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
1
|
以国家和市“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为牵引,健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围绕人才引进、政策扶持、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和办件量大、社会关注度相对较高等事项新增优化“一件事”改革。
|
区府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
|
2
|
落实“同题共答”,开展开店“一件事”专项改革攻坚。
|
区府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3
|
充分依托上海市行政协助管理系统,推动政府部门间通过行政协助方式实现业务高效协同。
|
区府办、各相关部门
|
二、持续优化行政审批事项管理
|
4
|
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模式。加强行政许可事项全生命周期管理,配合优化升级上海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及时完善事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落实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
|
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府办、各相关部门
|
5
|
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落实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及对应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加强线上线下办事能力协同管理。
|
区府办、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
|
6
|
加强行政备案事项管理,推动线上纳入“一网通办”平台、线下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
区府办、区民政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7
|
对未实施市场禁入或许可准入但按照备案管理的事项,不得以备案名义变相设立许可。
|
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三、深化“一业一证”改革
|
8
|
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探索行业综合许可证在网络平台公示应用,推动行业综合许可全程网办。
|
区府办、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一业一证”改革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
|
9
|
依托“一网通办”月度通报,加强39个改革业态改革实施效果跟踪评估。
|
区府办、区政务服务中心
|
10
|
开展“一业一证”业态综合监管改革,理顺跨部门、跨层级监管职责。完善“一业一证”业态风险评价机制,鼓励运用随机抽查、非现场监管等方式,打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
|
各“一业一证”改革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
|
四、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
|
11
|
加强“一网通办”平台告知承诺制事项管理。
|
区府办、各相关部门
|
12
|
完善告知承诺信用信息无感核查和归集应用机制,压减企业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
|
区发展改革委、区司法局、区数据局、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13
|
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叠加式”改革,对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准营项目试行“承诺即准营”。
|
区府办、区司法局、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14
|
鼓励优质园区、商务楼宇及物业管理方等以“双承诺”模式促进项目落地,支持招商服务一体化推进。
|
区经委、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五、优化经营主体登记服务
|
15
|
持续推动企业登记全程网办,进一步深化“少填少报智能审”,深入推进企业名称智能申报。
|
区市场监管局
|
16
|
推广应用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推进跨区经营场所备案和企业分支机构登记集中办理,扩大“一照多址”等改革的受益面。
|
区市场监管局
|
17
|
支持对新开业大型商业综合体、优质楼宇场所等,开展登记许可提前介入服务,满足“短时间、大批量”集中开业登记需求。
|
区市场监管局
|
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
|
18
|
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一站式综合竣工验收”改革成效,扩大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应用。
|
区建设管理委、区规划资源局
|
19
|
推进区域评估和用地清单制,探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合一,推进“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改革。
|
区规划资源局
|
20
|
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免办环评的排污许可“一次审批”。
|
区生态环境局
|
七、优化涉企行政检查
|
21
|
全面推行检查计划备案和“检查码”应用,完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
|
区司法局、各监管执法部门
|
22
|
落实“无感监管”对象清单、“无事不扰”事项清单,开展涉企行政检查效能评估,着力解决重复查、多头查、随意查等问题。
|
各监管执法部门
|
八、推行分级分类监管
|
23
|
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完善“综合+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采信、评信、用信”信用监管闭环机制。
|
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局、各监管执法部门
|
24
|
统筹推进企业风险评级,推动各部门基于“信用+风险+技术”合理确定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
|
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各监管执法部门
|
九、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
|
25
|
进一步拓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领域,动态编制《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2025年版)。
|
区府办、各相关部门
|
26
|
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在确定的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
|
区府办、各重点行业领域改革牵头部门、各相关部门
|
27
|
聚焦商务、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单用途预付卡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领域裉节难题,着力提高监管针对性、有效性。
|
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28
|
探索打造基层综合监管区域样板,创新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
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29
|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厘清区、街镇两级行政执法事权,加强下放街镇执法事项评估和基层执法队伍培训。
|
区委编办、区司法局、区城管执法局、各监管执法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30
|
全面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优化执法方式,强化监督问责。
|
区司法局、各监管执法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31
|
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嵌入执法办案系统。依托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强化行政执法案件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监督分析。
|
区司法局、各监管执法部门
|
32
|
依法拓展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等领域轻微不罚事项,细化减轻处罚情形,探索将实施情况纳入全市统一综合执法系统。
|
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交通委、区文化旅游局、各监管执法部门
|
十一、优化惠企全流程服务
|
33
|
持续提升政策申兑便利,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
|
34
|
深入实施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加快完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体制机制。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
区经委
|
35
|
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
|
区市场监管局
|
36
|
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多举措压减证明事项,推动高频证照全程网办。
|
区司法局、各相关部门
|
37
|
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优化涉企数据共享应用,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
|
区统计局、区数据局
|
38
|
深入挖掘企业群众关注的“关键小事”,培育推出一批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实事项目。
|
区府办、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39
|
以场景应用驱动服务供给,围绕健康医疗、交通出行、文旅休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等个人全生命周期场景和市场准入、惠企政策、普惠金融、专项资金、法律服务等企业全经营周期场景,持续探索新增或优化高频公共服务事项。
|
区经委、区科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委、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退役军人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房屋管理局、区残联等相关部门
|
十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
40
|
深入实施大学科技园改革,加强高校校区、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联动发展。
|
区教育局、区科委
|
41
|
坚持人才引进、管理、服务整体推进,持续深化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优化外国人工作和居留许可服务机制,推动一站式海外人才集成服务。
|
区人才局、区公安分局
|
十三、持续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
|
42
|
服务“一南一北”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上海自贸区闵行联动创新区建设任务。
|
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各相关单位
|
43
|
健全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和制度化服务体系,立足各区域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研究推出一批政策举措。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44
|
探索打造涵盖招商、审批、监管、合规经营指导的一站式为企服务样板,增强支撑区域发展能力。
|
区经委、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十四、持续优化AI智能服务
|
45
|
研究开展电子材料共享应用,推行电子材料链应用实现申请材料复用免交,企业群众历史办事材料多次复用。
|
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46
|
拓展“远程虚拟窗口”等服务模式应用场景,打破行政区域和层级限制,推动数据跨域流动、深度应用。
|
区民政局、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
47
|
企业群众在就近政务服务窗口或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即可获得与属地窗口同质同效办事服务,支持跨层级办、跨域办、跨境办。
|
区民政局、区数据局、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