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府办发〔2024〕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有关单位: 《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4年3月5日
闵行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4年,闵行区坚持纵深推进、迭代升级,聚力四大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擦亮营商环境闵行品牌,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瞄准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佳的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为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把闵行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一、实施对标世行提升工程,打造高标准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行动。依托企业登记在线系统,拓展更多市场准入准营全程网办服务场景,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全程电子化。创新推广“一企、一照、一码”的场景应用(区市场局、区行政服务中心)。优化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依托电子签章进一步减少申请人线下跑动(区市场局、区大数据中心)。为居民服务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集中登记地,提升个体工商户登记便利度(区市场局)。在食品经营许可“云核查”的基础上,汇集各项功能升级为“云上·开店”项目,实现食品经营许可办理全程线上提前服务、全程云上场地核查、全程网上不见面审批(区市场局、区大数据中心)。推进食品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叠加食品生产功能,实现 “一址两用”和食品企业工业上楼(区市场局)。 (二)深化工程建设审批行动。总结复制“莫德纳速度”经验,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效率,全方位加速项目早拿地、早开工、早落地、早投产。加快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复制推广“莫德纳速度”,确保重点项目产业有基础、空间有保障、审批有效率、政策有突破、服务零时差(区经委牵头)。巩固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和不动产登记改革成效(区规划资源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建设,巩固“审批不出中心”改革成效(区建管委)。加快推进1平方公里友东路片区存量工业用地整体转型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打造全市首个产业类区域更新样本(区规划资源局)。简化战略预留区项目引进程序,加快项目落地(区规划资源局、区经委)。持续开展商务楼宇宽带接入整治行动,进一步保障商务楼宇宽带公平接入,从工程建设和运营两方面加强管理(区科委、区建管委、区市场局、区房管局)。 (三)加强劳动就业保障行动。夯实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体系,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政策集成发布、服务一口受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动“易就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实现人社政策集成发布,推进三级排摸子系统、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数智维权平台2.0等功能模块的实景应用(区人社局)。建成4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构建“一心多点、全域覆盖”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区人社局)。建设“大零号湾乐业空间”和“虹桥枢纽乐业空间”,打造人社服务区域性综合旗舰店(区人社局)。拓展零工市场服务触角,继续向东部浦江地区和北部虹桥枢纽推进延伸,加快覆盖全区的框架式、节点性零工市场布局(区人社局)。推出“就促服务+计划”,探索建立公共就业便捷通道,凸显减材料、省时间、少跑路、优质量四大服务成效(区人社局)。 (四)优化普惠金融服务行动。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持续发布“创园贷—批次担保”产品,进一步扩大政策性担保贷款支持的中小微企业范围,实现全年担保贷款总规模90-100亿元的目标(区金融办)。设立200亿元“2024年闵行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和贷款利息补贴(区金融办)。加强政、银、企沟通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在投贷联动、担保方式、信用担保、产品设计等方面开展业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本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区金融办)。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应付款方收到确权请求的,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区财政局牵头)。提高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充分利用科技金融超市和各种科技金融产品,支持超1000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授信(区科委)。 (五)促进跨境贸易通达行动。聚焦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B保)、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持续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跨境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大AEO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在虹桥商务区建立AEO高级认证指导中心,进一步支持企业申请AE0高级认证,落实AEO互认便利和海关守信激励等措施(区经委、莘庄海关、龙吴海关、南虹桥集团)。发挥漕河泾综合保税区“数字贸易与科技创新示范区”功能,筛选推进半导体供应链、跨境电商、保税展示等一批新业态优质项目落地,推进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建设(区经委、漕河泾综保区、龙吴海关)。探索建设以企业为单元的“属地+”协同监管模式,深化“口岸+属地”“核查+属地”联动,推进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及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试运行(莘庄海关、龙吴海关)。推动“中欧班列-上海号”增加开行频次,探索打造“数字中欧班列”,创新信息化服务、“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模式(区经委、车站海关、马桥镇)。鼓励支持本区企业参与跨国并购(区经委、区财政局)。 (六)便捷税费缴纳流程行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着力提升涉税费服务的可及性、可用性、稳定性,持续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落实落细有关增值税减免、留抵退税、所得税加计扣除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区税务局)。推广“预约+全市通办”线下服务模式,发挥征纳互动平台和社会共治点作用,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办税服务新模式,开展“乐企直连”服务推广应用和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提升纳税便利度和企业使用体验(区税务局)。深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区税务局)。做优做强“闵闵工作室”服务品牌,定期公开纳税人意见建议,提升纳税征管信息透明度,做好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推送和宣传辅导,实现“政策找人”(区税务局)。升级非居民境外汇款缴税新模式,提高跨境缴税业务的办理和入库效率,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区税务局)。探索开展“税收事先裁定”工作,降低企业涉税风险,构建和谐税企关系(区税务局)。 二、实施助企服务增值工程,打造高质量市场化营商环境 (一)政务服务升级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打响“全市通办、闵行快办”品牌,年度全程网办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行业综合许可和综合监管制度,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范围至12个行业39个业态,持续扩大行业综合许可证在政务服务、监管执法等场景应用(区审改办牵头)。深化“1+3+N”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擦亮政务服务团队品牌,夯实线上线下帮办体系,提升“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效能,实现“1分钟内首次响应,90%解决率”(区行政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一件事”改革,新增、优化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数据共享,避免重复索要证明,最大限度便企利民(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大数据中心)。深化“AI+政务服务”,建设虚拟政务服务大厅,新增、优化10个“智慧好办”项目,推广应用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便捷化措施(区行政服务中心)。持续完善“随申办”企业云功能,打造政策直享、服务直达、诉求直通的企业专属空间(区大数据中心)。 (二)政策服务保障行动。持续优化涉企政策发布解读、申报兑现等线上线下服务流程,增强惠企助企政策的透明度、触达率和精准性。持续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建设,不断拓展政策数智包和“闵小通”数字服务管家功能,积极探索数字化企业服务模式(区经委)。打造惠企助企一站式政策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一站可知、一站可办、一键直达”的“惠企政策直通车”(区发改委、区大数据中心牵头)。创新政策宣传方式,发挥惠企政策服务窗口和政策张贴栏作用,通过政策沙龙、宣传直播等方式,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区经委、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做好国际财经信息研判,帮助本区企业提升对国际经济形势、行业投资趋势的掌握,鼓励各类商会协会积极面向各类企业开展热点政策专题解读系列活动(区经委、区发改委、区民政局)。持续强化政策兑现,有序推进行政给付、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惠企政策和服务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实现进度可跟踪可查询(区经委、区财政局、区行政服务中心)。 (三)产业服务增效行动。抓好延链、强链、补链、建链,推动产业链聚集发展,树立“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理念,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产业形态。研究制定新一轮产业政策和科创政策,围绕重点产业生态和科技创新生态,聚焦“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科创企业发展需求,提升产业政策的集成性、精准性、实效性(区经委、区科委)。优化“产业大脑”平台建设,提升政策拆解、领导决策支撑、产业链企业挂链、长短板诊断、精准招商、产业和企业预警、运行和舆情监测等核心功能,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区经委)。充分发挥企业服务平台走访调研作用,建立“企业邀约 部门报到”制度,形成企业问题清单,从诉求收集、督办落实、结果反馈、激励约束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构建高效的全链条闭环式问题解决督办机制(区经委)。聚焦“一镇一产业”,推动建设一批重点产(行)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项目,培育一批高质量的企业首席质量官和企业标准化总监,带动区域各行业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区市场局牵头)。为本区企业召开行业峰会、主题论坛等重要行业会议提供便利化服务与支持(区经委牵头)。 (四)园区服务提质行动。推动企业服务资源向园区(楼宇)赋能,持续提升园区(楼宇)专业服务能级,加速形成产业链完备、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创新集群。鼓励园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面构建青年友好、女性友好、家庭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工作生活环境(区经委、区人社局、区规划资源局、区财政局)。利用“企业之家”阵地,完善园区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围绕“融资、融通、融智、融策”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渠道共建共享(区经委)。开展“营商环境示范园区(楼宇)”建设,引导园区(楼宇)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区发改委、区经委)。落实高质量孵化器培育政策,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布局高质量孵化器,推动10家科创载体孵化功能升级(区科委)。提升企业服务专员政策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区等活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区经委)。 (五)人才服务创优行动。持续优化“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健全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擦亮“海聚英才 智汇闵行”人才工作品牌。深化“春申金字塔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完成一件事平台3.0版的升级优化,探索实行部分事项“免申即享”(区人才办、区人社局)。落实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配套措施,从引进落地、事业发展、价值实现、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区人才办牵头)。持续完善“1+5+14+N”网格化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开展“5C”人才服务模式,优化《企业人才成长手册》、远程“E受理”、企业HR联盟等人才服务举措,打造“零距离人才服务圈”(区人社局)。积极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2024年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9200套,筹措新增“一张床”不少于5000张、区级“人才公寓”7700套,新建人才驿站14个(区房管局)。 (六)涉外服务护航行动。持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海外人才服务能级,为外商投资兴业提供服务支持与保障,着力打造外资外企集聚新高地。依托闵行区外商投资协会、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外资外贸法律服务律师团、重点外资外贸企业BOSS沙龙等平台资源,为外资企业提供“兜底式”权益保护与服务(区经委)。深入推进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持续推动投资会客厅建设,编制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区投促中心、区经委)。持续完善全市首个海外人才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的功能(区人社局)。推进虹桥前湾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利用CNS平台在全市率先设立线下对外信息服务站点,为外籍居民提供政策解读、政务服务、生活指南等实用信息(区人才办、华漕镇)。 三、实施良法善治保障工程,打造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综合监管数字赋能行动。建立健全业务有机协同、资源有效共享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形成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行业综合监管格局,持续提升监管的智慧化水平。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落地16个“综合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区审改办、区市场局牵头)。制定综合监管年度工作计划,精简整合检查内容形成综合检查单,每年三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区审改办、区司法局、区市场局)。广泛应用物联网、视频监控等手段进行在线巡查、智能预警,稳步推广非现场监管与执法,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实现预期监管目的和效果的,不再开展现场检查(区市场局)。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应用,在执法文书生成、投诉举报答复、业务咨询等方面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体验(区市场局)。 (二)分类监管信用驱动行动。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将企业信用风险与双随机抽查、专项整治等监管措施相结合,推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近两年已被抽查且未发现问题的经营主体,当年度可免予抽查其一般抽查事项,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区市场局)。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对信用风险低的A级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预警触发式检查,实行“守信免查”,实现“无事不扰”(区市场局)。支持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压缩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公示的信用修复审批时限至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以内(区市场局)。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对守信主体给予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区司法局、区市场局)。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区经委牵头)。 (三)合规监管综合执法行动。加强对企业的合规管理,开展预防性监管,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实施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包容审慎监管。创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开展“春申1+1”企业协同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合规建设指导试点清单,推广常态化“法治体检”和“合规体检”(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完善涉诉企业风险外溢研判工作机制,推动司法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依法引导企业合规健康发展(区法院)。深入推进街镇综合执法改革,探索推进街镇行政执法规范化试点(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创新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深化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免强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完善免罚和从轻处罚执法指南(区司法局牵头)。深化包容审慎执法,更加注重运用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实现执法有温度(区司法局牵头,区市场局等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做好涉企行政检查“检查码”试点工作(区司法局)。完善“智造空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举措,试点由专业运营商和园区共同设立危险化学品储存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内危险化学品购买、储存、使用、废弃全过程合规(区应急局)。 (四)商业纠纷高效化解行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巩固加强网格化“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建设,妥善化解片区网格内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在网格内实现案结事了(区司法局)。建立支持仲裁案件审理开具调查令工作机制,探索商业纠纷仲裁调解的诉源治理模式,打造诉源治理先行、非诉解纷跨前、诉讼裁判断后的全链条递进式矛盾纠纷治理架构(区法院)。强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现“一站式接收、高质效调处、全方位解决”(区人社局)。推进劳动综合维权“好办”改革,探索在全市率先推行劳动维权“区内异地受理”模式,实现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街镇“一口受理”(区人社局)。推进工伤预防、劳动能力鉴定进企业、进园区,深化“直通车”服务内涵,从源头避免和化解工伤矛盾(区人社局)。 (五)市场竞争公平透明行动。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预防和制止市场垄断和有违公平竞争的行为,开展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区市场局)。规范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保障各类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区建管委、区财政局)。加强区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建设,推进12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集中受理(区市场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区内100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区市场局)。发挥“闵知惠”专利超市平台作用,加强区内高校院所、园区企业专利资产供需对接、转移转化(区市场局)。围绕关系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严格专利行政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强化商标行政执法、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区市场局)。 四、实施区域标杆塑造工程,打造高能级品牌化营商环境 (一)打造国际贸易特色营商环境标杆行动。加快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成为闵行营商环境的重要展示窗口、国际贸易特色的营商环境标杆、国内领先的高端专业服务业高地。细化落实虹桥国家升级版措施,推进闵行可应用、可落地的20条政策措施(区发改委牵头)。持续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优先试点涉检产品集中检验、分批核销模式,拓展工业品、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等常态化服务(南虹桥集团、区经委)。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建设,围绕“买全球,卖全球”加快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提质升级,打造“丝路电商”专属直播间和“丝路好物”、“领事带货”IP品牌(南虹桥集团)。实施总部增能行动,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进一步扩大生物医药、低碳能源、贸易产业总部集聚效应(南虹桥集团、区经委、区投促中心)。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电竞文化等领域特色数字产品建设(区经委、区委宣传部、南虹桥集团)。提升离岸贸易服务能级,优化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赋能企业“走出去”(区经委、区金融办、区市场局、南虹桥集团)。加快推进虹桥国际人才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为境外高层次专业服务人才来华执业及学术交流合作等提供签证、长期居留、永久居留等便利(区公安分局、区人才办)。打造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持续推动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建设,提升上海市“海聚英才”人才会客厅服务能级,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区人社局、区人才办、南虹桥集团、新虹街道)。建设更高品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成立中国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长三角工作站,拓展“一站式”法律综合服务事项(区司法局、南虹桥集团、新虹街道)。推进“闵行区企业家会客厅”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推出“出海入华”特色服务,扩容马德里商标注册、APEC商旅卡等功能(南虹桥集团、区行政服务中心)。 (二)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高地行动。深化“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创新体系,打造科学、科技、科创“三科之城”。制定出台“大零号湾”专项规划,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支持政策(区规划资源局、区科委)。加快上海(大零号湾)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推进通用AI、量子科技、新型能源、新型储能等细分产业领域底层技术率先突破,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区经委)。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联动街镇园区开展组团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链完备、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创新集群,拓展“大零号湾研发+马桥智造”模式(南滨江公司、试验区公司、区经委、区科委)。建立“预孵-初创-骨干-领军”的科创企业发现培育体系,形成以科技新锐、高企高增长、投融资关注企业为主体的重点科创企业白名单,精准扶持、定制服务(区科委)。发布“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榜单,支持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协同攻关(区科委)。加快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完善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功能,实现长三角-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国际网络为基本架构的“一体两网”形态(区科委、南虹桥集团)。实施全球引才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大零号湾”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建立春申金字塔“大零号湾”高校优秀人才培育制度,整合高校、园区、企业各自优势打造高质量人才孵化平台,开展科技人才计划、CTO学院等人才培训和服务(区人才办、区科委)。依托南科创实训基地,开展“创业人才梯度培育计划”,升级推出创业补给站资源图谱2.0版(区人社局)。打造“大零号湾”金融港,集聚80个GP基金团队,吸引20家以上优质私募基金入驻,形成250亿以上规模“大零号湾”基金联盟,加快推进50亿元“大零号湾”创投基金的设立(区金融办、南滨江公司)。 (三)打造区域特色营商名片行动。积极对接市条线部门,在企业服务、政策服务、诉求解决、监管执法、合规指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商事纠纷解决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打造闵行特色营商名片(区发改委牵头,区市场局、区经委、区法院、区司法局、区金融办)。鼓励各街镇、重点园区按照自身产业重点、工作基础,因地制宜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建立营商环境展示交流阵地,开通营商环境“问题诉求直通车”,打造本区域营商环境特色(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 五、保障措施 (一)推动方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位。发挥区镇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营商环境工作合力(区发改委,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发挥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持续推动党建引领营商环境提升九大项目建设(区委组织部)。明确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各项改革举措的责任分工、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通过区政府专项督查推动落地落实(区发改委、区府办)。 (二)构建多元参与共商共建格局。建立政企互动、市区联动、商会协同的常态化、制度化沟通机制(区发改委、区经委)。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做优“陪办”品牌,提升企业办事感受度(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持续打响“营商环境体验官”品牌(区发改委)。开展“我为营商环境建设献一计”活动,广泛问需、精准问策、深入问计(区发改委、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加强涉企统计调查项目管理,避免企业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各类报表(区统计局、区发改委)。 (三)建立健全改革成效评估机制。持续优化区营商环境考核评估机制,统筹兼顾水平评价和工作绩效评价,推动以评促建(区发改委、区考核办)。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遴选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开展营商环境效果评估,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推动以评促改(区发改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活动和第五届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优秀案例征评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营商环境建设良好氛围,推动以评促优(区发改委、区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吸纳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监委、区工商联、各民主党派等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区发改委牵头)。 (四)营造良好舆论宣传引导氛围。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区重大新闻主题,巩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微信报纸端专栏和视频新闻端专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全媒体宣传,不断提振市场信心,讲好闵行营商环境故事(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探索建立“媒体观察员”机制,支持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商环境调研,客观反映营商环境实际情况和问题线索,重点宣传推介营商环境的企业感受、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等(区发改委、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
|
留言 |
|||
*姓名 | |||
*联系方式 | |||
*电子邮箱 | |||
*验证码 | |||
公众意见 |
|||
咨询人 | 意见与建议 | 回复内容 | 提交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