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1月4日在闵行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闵行区区长 莫负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闵行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1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抢抓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按照中央和上海的决策部署,有效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挑战,及时把握上海新一轮产业布局的先机,促进经济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9%、13.8%和15.3%,2011年分别达到1483亿元、434亿元和139亿元,是2006年的1.75倍、1.91倍和2倍,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市前列。坚持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发展,被市确定为新能源、民用航天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六大产业的主要承载区之一,民机航电、中国华电ge航改型燃气机等一批对闵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3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8.3%。第三产业2011年增加值达到54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5%,比2006年提高9.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区域统筹、错位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合力开展“大招商”。引进外资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五年累计合同吸收外资86亿美元,实际到位60.6亿美元,总部型机构加快集聚。新增内资注册资本持续增加,五年累计1363亿元。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紫竹科学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联动”不断深化,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市前列。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综合运用鼓励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创业投资引导体系等措施,扶持优质企业发展壮大。在全市率先实施的“暖冬”行动取得良好成效。加大节能工作推进力度,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管建并重,城市综合功能加速提升。过去五年,重大工程建设总投资近2000亿元,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有效改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能级。确立“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编制一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0%。完成世博配套工程及京沪高速铁路、a15高速公路、闵浦二桥、闵浦大桥等重大项目的动迁,累计动迁民房26063户、企业2462家,动迁面积1075万平方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成启用,一批区区对接道路、区内连通道路竣工通车,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居民出行条件改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和道路路网、公交线网密度分别从2006年的25公里、2.5公里/平方公里和0.9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61公里、3.1公里/平方公里和1.5公里/平方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道路交通信息化项目(一期)工程,建成上海市td网络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区。新建5座22万伏、8座11万伏、12座3.5万伏变电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获得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联合国环境友好型城区示范项目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实施第三、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4%左右,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6年的15.4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8.5平方米。创建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网格化管理覆盖150平方公里,市容环境管理全面加强,完成“城中村”改造4482户,整治违法建筑794万平方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有效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扎实开展社区公共安全建设,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全区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有效处置在建楼房倒覆、液化天然气槽罐车倾翻等突发事件。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和14.5%,2011年预计达到30578元和20201元。在全市率先建立民生指标体系,民生实事项目优先得到落实。大力促进就业,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年均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4万个,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实施“新农保”制度,推进外来从业人员、镇保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出台一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解决征地养老人员、老年农民、重残无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相关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五年累计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167张,居家养老服务对象11179人。近1000户申请家庭已签约入住经济适用房,新增廉租房保障户1206户,多途径筹措公共租赁房近60万平方米,新建动迁安置房46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大型居住社区65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住房保障体系。完成旧住房综合整治1055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720万平方米。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受到欢迎,已累计投放便民自行车1.9万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创新社会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初步形成镇管社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破解新二元结构的对策和方法,来沪从业人员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大调解”和信访终结机制,妥善处置磁悬浮、沪杭客运专线建设等引发的信访突出矛盾。大力推进法治城区和“平安闵行”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110”接警量和实有人口万人发案率呈下降趋势,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争创特色,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围绕世博、奥运等重大活动,推动各类文明创建深入开展,10家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创建先进称号,市、区级文明镇、文明社区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出台指导意见以及设施资源整合、人才激励、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组织培育等配套政策,搭建社会事业投融资平台。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区各类教育、教学机构总数从2006年的372家增加到2011年的409家,形成区域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被评为国家现代学校制度先进实验区。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向明高中浦江校区等建成开学,华师大紫竹基础教育园区正式启用,上师大附中浦江校区、中福会浦江幼儿园项目顺利推进。拓展教育事业国际化路径,开工建设上海星河湾海归子女学校,与英国德威教育集团、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办学协议,紫竹国际教育中心筹建工作启动。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入优质三级医疗机构资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等建成并投入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南院基本建成,筹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启动规划建设。市五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和社区重大疾病筛查,户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95%。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区级统筹。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春申文化广场建成运行,上海城市剧院被评为市级优秀剧院,“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等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从2006年的360万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405万平方米。成功举办网球大师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组队参加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区。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被评为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支援都江堰地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完成。《闵行区志》编纂启动,《上海县续志》编纂加快推进。建成全区重要档案实体保管中心和档案公共展示与利用中心,区档案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民防、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有新成绩。 统筹城乡,破解二元结构取得新成效。编制并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建立土地延包与流转联动机制,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从2006年的39%提高到2011年的74%,完成市下达的粮田、菜地最低保有量任务。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被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浦江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创建全市首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内1.6万户的村庄改造任务,农村生活用水全部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积极向农村地区配送各类优质社会事业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农村健身家园等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有线电视户户通。通过基本农田生态补偿、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农村基础养老金全区统筹、经营性物业回购、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解决涵养林和浦江片林征用地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6年的1.78: 1缩小到2011年的1.51: 1。 全力以赴,服务世博会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落实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世博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的管理,加强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顽症的综合治理,我区服务文明指数在全市郊区县中排名第一,城市管理获得优秀。成功举办“走进世博”大型旅游主题晚会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长三角联动发展”论坛。顺利完成参与试运行演练、世博礼包发放、国家及国际组织馆日活动服务保障、国内外代表团及境内外媒体来访接待、社区文化节目及志愿者入园演出等任务,成功举办“世博会参展方代表团闵行活动日”。全力做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新航站楼、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运营的配套服务。维护世博9路专线、世博p r停车场等运营秩序,新辟、调整20条公交线路,日均运送世博游客3万人次。强化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控,落实在地农产品准出制度,建立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世博食品安全。围绕平安世博,全面完成各项安保任务。出台并实施利用世博机遇推进闵行科学发展行动计划。 提升效能,政府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完成社会团体、直属企业与党政机关分离改革,创新推进行政审批、预算编制、政府投资、国资监管和招投标等改革,政府行政效能得到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编制和推行依法行政规程。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加强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0件,办复人大代表书面意见1059件、政协提案1015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跟踪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累计举办21次“区长网上办公”,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改进测评方式。强化政府“三公”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初步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大力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会务、接待、国内外考察等费用逐年下降。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闵行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转型双重挑战的五年,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解决民生问题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勤劳与智慧,也离不开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市各部门、兄弟区县和驻区单位、驻区部队的关心帮助,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闵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回顾五年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必须坚持着眼大局、乘势而为。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融入全市发展格局为契机,充分发挥重要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的集聚、辐射、服务、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探索现代化新城区发展新路。 ——必须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竭尽全力创造条件,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鼓励和保护改革精神,支持和促进各类创新,聚焦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勇于突破体制瓶颈,敢于破解发展难题,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合作共赢。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参与,探索形成合作和分享机制,完善财政、土地、人才、科技、服务等政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推进发展的整体合力。 ——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效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公开透明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深化。 以上体会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群众利益作为根本,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把社会建设作为基础,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上海要求和具有闵行特点,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充分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清醒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融合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与人口大量导入不相适应,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差距;面对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矛盾,构建公平有效的协商协调机制责任重大;城乡统筹发展任务依然繁重,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需要保证完善。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优化,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认真深化研究,切实推进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闵行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大局,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闵行”为主题,以“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为主线,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智慧、生态、宜居新城区。 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总量保持年均增长8%左右,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市各区县前列。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增强,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统筹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二、三、一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各类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努力建成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要集聚区,初步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西部核心区和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推动紫竹高新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莘庄工业区向高端化发展。抓住虹桥商务区开发契机,加快推进南虹桥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莘庄商务区、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南方商务区、元江商务区和马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培育、集聚、提升为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民用航天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重点打造软件业、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能级提升和技术改造。完善“大招商”机制,进一步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商业、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文化创意、高端医疗、国际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精品农业为重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 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建设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成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大紫竹”创新功能区,整合区域高校、研发机构科技资源优势,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工程,加大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和共性技术平台。支持民生科技开发。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推进人才集聚,优化创新服务体系。 (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继续推进城市功能建设。进一步实施“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强各镇、街道、工业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统筹推进“大虹桥”、“大紫竹”和“大浦江”地区发展。修编全区总体规划,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从严建设用地审批,确保关系民生、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处置违法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供电、供气、供水等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快世博经验向长效常态管理机制转化,强化城市运行保障,形成有序、高效、安全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格局。加强市容环境治理,提高城市景观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系统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积极推进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强生产、食品、建筑施工、运输、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监管,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全力推进“智慧闵行”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城市运行和安全生产、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综合管理、食品安全联动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浦江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着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区域发展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加大对农村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继续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改造,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加强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推广低碳技术,完善城乡绿化林地体系,实施河道水系整治和生态修复,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耗,进一步控制污染排放。 (三)加强民生改善,建设和谐闵行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政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学前教育要满足需求、多元发展,义务教育要缩小差距、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要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建成一批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示范效应的学校。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深度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建立学业质量监测分析与反馈改进系统。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建设上海紫竹国际教育中心和马桥国际基础教育圈。开发和应用学生健康检测与干预系统,探索教、卫、体三者结合。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卫生服务能级。加快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统筹研究人口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切实改善民生。完善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企业劳动合同基本实现全覆盖。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实施“新农保”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模式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功能,实现“大联动”机制全覆盖。切实加强综治工作,高度重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机制。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着力推进镇管社区工作。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深化物业管理共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完善扶持引导政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让来沪人员融入地区发展。加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城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基层法治创建。 (四)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努力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城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和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深化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改革,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综合执法体制,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和制度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范围,促进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发展。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市重大项目前期费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百家企业改制上市计划”,鼓励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 加强合作交流。加快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化合作交流机制,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建设,做好援藏、援滇工作,继续做好对三峡库区等其他合作交流地区的帮扶工作。 三、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闵行转型发展的关键年,是规划任务的落实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年。当前,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及上海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社会等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闵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只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定目标信心、突出务实创新,就一定会推动闵行率先发展、稳定发展和长远发展。 建议以“促转型、保增长,强服务、惠民生”为主线,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9%左右,区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左右。 (一)建立区域融合发展机制 加快建立三大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成立区级层面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重推进区域规划统筹、重大利益协调、重大问题协商、重要信息互通等机制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大紫竹”区域,充分发挥紫竹高新区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合作创新、提升城市功能和优化发展环境。“大虹桥”区域,把握虹桥商务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契机,紧密对接服务、承接辐射效应和推进区域联动。“大浦江”区域,围绕浦江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确定路径模式、突破政策瓶颈和加快实质启动。深化黄浦江两岸功能规划战略研究,推动滨江两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二)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建立区级招商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快规划审批和土地出让等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开工、竣工和投产。全年争取合同吸收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到位12亿美元和新增内资注册资本300亿元,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项目落地。继续推进民用航天航空、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民机航电、印孚瑟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健全商务区推进机制,加快虹桥商务区已出让土地开工建设、七宝生态商务区土地出让和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莘庄商务区招商、建设和服务工作。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争取3月开工。实质性启动紫竹国际教育中心项目。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装、食品等传统轻工业,培育和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农业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率达到78%,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0家。加快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启动6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加强与银行合作,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支持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扩大上市企业储备库,年内争取3家左右企业上市。加快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完善高端人才管理服务机制。 (三)着力提升城区功能形象 启动“智慧闵行”建设。以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为重点,完成“智慧闵行”框架设计,完成重点项目规划论证并推进实施。实现政府门户网站改版,推进公共服务场所免费无线上网,完成年度40万用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市重大工程,做好嘉闵高架南延伸、虹梅南路高架及越江工程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浦江、马桥和梅陇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项目。加强市政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中春路等6个区区对接道路项目开工。优化交通出行方式,完善管理体系,重点推进智能公交、智能停车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马桥镇集约化供水改造工程。改造17座农村危桥。 加强规划引领和生态建设。组织开展闵行区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研究土地二次开发机制,提高存量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深化节能降耗工作,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3.5%,实施100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全面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区部级验收,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深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做好10条(段)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和19条(段)中小河道疏浚,建设2座雨污水泵站。创建国家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区,启动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建设50公顷公共绿地,做好大型居住社区绿化配套。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深化“大联动”机制,以民生服务和城市公共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启用城市运行和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加强对生产安全、建设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打击非法生产、建设、经营等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消防管理。普及防灾、救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交通市场综合整治力度。 (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生保障工作。聚焦群众关切、企业关心、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完善持续推动民生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失业预警监测,强化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多元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深入细致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整治,深化物业管理共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改造2500户。通过回购、回租等方式使社区菜场回归公益性,大力推进蔬菜产销衔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切实加强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多渠道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政府投入、推进资源整合、引导社会参与,提升服务能级。加大国家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电子书包”实验项目。构建新基础、新课程和新技术相融合,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动建设市二中学梅陇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以及马桥保华国际教育园和德威百闻国际教育项目。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完善医疗联合体,健全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协作机制。探索试行卫生事业经费统筹和绩效分配激励机制。启动与龙华医院合作共建区中医院。迎接国家卫生城区复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区文化公园和闵行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创新“金秋闵行”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做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科学拓展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努力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体育事业,扎实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完善旗忠网球中心功能配套。深化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数字早教新模式。推进来沪人员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化、均等化。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镇管社区体制机制,开展大型居住社区社会管理研究,加快社区服务站和居委会自治家园建设,认真做好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深化社会组织孵化园功能建设,新增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5至20家,加快培养社工人才。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信访矛盾源头预防和主动化解机制,健全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化解突出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医疗、物业、劳动关系等领域人民调解。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黄赌毒”等源头性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机制与军队指挥机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衔接。加大双拥优抚安置力度,加强与武警支队的合作共建。争创全国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切实做好对口支援、民防、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 完成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1、建设200户残疾人家庭社区无障碍设施。 2、实施150个居住小区消防安全工程。 3、建立中小学食堂实时监控系统;普及小学三年级游泳教育。 4、实施各镇、街道12万平方米公共绿地休闲健身等配套功能和设施改造。 5、建成150个社区服务站。 6、实现36个公共服务场所免费无线上网。 7、建设200座候车亭;新辟2条、优化调整5条公交线路。 8、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退休困难妇女、60岁以上户籍老人、全部残疾人两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9、实施万名来沪青少年关爱发展行动计划。 10、开展100场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高行政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提高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项目,推进企业设立并联审批,扩大告知承诺实施范围,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网上行政审批,认真开展审批效能评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推进依法行政。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加快政府微博平台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全面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督察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深入基层、对口联系、主动服务的责任机制。政府工作人员要强化宗旨意识,了解社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强化敢于担当的意识,加强团结协作,合力破解发展难题。要强化学习意识,加强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要强化廉洁意识,深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更加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各位代表:闵行将迎来建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共铸辉煌;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在创新中激励前进、坚持在转型中谋求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和谐,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凝心聚力,为把闵行建设成一个更加智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