖80万元、优胜奖50万元的获奖支持。(2)对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科创赛事优秀以上奖项的企业,给予最高一等奖50万元、二等奖30万元、三等奖20万元、优秀奖10万元的获奖支持。 申报条件:(1)申报主体须获得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以上奖项的企业;(2)申报主体须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际创新赛事活动的获奖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