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本部门2024年行政许可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区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完善“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动态修正机制。在新平台完成了44条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的修订,确保办事指南的准确,教育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接入“一网通办”,接入率100%。 二、行政许可办理情况 2024年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3453件,其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审批862人次,高级中学、中职学校教师资格审查(初审)1764人次,中等及以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设置审批167次,校车使用许可核准585次,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审批(区级)75 人次。 三、审批后监管开展情况 (一)顺利完成全市“双减”目标考核任务 2024年是中央规定三年“双减”政策推进并取得实效的收官年(2021年7-2024年6月),召开闵行区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发布闵行区校外培训落实“双减”政策工作报告,全力做好迎检验收工作。对照“双减”指标要求,闵行区在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培训收费监管、校内外资源利用、校外培训机构党建、非学科类培训治理和校外培训执法等方面,均达到考核要求,部分指标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提交的《上海市闵行区突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治理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典型案例得到市教委认可,作为经验交流材料上报教育部。对标对表市“双减”目标考核任务清单,开展“百日冲刺”行动,补齐补强漏洞短板。针对考核关键指标“全流程监管机构覆盖率”偏低情况,多方协调,强力攻关,全流程监管机构覆盖率由63.54%升至100%,学科类机构全流程监管覆盖率由71.79%升至100%。 (二)强化对校外培训日常监管 着眼于巩固“双减”成果,持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常态监管。指导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培联办,聚焦培训机构党建、违规培训、学科类隐形变异、人员管理、资金监管等内容,对辖区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区教育局结合信访调查、随机抽查等工作,加强对校外机构运行的日常检查和督促整改。组织区内相关单位,在寒暑假、重要节假日,区培联办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校外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强化收费、消防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广告发布等方面的监管。全年区镇两级共开展各类检查2600余家(次),督促机构整改 安全问题69 个、收费合同相关问题25个。 (三)稳慎应对处置机构非正常关停 按照《闵行区培训机构非正常停业应急处置预案》的流程和职责分工,相关成员单位主动跨前,区教育、市场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关于校外培训新的监管要求,坚定支持区文旅、区科委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处置职能,共同指导街镇稳慎有序处置 “秦汉胡同”、“神奇科学家”2家大型机构的非正常关闭,共涉学员2万多人次,未消课金额达1.7亿元。在处置过程中,区教育局多次召集协调会,参与制定处置口径,核查和约谈违规主体,按照“首问负责制”原则,接待和吸附上访学员,为化解舆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改革创新情况 (一)新拓展“交大实验学校入学申请”好办事项。该好办事项2024年5月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大数据局的支持下顺利上线“一网通办”,推出后给家长和学校都带来很大便利:过去,学生入学申请需要家长携带孩子出生证、房产证、户口簿等各类材料,线下人工核验,完成入学申请手续,时间长、人力成本投入大,家长来回奔波,着实不够人性化,效率也低。现建成的入学申请专栏依托人口库及学生相关数源能力接口实现表单预填率达90%,依托市电子证照库能力实现材料免交达50%,同时依托大数据比对能力,极大的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审核压力。 (二)全面试点推动“免申即享”服务事项。2024年区教育局在随申办上推出学生“五育证书”申领,该免申即享服务事项办件量达5689件,作为一个高频事项,今年我们还通过技术手段对电子证书加上了CA防伪证明,“五育证书”的免申即享极大方便了学生和学校。另外,针对“宝宝屋”托育服务申请这一公共服务事项,与卫健委联合通过技术手段锁定1-3岁闵行区幼儿家长,精准推送“宝宝屋”托育服务事项,将该事项提升为免申即享服务,让更多家长了解并获得12次“宝宝屋”免费托管服务。 (三)继续推动其他应用场景落地。一是基于新需求完成了“教师入职”一件事,“幼儿入园”好办事项的优化。二是拓展并上线了“学生体质健康服务查询”、“闵教青年行”服务场景和应用。三是教育局团队信息畅·道路通—“学生离校情况查询”平台项目参加2024年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获“最佳创意”奖。 五、监督纠正情况 (一)持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 加强与体育、科委等部门沟通会商,优化联审联批机制,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机构审批。2024年度,已新批设立15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8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机构新批数量居全市前列。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非学科类机构专项排摸、联合检查、综合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行为,促进机构严格遵循收费“双限”(收费周期不超三个月、单次收费金额不超5000元)要求,扩大《校外培训合同示范文本》使用覆盖面,与审批同步推进23家非学科类机构纳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管理,引导机构平台消课,实施预收费第三方银行资金托管,切实防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办学风险。 (二)严防学科类培训的反弹回潮 对学科类培训机构实行源头管控,总量管控、存量管控,确保合规学科类机构总数只降不增。严格按照《上海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对存量学科类培训机构延期换证、变更转型,对条件不达标、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坚决予以压减。全年对12家到期学科类机构换发许可证,引导1家条件不达标学科类机构转型申办非学科类培训资质。依托街镇,对“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开展全年常态巡查,全区共计出动2070人次,发现8家“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线索,依据政策法规,教育会同市场对8家“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进行了查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继续深化推进各项审改业务。加强技术赋能,巩固深化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全程网办”率,切实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2、不断完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根据沪府规(2024)16号文和《上海市非学科类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规程》(下简称沪教【2025】1号文)等最新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相应完善审批、应急处置、资金监管等三个工作专班机制。同时建立联络员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工作机制联络员作用,协调审批工作、应急处置和资金监管工作专班会商,分工负责,共同做好日常工作。
闵行区教育局 2025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