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年2月24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14日在闵行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闵行区区长 赵祝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及中共闵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力以赴求创新、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聚精会神抓项目推进,抓重点难点,抓长远发展,全面完成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一)抢抓机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服务全市战略,争创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7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达到529.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工业总产值39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

   2、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重点产业全面发展。3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336亿元。修订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出台并实施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18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莘庄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98.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6%。与电气集团、华谊集团、地产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内生动力增强,服务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首次突破40%。莘庄商务区西子联合等项目结构封顶,丰树商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南方商务区基础施工。七宝生态商务区动迁基本完成,宝龙地块完成土地出让。剑川路商务区绿化和公共配套建设启动。莘庄综合交通枢纽“上盖”项目前三期立项核准完成,“大平台”建设方案基本确定。出台扶持政策,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扩大,20多家优质企业入驻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0%。

  招商引资结构优化。合同吸收外资17.4亿美元,实际到位14.1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8.8%和117.5%。新增内资注册资金36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大项目和服务业成为投资主体,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45个,服务业吸收内外资分别占总额的65.3%和83.1%。

  楼宇经济着力推进。出台扶持政策,建立租税联动、信息化管理等机制,全力发展楼宇经济。重点楼宇税收落地率、增长率同比均提高10%以上,利丰大厦、百联南方商城等7幢楼宇税收产出超过1亿元,亿元楼总数同比增长133%。抢抓虹桥商务区逐步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的先机,服务虹桥商务区建设,成立专门服务机构,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落实专项扶持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虹桥商务区核心区29幅产业地块已全部出让,14个项目开工,6个项目招商。特别是针对首批启动招商的项目,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联合举办首次招商推介会,阿里集团全资公司—北京传富控股等重大项目落户。

3、经济发展动力增强

  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六连冠,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50家。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超过1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78件。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期)。3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8家企业向上海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扩围,减轻企业税负约25.7亿元。实施存量土地二次开发项目11个,在不增加用地面积的基础上,新增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启动,莘庄工业区列入首批试点单位。多元化服务企业发展,区四套班子领导与重点企业的沟通服务机制取得新成效。

  (二)攻坚克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建设。全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5%。着眼大局,优化战略,积极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快吴泾工业区转型升级,滨江两岸功能定位研究继续深化。

  重大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动迁居民1204户、企业1499家,完成腾地45个基地,全面完成年初计划。针对市重大工程面广、量大且集中实施的阶段性特点,全区上下统一认识、调遣力量、合力推进。国家会展中心配套项目主体工程完成部分腾地任务,5号综合停车场(铁路以西)完成动迁,小涞港截弯取直工程基本完成。嘉闵高架延伸、大芦线航道整治、中环线(WS)匝道工程开工。浦江郊野公园单元规划编制完成,非居动迁首批签约率达到92%。虹梅南路高架工程动迁启动。外环生态专项梅陇段和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5号线南延伸前期工作按节点推进。14条区区对接道路工程已完成10条,开工1条。

2、“智慧闵行”建设成效初显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际智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编制,部分区域动迁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先行先试,试点小区居民满意率达到85%,马桥镇、七宝镇被推荐列入全市第二批试点。新版区政府门户网站上线。完成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系统(一期)建设。“电子书包”项目覆盖45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在97所中小学试点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小学生电子学生证建设。全国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启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15万份。累计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62万户,在全市郊区县率先实现集中城市化地区数字电视全覆盖。累计有64个公共服务场所实现免费无线上网。

3、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

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区工作进展良好,117个近中期重点项目全部启动,7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市级验收。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60个项目启动率达到88.3%,提前完成7个。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7.5%。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对60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关停转迁”,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下降3.5%的年度目标。实施25条(段)河道综合整治,完成8条(段)河道疏浚工程。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工艺流程选择基本完成,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工程奠基。完成150个居民小区、单位和12万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任务。新建公共绿地10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1、民生保障有效落实

  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010元和24905元,比上年增长9.8%和10.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九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9:1,位居全市前列。实事项目等民生工作全面落实。虹桥、马桥等镇完成公办养老机构改扩建,新增养老床位829张、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010名。出台促进就业若干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3720个,扶持成功创业655人,创业带动就业4493人。着力解决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全区户籍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2%,万人就业项目队伍转制稳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妥处置群体性劳资矛盾50起,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覆盖8680家企业,占具备协商条件企业数的70%,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的103%。大型居住社区内市政公建配套项目开工72个,外围市政配套项目开工11个、完成6个。新开工区属动迁安置房52万平方米,完成3084户在外过渡动迁居民的安置任务。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234万平方米,完成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03万平方米。静态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新增停车位近1.9万个。新辟、调整公交线路8条,公共自行车服务新方案平稳实施。完成200个居住小区消防安全工程。出台实施意见,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建社区服务站200个,总数达391个,承接下沉受理项目89项,实现城市化地区全覆盖。在10个村宅实施社区化管理改造。完成100个市民文化广场设施改造,102所学校开展体育场地开放信息化管理。近5.2万名退休困难妇女、近11.7万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和9406名残疾人接受免费体检,2648对夫妇接受免费孕前检查。对近2.7万名来沪人员开展职业技能等培训。3200多名志愿者为1万名社区独居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新一轮上海市文明城区创建,建成市区两级文明小区606个、文明村99个和文明单位544家。广泛开展第八届“感动闵行—可爱的闵行人”评选活动。在市、区层面成功举办“百姓梦的快乐之声—中国好人鲍美利‘开心小屋’先进事迹故事会”。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扩大优质资源总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办上海师大附中浦江分校等2所学校和罗阳河畔等5所幼儿园,上海市第二中学梅陇校区开工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高安路第一小学、中福会幼儿园等建设按节点推进,入驻马桥镇办学的文来小学、启英幼儿园等启动筹建。提升现有教育资源能级,出台并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首批22所“新优质学校”中,我区有4所学校入选,有2所学校还入选教育部“家门口的好学校”。蔷薇小学等学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做法受到国际媒体广泛赞誉和关注。区教育局“智慧传递—焕发区域教育改革新活力”项目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完成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入园积分制试点扩大至9个街镇。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成立闵行区中华职业教育社。完善管理扶持机制,促进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教育国际化步伐加快,国际学校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德怀特高级中学和英国德威学校抓紧建设,紫竹国际教育中心已完成一期土地出让、深化设计等工作,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上海中心和华大国际学院等项目签约。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并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基于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了经费统筹、监管评价、药品供应等机制,有效规范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我区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肯定。完成家庭医生签约137.6万人,上门服务25.6万人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取得实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协作机制运行良好,53万人次居民接受双向医疗和预约就诊等服务。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技中心开工建设,8家国际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落户。市五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区肿瘤医院完成立项,吴泾医院改扩建(二期)、浦航新城卫生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

  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合唱大赛暨“金秋闵行”第四届上海合唱节,全市15万人、2500支团队参赛,上海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和多次电视转播。区镇两级文化、体育设施日益完善。闵行文化公园(一期)向市民开放,二期基本建成。闵行博物馆完成桩基工程。新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1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个、居住小区健身点9个和百姓健身步道5条,筹建马桥国际网球学校。精彩举办ATP1000网球大师赛及“森马杯”迎春万人健康行、市民体育大联赛、新民晚报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实现居(村)委健身团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积极开展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四川省雅安市震后援建。被评为上海市征兵先进单位。《闵行区志》和《上海县续志》编纂有序推进。双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档案、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3、社会管理举措创新

  系统化、制度化推进群众工作,确保市重大工程顺利实施。虹桥机场航空噪声治理稳步推进,华美小区前两批732户居民的签约率达到99%。实施专项行动,强化跟踪督办,“大联动”平台超时积案办结11793件,办结率达到98.6%。我区承办市政府“12345”市民服务热线案件的办结率达到97%。以市容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来沪人员服务管理、村宅征收安置、基层管理体系建设等为重点,着力加强镇(村)社区社会管理。开展打击犯罪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持续提升。信访总量、新增矛盾重复率等均实现同比下降。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四违”及隐患排查整治。全区拆除违法建筑104万平方米,消除违法用地1093.45亩,整治安全生产隐患892户。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和防空组织指挥演练。理顺了基层民防工作领导体制和职能。成功处置“3·3”丙酮槽罐运输车侧翻等突发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充实街镇监管力量,开展地下加工窝点、无证餐饮店等专项整治,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浦江镇被评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城中村”改造腾地5个基地,启动动迁5个基地,6个基地申报全市试点项目。出台一系列制度,加强村委会、居委会规范化建设,4家居委会争创上海市自治家园示范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社会管理,新增社区社会组织65个。

4、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分别达到128家和9家,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达到82%,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综合运用“增量物业”投资、经营性物业回购、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等措施,统筹推进了一批农民长效增收项目。15家帮扶单位与21个经济薄弱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村庄改造1148户,改造农村桥梁35座。实施村宅河道整治33条(段),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道173公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理顺镇级集体资产监管体制,实行镇集体资金和财政资金分账管理,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和处置行为,加大农村集体“三资”审计监督力度,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务卡消费改革。3个镇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

  (四)改革驱动,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1、重点改革继续深化

  中心城区拓展区综合配套政策研究取得实效,市重大市政道路工程前期资金补贴等政策落地,区级债务率下降22%左右。在全市先行先试,出台并实施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启动。努力突破瓶颈,持有型、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试点项目实质推进。开展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对策研究,出台人口综合调控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化推进29项重点工作,“美丽村庄”建设、“群租”整治试点工作启动。探索建立全区征地动迁农民和经济薄弱村长效增收平台,九星市场转型发展思路初步形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建立审批监管信息跟踪机制,对涉及17个政府部门、31道评估评审共88个审批环节的产业项目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监管的配套制度,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有效遏制串标围标、虚假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浦江镇城镇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扎实开展,5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启动产权制度改革,30个村完成改革任务。

2、依法行政有力推动

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的落实,及时完成198件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316件政协提案的办理答复。出台并实施区政府重大事项依法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或备案的实施办法以及区政府加强与区政协协商工作的若干规定。落实闵行区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对涉及139个行政执法主体的4740项执法事项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执法依据,全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加大公共资金等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纳入公开计划的区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率均达到100%。公开审计结果19个,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针对查找出的5方面问题,明确了10方面对策措施。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共政策评估,7项政策完成出台前评估,2项政策完成绩效后评估,决策程序不断优化。

3作风建设得到强化

  严格执行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会议文件、改进新闻报道、规范出访和外事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增强大团结、大协作精神,推动条条之间、条块之间、块块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协同机制不断完善。着眼于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与群众工作能力,改进培训方式,加强日常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和效能监察,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闵行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创新转型积极效应不断显现,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闵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和区政协大力支持、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闵行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全区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闵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创新转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仍较高,工业投资后劲不足,新产业、新业态尚处于培育阶段,楼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待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更加艰巨。城市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特别是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口承载能力逼近极限,生态环境改善压力加大,城市管理顽症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摆脱传统发展路径更加紧迫。社会转型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与人口大量导入现状不相适应,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需要完善,重大工程建设维稳压力越来越大,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推进简政放权,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等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意识还不强,效果还不明显。政府决策机制有待优化,问计于群众、有针对性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能力还不够,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聚焦重点抓突破、提高效率求实效的紧迫感还不强。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在思想认识上深挖根源,在建章立制中强化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任务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闵行加快推进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改革年。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但发展还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突破,上海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区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届市委五次全会部署,更加坚定地以改革促进深度城市化,更加坚定地以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提质增效,不断开创闵行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破解转型升级中的瓶颈问题,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发挥开放优势,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综合各方面因素,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左右,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区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左右,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一)全力推进经济转型

  聚焦重点区域发展。主动承接虹桥商务区辐射,加强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联系沟通,整合服务资源、实施联合招商、加快项目落地,促进“大虹桥”区域联动发展,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着力推进商务区南北联动,二三产融合发展。完成七宝生态商务区剩余土地出让,推进宝龙、世纪出版园等项目尽快开工。建成闵行博物馆项目,确保海派艺术馆项目年底前开工。加快南方商务区建设。加快莘庄商务区已落地项目建设。完成国际智慧城非居动迁,并启动农民动迁和动迁安置房建设,力争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落地。组建剑川路商务区实体化运作机构,加快实施动迁腾地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快紫竹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初步形成利益共享、项目推进机制,促进“大紫竹”区域产城融合。加快上海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期项目建设。抓紧实施张江高新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等先行先试政策,推进闵行园区创新发展。加强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工业园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明确闵行开发区(西区)开发模式和机制。加强与漕河泾开发区新一轮合作,成立综合协调办公室,共同推进园区招商及开发建设。加快公建配套建设,支持莘庄工业区西区转型升级。做好吴泾工业区转型升级规划,深化闵行滨江开发模式及体制机制研究,加快推进滨江两岸开发。依托浦江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和郊野公园建设,推动“大浦江”区域发展。认真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建立具有闵行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以智能制造等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领军企业,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加强与电气集团、华谊集团、地产集团等市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固化合作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现“两头在沪、中间在外”企业转型发展,推动食品、服装等轻工业的品牌化、国际化。聚焦楼宇经济发展,确保重点楼宇税收贡献率实现“三个10%”的增长目标,亿元楼总数突破10幢。充分发挥楼宇信息平台作用,推动差异化发展,注重租税联动,提高楼宇产出。做好楼宇招商工作,引入专业中介机构,推进楼宇专业化运营与服务,提升楼宇品质。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和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引进公司总部、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等重点领域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新型消费模式发展,完善商贸服务业体系,布局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力的地区级商业中心,提升商贸发展能级。加快发展与我区深度城市化相适应的“生态精品”现代都市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引导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推进农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强农业科技化、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作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加快发展。整合闲置物业、老厂房、楼宇等资源,鼓励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发挥YBC紫竹专项资金等作用,营造“创业在闵行”的发展环境。新增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左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创建。深化服务企业机制建设,加强对重点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加强资源统筹,提升区招商服务中心功能,落实重点项目代理服务,构建企业服务云,做好招商、稳商和留商工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全年争取合同吸收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到位12亿美元,新增内资实缴资金150亿元。完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加强126个重大产业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拓宽中小微企业多元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快创业投资机构集聚。深化区银合作,完善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政策,鼓励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私募债,缓解科技企业中长期融资困难。加快完善闵行人才网建设,拓宽高端人才服务范围和内容。加强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扶持。

  (二)全面加快改革创新

全力对接自贸试验区建设。密切跟踪自贸试验区政策动向,积极借鉴自贸试验区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改革成果,着眼于其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制度,加强研究,提前布局,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海关特殊监管及保税物流等方面政策突破。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大市区重大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改革推进力度,拓宽流程优化领域,积极推进标准化管理,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方式,努力实现审批流程更优化、审批事项减量化、审批办理智能化、审批场所集约化。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国有(集体)资产等公共资源交易,让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竞争,并加强履约监管。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理顺投融资管理体制,成立区投融资管理委员会。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强化国有资本统一管理,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创新投融资模式,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加大政府项目市场化运作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落实人口综合调控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严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严把产业升级、规划土地、居住房屋、灰色就业、居住证管理等五个关口,建立成本还原、利益平衡和工作督查机制,抓住重点环节、加快落实推进。完成“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下半年推广到50%的村。加快“群租”整治试点,力争年内在全区铺开,覆盖到所有农民动迁房小区和大型居住社区。制定出台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质启动区养老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1126”养老试点项目,加快华漕持有型养老社区项目建设,调整君莲地区医养深度融合项目规划,制定浦江镇、马桥镇混合型养老项目方案,编制养老服务设施空间专项规划。深入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具备条件的村全部启动改革,完成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探索镇级集体资产改革模式。以九星市场改造转型为契机,加快规划调整、完善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全区征地动迁农民和经济薄弱村长效增收平台建设。

  (三)更加关注社会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住房保障受益面,积极筹措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区属动迁安置房,安置1500户在外过渡动迁居民。加强物业管理,开展旧住房综合改造200万平方米。完成村庄改造1554户。做好区民生指标绩效满意度评估工作。争创创业型城区。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做好万人就业项目转制后续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整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业务下沉,有序提高各类人群社会保障。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做好帮困和社会救助工作,关注政策边缘型困难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和康复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办学、办医、办文化等,整合资源,践行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合力的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要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社区、家长)共同参与,第三方认证和评估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政府管理三级评价框架,形成学生、教师、学校发展评价和社会感知度评价的四大评估指标。以积分制为抓手,严格把好教育公共服务入口关,积极服务区域人口调控工作。加强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推进国际教育、医学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好新一轮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系。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重点,做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偿、评价、监管、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公立医院运行管理体系。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国居民健康卡发放和应用。加快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强化中、高端医疗人才集聚和服务的力度。深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实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公共卫生应用管理平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联合国第七周期生殖健康项目试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上海市文明城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智能化推动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实现文化服务的高效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文化建设。产业化推进文化服务新格局,加快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全力打造“30分钟体育生活圈”,加快推进相关街镇(园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和百姓健身步道建设,建立区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探索体育场馆的信息化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做好ATP1000网球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服务保障,承办2014年世界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精心筹办闵行区第五届运动会,积极备战第十五届市运会。全力保障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扎实推进低碳科普、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展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做实社区服务站,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承接下沉受理项目20个。不断深化镇管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大型居住社区社会管理机制。加快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居(村)民自治机制。以市“城中村”改造试点为契机,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完善扶持激励和综合监管机制。新增20家社区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具有闵行特色的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运用群众工作理念统领信访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不断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从源头上加强信访矛盾防范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分级预警机制,提升社会稳定风险控制能力。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多元调解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社会化,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做好征兵、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红十字、妇女儿童、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广泛听取建议,完成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项目:

  1、新增9辆“120”急救车辆及3个急救点。

  2、实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3、实施100个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工程。

  4、实施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改造工程。

  5、建成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

  6、实施15座下立交积水安全预警工程。

  7、新辟2条、调整6条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公交线路。

  8、完成20座农村村内桥梁改造。

  9、建设6个“美丽村庄”。

  (四)加快提升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对接市规土局及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评估工作,适时启动区总体规划大纲修编。加强土地资源全区统筹,强化土地约束对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重点向公共服务设施、重大项目倾斜。深入推进土地二次开发,做好存量工业用地规划调整,加强对工业用地精细化、全过程管理。加快推进市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试点,争取扩大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区域。安全、有序、稳定推进市区重大工程。加快重大项目动迁工作,计划完成腾地20个、居民动迁1200户,企业动迁150家。做好国家会展项目配套工程,加快动迁腾地,完成涞港路建设,为按期开馆提供外围配套保障。完成嘉闵高架(一期)延伸工程全部动迁任务,确保主体工程按期建设,做好部分居民小区维稳工作,启动二期延伸工程前期工作。启动虹梅南路高架主线建设,加快动迁腾地。配合市中环线(WS)匝道工程,完成虹梅路跨线桥声屏障安装,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同步推进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二期)跨线桥梁征地动迁工作。启动大治河西水闸工程征地动迁,争取年底腾地90%。加快推进颛桥中心村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华美小区虹桥机场航空噪声治理。加快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8号线(三期)前期工作,并启动动迁。做好轨道交通12号线、15号线前期工作,争取12号线尽早投入运营。加快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前期准备,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抓紧完成浦江郊野公园(一期)动迁工作,加快土地出让,下半年启动公园建设。开工建设20个养老、卫生、文化、邮政等大型居住社区内市政公建配套项目,基本完成外围市政配套项目。按责任目标完成区区对接道路建设。

  强化城市常态化管理。全面推进“智慧闵行”建设,落实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实施重点领域项目,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居民感受度。深化研究和加快推进深度城市化,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市运行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打造品质闵行。提升“大联动”功能,建成平台流水号信息系统,增强城市综合服务管理的有效性。加快推进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深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快推进安全责任层级化、过程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标准化、监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做好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违法生产经营、违法施工等“四违”及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构筑城市运行安全防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做好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增强公众防空防灾能力。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本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网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做好大型居住社区、重点楼宇等公交配套服务。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有序推进公共自行车服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区建设,创建和巩固国家级生态镇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抓紧实施芦胜河等区级骨干河道水系建设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全面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启动编制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497个未纳管污染源单位的三级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做好节能降耗,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年内开工,加快闵吴码头集装化改造及中转站建设。完成149个居住小区、学校、菜场等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任务。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违规焚烧垃圾及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问题。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周浦塘、友谊河外围排涝泵闸和区域排水系统、防汛积水点改造工程建设,稳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水能力。稳步推进城市养护作业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体系和运行体系,提升城市养护管理水平。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外环生态专项工程建设。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方式,努力做到“两高、两少、两尊重”。进一步优化部门职责,将不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责逐步转移给社会力量。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绩效预算改革。加强源头规范,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规范预算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强化制度规范建设。制定出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精简会议文件简报规定。加强公共政策评估,搭建公众有序参与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重大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开展区“十三五”规划前期思路研究。创新机制,认真落实人大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充分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意见。

  狠抓队伍自身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政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30条实施办法,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规范公务行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认真执行区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有错与无为行为问责办法,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勇于改变、勇于担当,将群众观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加快形成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人员队伍。深入一线开展调研,问计问需问政群众,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沟通协作,破解发展难题。聚焦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人口调控、群众工作等重点,狠抓落实,完善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增强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做廉洁奉公的表率。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及中共闵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改革创新落实到转型发展的全方位,把群众路线贯穿于转型发展的全过程,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闵行人民,坚韧不拔,只争朝夕,乘势而上,为把闵行建成欣欣向荣的新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