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闵行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闵行区代区长 陈宇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基本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我们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全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发展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5.2%,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长0.3%(经测算,剔除减税降费和非税等一次性收入因素,区级财政收入增长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8.5%;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2098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5%左右;新增就业岗位3.1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3万人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达到7.17万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对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改革创新实现新作为 1.“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全面对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推行一般纳税人增值税改革试点、一照多证等举措,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挂牌运行。制定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等一批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型平台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医疗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对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做好区内拟上市企业的培育、辅导和服务,柏楚电子、申联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市总量的18.2%。圆满完成第二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城市环境面貌、服务保障水平、安全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展会期间区内企业达成意向采购金额4.6亿美元,比首届增加91.7%。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建成运营,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放大。虹桥商务区核心区总部集聚趋势加快,累计引进上市公司总部及总部类机构160家。 2.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全面提速。区内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81个项目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紫竹创新创业走廊要素更加集聚、布局更加清晰。其中,紫竹高新区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60家;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沿剑川路、沧源路新增科创载体30万平方米,华谊智慧天地等开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医疗机器人产业园等投入运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纳入全市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①,达闼科技、迪信通科技等一批功能性平台和龙头企业落户。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出效,新增4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4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5个国际技术转移渠道,组建上海市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全区职业化技术经纪人达350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上升3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1家、市及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51家,全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92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家庭千兆光纤入户率达100%,马桥镇获评首批“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示范点”。 3.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制定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修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管理三个“统一平台”实施意见及细则。启动区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制定落实改革行动方案,探索更加适合我区国资国企发展的监管方式。在全市率先出台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意见,江川体育活动中心等PPP项目有序推进。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经济承压稳步前行 1.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深入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和“大虹桥国际商贸带”,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32个重大产业项目推进顺利,博朗、科力远总部等项目竣工投产,国茸医疗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工业投资完成88.6亿元。信达生物、中科新生命等一批高新企业注册落地,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8%和8.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军民融合“一体多翼一基地”核心服务区基本建成,前瞻创新研究院投入运营,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二期)完成建设,齐耀重工等重点项目入驻。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科技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和8%。出台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工作方案,全区商品销售总额预计增长4%。吴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加快建设。 2.经济密度不断提升。践行“四个论英雄”发展要求,出台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估等政策,完善南虹桥、南滨江等区域统筹招商机制,加快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漕河泾科技绿洲、紫竹研发二期建设,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莘庄工业区和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五星评级。制定实施存量产业资源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8+2+X” ② 的转型方案,25个转型项目开工,14个项目竣工并招商运营,全年存量转型地块上新增建筑115万平方米。推动租税联动,完成亿元楼36幢,楼宇单位面积税收同比增长13.3%,属地税务登记率增加8.6个百分点。主动调整低端落后企业155家,支持31家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3.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新一轮82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编制政务服务事项“三张清单”③。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28个区级政府部门政务数据完成采集,362个市区两级事项具备全流程网上办理能力。大力推进“双减半”“双一百”④改革,7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材料提交”,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和申请材料分别减少60%和54%。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取消审批事项12项。招商引资更具活力,积极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相关政策,预计全年吸收合同外资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实到外资7.5亿美元、同比增长4.2%。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新增跨国公司总部6家、内资企业总部25家。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负约100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撬动基金规模约560亿,“创园贷”实现区内全覆盖,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规模达20亿元。帮助外贸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联合中信保为区内629家中小企业解决8.9亿美元风险保障。 (三)加强城市管理和生态保护,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 1.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规划引领,虹桥主城片区单元规划完成报批,闵行主城片区中部、南部单元规划形成稳定方案,莘庄城市副中心完成国际方案征集,浦江新市镇总体规划完成批复。配合推进25项市重大工程建设,轨交15号线闵行段全线盾构区间贯通,轨交5号线沿线站点改造竣工,机场联络线西段工程开工。陈行公路、剑川路等4条区区对接道路竣工,联农路、翠钰路等16条“畅通路”完成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行动,开工5条、竣工1条。完成198区域建设用地减量化项目立项120公顷、验收100公顷。完成居住房屋动迁2445户、非居企业动迁196家,腾地面积8812亩。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新辟、调整19条公交线路,新增、优化停车泊位2.1万个。 2.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进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社区“红色物业”创建率达100%,打造示范社区100个。深化“平安闵行”建设,集中开展扫黑除恶、严打黄赌毒等专项行动,110总量、报警类总量分别同比下降12.9%和20.1%。构建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开展危化品、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空中坠物、消防等专项领域安全治理,整治安全隐患近2万项,481家重点企业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4.2%。智慧监管云中心正式运行,开展食品经营单位安全检查4.6万户次。强化欠薪治理,群体性劳资矛盾突发事件同比下降43%。莘庄工业区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深化信访“止新化旧”工作,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初次信访化解率达100%,积案化解率达86.6%。 3.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年度任务。拓展基础网格的内涵和外延,案件前端先行发现率由48.5%提升至70%,网格化平台结案率达99.2%,在新虹、梅陇、七宝试点运行街镇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进。拆除存量违建87万平方米,新增违建主动发现率达91.3%,无违建先进街镇创建率达92.9%。788条段三大类街面完成“美丽街区”创建,329条段背街小巷完成整治,98个主要路口完成景观提升,在上海市街面实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294台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和206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2%,PM2.5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20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水域21.8万平方米,20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在全市率先完成苏四期消劣任务,全区劣V类水体占比降至5%以内。完成94个地块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新建绿地林地180公顷,淀浦河、新泾港片区42.4公里滨河绿廊建成,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浦锦街道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全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完成1612个村居垃圾箱房和集中投放点位改造,新增887个“两网融合”服务网点,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58%以上,10个街镇评为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华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期建成运行。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1.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编制完成闵行区、浦江镇、马桥镇3个区镇两级村庄布局规划,制定落实乡村振兴实施意见、规划、方案及配套政策,革新村完成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荣获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制定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意见,完成711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任务。50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改造,累计61个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促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和农民长效增收工作意见,划定0.8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13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地产农产品绿色认证率完成市下达指标。组建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在上海优质大米评优推介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荣获金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村级改革实现应改尽改,镇级改革全面完成,被评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 2.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推进稳就业工作,制定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技能提升等政策,帮扶引领635人成功创业,完成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全面推行长护险试点,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城乡居保扩覆等工作。出台全国首个孤独症援助体系地方性文件。新增养老床位1467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助餐服务点16家,改造农村薄弱养老机构10家、认知症照护床位200张。20家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服务资源,12家养老机构试点医养结合。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全覆盖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15万元。完成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年度任务。 3.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新增租赁住房1.625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1.8万套(间)。动迁安置房开工建设98万平方米,竣工59万平方米,完成767户三年以上在外过渡动迁居民安置。建成2868套大居保障房。667个小区完成“美丽家园”创建。制定落实全区老旧住房改造方案及配套政策,10个城中村地块完成腾地任务,3个老街片区启动动迁改造,15万平方米老旧住房完成改造。 4.社会事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开办7所中小幼学校,上海戏剧学院浦江校区建成开学。全力推进“互联网+托育”服务,提前三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各街镇至少有1家普惠性托育机构目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100%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100%,学生学业水平保持全市前列,体质健康综合评价居全市第一。获评全国8家之一、上海唯一的“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评分居全市第一,实现千人口0.37名全科医生配置,“1+1+1”组合签约达到常住人口的33.3%、重点人群的63.2%。江川、七宝、吴泾挂牌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层分类推动医联体内涵建设,启动“复旦-闵行”康联体第二轮15个合作项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医保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⑤试点。紫竹国际教育园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加快集聚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新增文化设施2.1万平方米、体育设施13万平方米,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第七届上海合唱节、第六届区运会等品牌赛事,圆满保障第十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海网球大师赛等重大赛事,举办3万余场群众文体活动,一千多万人次参与。浦江郊野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桥镇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妇女儿童、青年、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和外事、对台、侨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1.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邻里中心11家,下沉公共服务资源31项、“两新”组织服务资源57项。推进“综合窗口”建设,在全市率先设置水、电、燃气综合咨询服务窗口。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管理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全区254个窗口实现综合受理,13个街镇23个派出所“综合窗口”入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村干部开放式办公和村务公开信息化全面完成。通过网上区长直通车栏目,公开回复咨询270余件。 2.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圆满完成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完善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探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公开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水平,复议和诉讼案件数量分别同比下降9.4%和19.9%。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共收到502件,办结率为86%,满意率达97%。 3.政府作风持续改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台一批政策措施,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化“四责协同”“一岗双责”机制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深化政府目标管理,推动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实事项目等240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压减一般性支出10%。区政府各类文件减少24%。开展36个重点项目审计和437家单位全覆盖审计,基本完成2018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继续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参与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体劳动者和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闵行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闵行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优势产业集聚度、新兴产业支撑力、科技创新策源力需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较重;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部分老旧小区居住条件亟需改善,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诸多隐患,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同时,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展现作为,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常抓不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2020年主要任务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闵行转型发展到了关键节点,挑战大、机遇大、责任大,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十一届市委八次全会和六届区委九次全会部署,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抓好“六稳”工作,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高素质队伍,着力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建议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6%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达到市政府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打造资源配置高地和重要开放枢纽门户,有力推动闵行新一轮开放 对接和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围绕“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担当,积极打造资源配置高地和重要开放枢纽门户。 1.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抓住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和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虹桥商务区南虹桥片区。推进动迁腾地1650亩,加快道路、生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及南虹桥区域商务楼宇招商力度,实现功能性机构、总部型企业达180家以上。以虹桥商务区为龙头,带动七宝、莘庄、南方、吴中路等商务区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区域集聚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打响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品牌度。 2.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加快虹桥品汇二期、海外贸易中心等建设。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集聚力度,新增外资企业700家,引进跨国企业地区总部8家、内资企业总部30家,力争实现吸引合同外资32亿美元、实到外资7.5亿美元。围绕“4+4”产业布局规划,全年举办50场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有国际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实稳外贸措施,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指导帮助对美出口重点企业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企业外贸抗风险能力。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一批改革新举措。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双减半”改革,再推出一批“即办件”“只跑一次”和“零材料提交”事项清单,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向个人和街镇延伸。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扩大主题式服务⑥事项范围。全面推进分领域综合窗口,实现政务服务“线上进一网、线下进一窗”。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建立信用风险分类抽查机制,努力成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做实“创园贷”金融合作项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着力形成高端产业引领格局,全力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和“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形成闵行“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加速推进产业集聚。聚焦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重大产业项目,提高投资强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700亿元,加快51个亿元级大项目建设,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加快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挖掘航天、航空、船舶等大型央企潜力,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项目。加快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综合应用实践区内清华紫光、未来城市等项目落地,推动达闼科技、福洛德等项目尽快投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能级,加大协同创新联盟推进力度,引进一批重点优势项目。集聚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产业,推动生物医药产值增长10%以上。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一批能级高、集散能力强的商贸总部、分销平台和电子商务企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建设多层级、多元化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引导31个重点商业综合体提质增效。培育夜间经济,支持首店落地、新品首发,打造一批高端消费、文化创意、科技路演为特色的消费目的地。做好新一轮文创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吴泾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科创全产业链和时尚产业集聚地。 2.加快提升经济密度。持续推动存量产业资源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众欣产业园、马桥产业园、常青工业园等地块转型。发挥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闵行开发区、南虹桥商务区、漕河泾科技绿洲等重点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升级,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投产。强化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按合同投产达产,加快产出。加大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力度,认定一批低效产业用地,探索盘活退出路径。推动一批优质企业提升容积率、开展技术改造。支持鼓励企业申报市级战略留白区优质项目。推进吴泾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做好环境综合整治收尾。加大新一轮上市政策宣贯,助推企业上市。深入排摸全区楼宇、厂房资源,切实提高企业落税率。推动全区工业用地单位土地面积产值提升至82亿元/平方公里。 3.进一步增强区属国资发展活力。各区管企业按照“一企一方案”原则,开展区域性国资综合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区属企业整合重组,做强做优区属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各区管企业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能力。加大区管企业授权放权力度,推动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探索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开发公司。组建区金融投资平台公司。完善区属企业分类考核方案,强化企业市场意识,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能。 (三)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挥高校院所的创新策源功能、重点区域的成果转化承接功能、各类企业的创新主体功能,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攻坚突破。 1.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依托交大、华师大和航天航空、船舶等大企院所,聚力推进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剑川路、沧源路“硬科技”⑦创新创业大街,宏润地块、佳通地块、华谊大正智慧园二期、高端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开工,黄二村成片转型项目力争开园,南部科创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人才公园二期、交大剑川路开放式绿地空间启动建设。加快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前瞻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功能型平台建设,集聚和培育一批产业化项目、企业和人才。 2.有力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以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为抓手,引进培育一批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团队,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国际技术转移渠道5家、职业化技术经纪人150人,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达35亿元。推进西工大、哈工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交大科技园、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东师大科技园建设,支持航天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建设国际成果交流展示中心,举办大型技术转移展会2场、科技成果路演活动10场,推进国际科技成果项目对接60条。 3.显著提升创新主体活跃度。加强孵化器与高校、科研院所、功能型平台对接,促进更多创业项目转化落地。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市及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40家,推动更多企业登陆科创板。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认定区级研发机构20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引导作用,推荐100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信用类贷款3亿元。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以更好政策和更优服务推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快集聚一流人才。 (四)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品质,让我们的城区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闵行主城片区中部、南部单元规划方案上报,深化莘庄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启动南虹桥地区、闵东工业区控规修编,加快召楼古镇规划调整。配合市重大工程建设,推进昆阳路越江大桥、轨交15号线竣工通车,有序推进机场联络线、S32昆阳路匝道、银都路越江、漕宝路快速化建设,完成S4局部抬升、浦业路等专项规划编制。第二轮畅通路项目力争开工10条、竣工5条。完成建设用地减量化市下达任务。完成1000户居民、80家非居和60个基地动迁,腾地6000亩。启动浦业路、九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加大社会治理统筹力度。优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小区、厂房仓库等消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监管。健全区镇两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夯实社会面防灾救灾基础。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实现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的初次信访100%解决,积案化解率达到90%。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统筹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均衡发展。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为居村减负增能。探索加大撤村工作力度。推进“红色物业”创建,实现社区达标率80%以上,累计打造200个示范社区。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严防突出违法犯罪。 3.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完成第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任务。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以网格化为基础,加快区城运中心建设,搭建区、街镇、居村工作站三级城运管理体系,提升网格主动发现率,减少顽症问题热线投诉量。巩固无违居村(街镇)创建成效,新增违法建筑主动发现率达85%以上、处置率保持100%。落实美丽街区“五级治理”机制⑧,深化“一景一路一区域”,新虹街道打造上海市“双最示范区”⑨,在全区逐步推广新虹街道综合养护模式。有序开展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完成全区地下管线普查。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日常考核监督,加快浦江和梅陇2处湿垃圾处置设施、浦江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力争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加快马桥和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大气环境治理,完成全区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80%以上,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下降。继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清废行动,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推进黄浦江、吴淞江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推进科创公园、古美公园、许浦公园等公园绿地项目建设。建设30公里环社区绿道、14条绿化特色道路。加快续建460条段河道整治、31条段水系沟通,新建13条段河道整治、3条段水系沟通、10公里河道轮疏,完成水生态修复30万平方米,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全区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建成行南、莘庄地铁北2座雨水泵站,确保许浦港泵闸汛期前投入运行。 (五)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加快打造有闵行特色的美丽乡村,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1.积极打造绿色田园。促进稻米产业联盟发展,大力推进马桥漫田农业产业园建设,在有条件区域探索打造蔬果产业联盟。推进农业绿色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达22%以上,培育更多绿色优质品牌。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休闲农业示范村或星级示范园创建。 2.持续建设美丽家园。完成同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推进第三批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配套政策,完成70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任务。创建一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农村环境长效治理,推广农村民房规范出租管理、文化客堂间等社会治理成熟模式。 3.大力创建幸福乐园。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新任务,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制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村级内控制度。优化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综合帮扶,继续实施回购、改造及开发经营性物业贷款贴息等政策。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1.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青年大学生、被征地人员和离土农民、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帮扶。推进新征地项目落实社会保障,实现社保制度全覆盖。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强养老机构与社区公共卫生资源对接,推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向社区开放全覆盖。建成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50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10家、农村长者照护之家1家、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3个,推进江川电机片区开展社区适老化综合改造试点。依法依规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积极发展慈善、救助和帮困事业。 2.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决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启动12万平方米老旧工房⑩成套化改造,基本完成老街旧住房?四个保基本改造。促进租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动迁房新开工项目匹配度,加快在外过渡户安置,积极消化存量动迁安置房源。大居梅陇新选址基地2个保障房地块开工,大居配套项目新建10项、竣工20项。集中城市化地区城中村现象基本消除。 3.扎实推进年度实事项目。新增1000张养老床位。新增10个老年人就餐点。创建100个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小区和100个精细化管理示范单位。新增12所公办学校体育健身场馆向社区开放。完成14所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完成60条段村级河道整治。完成不少于600个公共充电桩建设。实施8万平方米老旧住房改造。 (七)着力围绕均衡优质普惠,进一步深化社会事业发展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百姓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力推进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育治理四个现代化。开办10所中小幼学校,调整硬件资源布局,力争解决超校额、超班额问题。强化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持续推进初中强校工程和高中特色办学。扎实开展“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实践。全力打造“医教结合、体教结合、社区覆盖”近视防控立体网络,力争全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降低1个百分点。提升紫竹国际教育园区中外合作项目和自主办学品牌影响力,建设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教育开放和智慧服务平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 2.加快建设健康闵行。落实健康上海建设18项重大任务,全面推进健康闵行行动,推进“以治疗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程管理”转变。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把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建成市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构建医疗资源链接聚集、健康数据融合互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环境,丰富“捷医平台”线上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精准的医疗服务。依托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壮大医疗人才队伍。深化医保按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工作。积极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落实市、区进一步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基本建成5家医院并部分试运营,打造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3.推动文化体育蓬勃发展。推进闵行文化公园、闵行博物馆、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为核心的“一园三馆”A级景区创建。开工建设体育设施3万平方米。开展市民文化节、闵行旅游节系列活动,形成“一镇一品”浓郁特色。组队参加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上海市第十一届老年运动会,承办10项以上市级比赛及市民体育系列赛事。提升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马桥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影响力,推进体育赛事与全民健身良性互动。进一步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的文体供给与服务模式,培育凝聚一批有号召力、影响力的文体活动积极分子、骨干队伍和志愿者。夯实基层体育团队力量,发现与培育体育后备人才。 积极做好双拥、国防动员、地方志、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妇儿、青年、残疾人和红十字会工作。 (八)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深化政府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转职能、提效能、强作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做好书面意见和提案办理,着重在提高办理实效上下功夫。全覆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目录管理制度,制定实施操作细则,加强各单位执行情况监督。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建设,规范备案审查和即时清理工作。建立完善街镇综合执法平台,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全覆盖。坚持对违法行政行为依法纠错,不断提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能力和水平。扩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覆盖面,在部分委办局开展公职律师分类试点。 2.不断提高政府效能。狠抓责任落实,做好中心工作、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重要会议等事项督办,全力保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出台进一步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的制度性文件。政府部门专项支出减少10%以上。切实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进一步控制会议、文件数量。推进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夯实公共服务基础。依法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制度,营造有序包容的市场环境。 3.深化政府作风建设。持续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落实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施意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大调研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严实工作作风,建设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四责协同”机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加强审计问题整改落实。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全力做好闵行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建设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①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式上,市经信委发布的《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4”指闵行马桥、徐汇滨江、浦东张江、临港新片区,建设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X”指全市其他区域人工智能特色创新载体。 ②“18+2+X”:在2019至2023年5年间,全区将重点推动成片区域转型18个,涉及土地3161亩;推动重点区域转型2个,即常青工业园和紫江工业园,涉及土地2546亩;推动条件相对成熟的零星地块转型X个,涉及土地2730亩。 ③三张清单: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一门式”审批服务事项清单。 ④“双减半”“双一百”:“双减半”指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减少一半,审批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平均减少一半;通过源头清理证明材料、数据共享等手段,做到申请人实际提交材料比上年平均减少一半。“双一百”指全年实现100件事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新增100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 ⑤医保大数据病组分值付费试点: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原理,用大数据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度量衡体系,研发基于病种的分析模型,最终形成量化可比的综合指数,科学评价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技术水平、费用控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合理评估服务成本,确定医保支付的标准和价格。 ⑥主题式服务事项:以用户视角为导向,梳理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一系列审批、服务事项的前后置关系和业务逻辑关系,策划形成特色主题事项内容,为申请人办事提供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件事”办理流程。如“开美容美发企业”“开食品零售企业”等。 ⑦硬科技:指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 ⑧美丽街区“五级治理”机制:路管会、市场化管理公司,网格巡查(督查)员、路段长、总路段长五级联动,实现街面环境常态长效管理。 ⑨双最示范街区:对标国际一流,体现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 ⑩老旧工房:50、60年代建设的不成套职工房,即通常所说的直管公房、系统公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厨卫设施不独用,环境品质不高,达不到全区平均居住水平。 ?老街旧住房:位于老街上,以二级旧里为主的旧式里弄及以下房屋,主要是直管公房、系统公房,周围还夹杂着居民私房及部分宅基地房。房屋本体大多为砖混甚至是砖木结构,结构简陋质量差,卫生等设施不足,“拎马桶”现象集中在这类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