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闵行区政府研究室、闵行区政府外事办公室、闵行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年7月19日

 

闵府办发〔202430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

《闵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4718

 

 

 

闵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闵行区中医药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推进健康上海、健康闵行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试验主题

构建“党委政府主导,著名高校引领,市级医院支撑,区级中医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机构为主阵地,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为补充”的“六位一体”区域中医药医教研协同创新发展机制。聚焦优化均衡中医药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中西医资源整合、做实做优中医医联体、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引育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闵行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情况

闵行区现有市级三甲医疗机构8所、区级综合性医疗机构3所、中医医院2所、专科医院及专业站所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所、社会办医疗机构422所。

市级三甲医疗机构8所。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区级综合性医院3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是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均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第一批建设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设有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危重症、内镜、盆底五大诊疗中心。闵行区浦江医院为二级综合性医院。

区级中医医院2所。分别为闵行区中医医院、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二级甲等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中闵行区中医医院正在迁址新建中。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肺病”和“中医肾病”为上海市“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

专科医院及专业站所4所。分别为闵行区肿瘤医院、闵行区妇幼保健院、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区牙防所,可为闵行区居民提供所需的各类专科特色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所。设有分中心1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9所、村卫生室35所。202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诊疗人次合计741.3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人次343.5万人次,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达到46.34%

三、工作基础

(一)区校共建促协同发展

2014年,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关于闵行区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整合闵行区区属中医药卫生资源,推进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通过构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建立高校与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2020年,双方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发展。十年来,通过全面融合双方优势资源,以能力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推动闵行区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二)中医药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区域北部,区中医医院在七宝镇迁址新建,建成后由龙华医院全面托管,打造成龙华医院闵行院区;区域南部,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龙华医院的一体化管理下,2022年创建成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区肿瘤医院、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中医科,针对特定人群提供中医药服务。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围绕中医诊疗设施设备配备、中药药事服务、中医药人员配置、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等方面开展特色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已建成28所区级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8所同步创建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让中医药服务的“毛细血管”更好地渗入千家万户。

(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级逐步提升

江川、七宝、吴泾、颛桥等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美、江川、七宝、吴泾、颛桥等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针刀结合中药热奄包防治骨关节炎”入选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海派儿科通窍方联合推拿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入选上海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建设名单。颛桥社区“中医儿科”、江川社区“颈椎病”、莘庄社区“乳岩术后”、吴泾社区“月经病”和申鑫社区“便秘专病”等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能力建设名单。

(四)中医药学科建设梯度开展

目前区内有上海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2个,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5个;区级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4个,中医特色品牌专科专病8个,中医类一社区一专科10个。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初显

现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12个,市级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1个,区级名老中医工作室6个。先后有2人入选上海市杏林新星项目,3人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名单,1人入选上海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领计划,10人入选上海市中医师带徒项目,52人入选闵行区社区中医师带徒项目。

(六)海派中医传承落地开花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和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在区内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海派中医传承工作室,搭建区域海派中医推广平台。2021年,成立首批6个闵行区名老中医工作室,涵盖“徐氏儿科”“陈氏妇科”“蔡氏妇科”“陆式针灸”“秦氏针灸”等海派中医流派;2022年,我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科奠基人之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陈以平工作室”落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妇科疗法”二级工作站落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莘庄、马桥、吴泾、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旦儿科名老中医“俞建教授传承工作室”落户七宝、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古美、颛桥、申鑫、浦江、浦锦、江川、莘庄、梅陇、马桥等9个社区获得12个“上海市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立项建设。通过工作室(工作站)的建设,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特色诊疗技术得以更多更广地惠及区域内的中医药人才,让工作室(工作站)成为中医药工作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四、总体目标

2028年,区域中医药优质资源更为均衡充足、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特色学科群进一步集聚,品牌效应逐步彰显;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梯队基本形成;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理念全面融入居民健康生活。高水平建设闵行区中医医院,建成高质量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升级改造区级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30所,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20%以上村卫生室规范设置“中医阁”;建成中医专科专病联盟10个,制定并推广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不少于25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集群20个;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中医工作室或基层工作站达到20个;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100人。

五、重点任务

(一)建设高质量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1.打造高水平区中医医院。按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在七宝镇迁址新建闵行区中医医院,打造成龙华医院闵行院区。按照“集团化”多院区办医思路,将医院业务部门和科室纳入龙华医院相应部门和学科一体化运作与管理。通过打造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开设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分中心、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多途径提升医院医、教、研、管整体水平,逐步建设成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2.探索开展紧密型中医医疗集团建设。根据闵行区“一南一北”高质量发展战略,优化整合区内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组建闵行区紧密型中医医疗集团,实现集团内学科共建、专家共享、人才共用。

(二)促进中西医资源整合

3.加强区属综合性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以重大慢性病和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等为重点领域,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临床协同,建设2-3个以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特色的市级中医专科(专病)。

4.依托上海市卫健委消化肿瘤全周期监测与精准治疗实验室建设,开展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协同创新相关研究。

5.区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儿科、中医妇科,着力提高妇幼等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三)做实做优中医医联体

6.技术上下联通。以专科专病建设为纽带,项目化方式推进10个“龙华医院-闵行”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形成由龙华医院为牵头单位,区级中医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末梢,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中医科室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协作网。制定25个中医优势病种医联体内同质化的诊疗规范,明晰病种在相应层级的医疗机构就诊的指征、标准和诊疗规范。

7.人才上下联通。用好医联体双聘机制,推进人才资源上下流动。完善激励机制和薪酬绩效分配机制,推动医联体内高端医学人才(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紧缺学科人才)柔性流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到基层。

8.制剂上下联通。积极推进龙华医院“明星”中药自制制剂、协定方在医联体基层单位的调剂使用。

9.信息上下联通。建设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名医号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龙华医院定向投放专科专病联盟专家门诊预约号源,进一步畅通转诊通道,使中医优质资源可及性和感受度进一步提升。

(四)促进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教研协同发展

10.以树立医疗服务品牌为目标,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1-2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专技。

11.以人才培养为要点,聚焦社区师资教学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参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探索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

12.协同构建慢性病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防治体系和卫生数据库,联合申报并开展高级别科研项目。

(五)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主阵地

13.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做优做强中医骨伤、妇科、儿科、针灸、乳腺病、肺病、骨关节病、盆底疾病,打造8-10个市级基层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

14.推进标准化中医药特色服务站建设,升级改造30个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标准化、特色化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20%以上的村卫生室规范设置“中医阁”,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级。

15.结合“健康上海”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制定推广一批适合家庭医生使用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提高中医药签约服务质量。

(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6.围绕中医优势学科群建设,积极引育高层次人才,切实抓好人才的考核与培养。依托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及闵行区高层次专科骨干医师(中医类)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衔接有序、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

17.选派一批优秀中医医师、骨干师资、管理人才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进修学习,着重建立医疗、教学、管理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制度。

18.持续推进社区中医师带徒项目、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等,到2028年,区内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中医工作室或基层工作站达到20个,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100人。

19.建设1个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面向临床医师、公卫医师、护理人员、乡村医师等开展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培训,培养一批“能西会中”的基层骨干人才。

(七)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

20.持续打造“梅陇镇中医药特色街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社区、农村等多方在治未病服务的不同环节及领域的分工协作机制,从中医药治未病技术服务推广,治未病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进公园、校园、社区、农村、家庭及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等方面着力,完善中医药防治康服务体系建设。

21.开展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教育。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晶城中学、蔷薇小学“上海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平台作用,通过创设特色环境、建设特色课程、编撰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和组织特色活动,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2.开发中医文创产品。推出“獬豸小郎中”,通过生动的IP形象传授中医养生知识及文化,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六、职责分工

由“闵行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闵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组长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医疗保障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融媒体中心。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设在区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组长由区卫生健康委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副主任兼任。

(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并组织实施。建立区政府各部门共同推动中医药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

(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将区域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积极支持中医药卫生项目建设。

(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将中医药科技发展纳入我区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协同推进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

(四)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对中医服务体系建设、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监督。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

(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会同区卫生健康委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招录机制和薪酬激励措施,落实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事政策和职称政策。

(六)区医疗保障局

贯彻落实中医药医疗保障相关政策,落实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七)区民政局

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纳入区域医养结合总体规划,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八)区财政局

健全中医药财政投入机制,结合试验区建设方案设立中医药发展经费。

(九)区教育局

协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促进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

(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加强医疗机构使用的中药饮片和中医药医疗器械等质量和安全性的监督管理。

(十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在新城区开发或小城镇改造中新改建医疗卫生机构时,统筹研究预留中医药服务业务用房空间。

(十二)区融媒体中心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传播。

(十三)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

将社区中医药服务纳入街镇总体规划,注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七、建设步骤

(一)重点突破阶段(2024-2026年)。坚持锻长板、扬优势、强弱项,在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做实做优中医医联体、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发展、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二)全面完成阶段(2027年)。区校共建下区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全面构建,中医药优质资源更为均衡充足、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中医药特色学科群进一步集聚、梯次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优建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三)巩固建设阶段(2028年)。总结凝练方案实施的可行制度、运行模式等,建立持续投入、深化建设、辐射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

八、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发挥好“闵行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做好相关政策落实、质量管理等工作。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年度目标和任务清单,认真组织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投入机制,设立中医药发展经费,每年投入不少于1200万元。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加强资金风险防控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加大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投入力度。

(三)强化监测评估

对照建设方案,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纪委监委、区法院、

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718日印发

 

留言

*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验证码  

公众意见

咨询人 意见与建议 回复内容 提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