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倪耀明 (2018年6月12日下午)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长期以来,媒体朋友对闵行的发展非常关心、关注,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闵行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关心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2017年10月,科技部批准了上海闵行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申请。日前,市政府关于建设闵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已正式印发。这是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赋予闵行的重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闵行区将根据《行动方案》的要求,发挥优势、勇担重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破解把“纸”变成“钱”的瓶颈,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闵行具备良好的创建条件,要让优势更优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下,依据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闵行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当其时,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区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区内,是上海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中心就在“家门口”,是上海重要的“会客厅”。科创的资源要素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闵行正在全力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区内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985高校,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83人,上海“千人计划”人才181人。集聚的各类人才超过40万人。各类研发机构超过300家,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5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件,2017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61项,占全市总量的23%。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产业的基础好。闵行历来就是上海大工业的重要基地和工业摇篮。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台油压机、万吨水压机,成功试制了“长征”系列火箭。现在,超过百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闵行,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82家,区小巨人培育企业229家,有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基地,经济规模多年位居全市第二。体现国家战略的航空航天、军民融合等相关产业正加速集聚。转移转化的载体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知识产权联合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均已落户闵行。区内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已有27家,培育了2000多家创业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和条件,闵行应当也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蹄疾步稳”的举措,“啃硬骨头”的胆气,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创新动力。 二、抓牢创建示范区的着力点,要让视野更广 一是在技术网络全球化上示范。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依托国家科技成果信息库,建立上海科技成果信息库,鼓励国际国内创新成果在平台上汇聚,为科技成果传送、扩散、交流提供丰富完备的信息资源支持。积极开展线下科技成果展览发布、交易洽谈、拍卖路演、咨询培训等活动,从而网罗全球先进技术在示范区转化、落地,引来“源头活水”。如我们支持的华东师范大学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希望能建成国际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成果转化平台。 二是在科技资源共享化上示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溢出,多形式、多渠道推动科技成果与区域主导产业衔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长三角技术转移协同发展,促进“共生共融”。如我们正在与上海交大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希望能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三是在创新主体多元化上示范。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承接成果转化,形成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类企业广泛参与的局面,形成“百花齐放”。如我们与上海交大、地产闵虹集团共建的“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成立两年来已吸引400多个创业项目、10家创业机构,获得千万级以上融资企业30余家,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四是在科技服务专业化上示范。构建专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各类科技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有效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成果转化的供需中间成为“催化剂”,打造“金牌服务”。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开业以来上海地区著作权登记量已超过4万件。 五是在军民融合产业化上示范。促进军民融合双向技术转移转化,推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在示范区形成“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发展态势,培育产业转型的“动力引擎”。如闵行区“民参军”企业的代表拓璞数控公司,面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提供高端装备与技术的定制化服务研发,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三、做实创建示范区的具体举措,要让高地更高 我们将重点推进十项示范任务,全力将示范区建成资源最优、活力最强、成果最多的创新高地。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提升创新资源的集聚度。我们将集聚更多创新人才,认真贯彻落实“科创人才30条”,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专业人才,推进市场化引才机制、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等,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配套,在生态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设施、人才公寓等城市功能配套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入更多社会资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吸金石”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闵行区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60亿元,正在筹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让好项目“找资金”不再成为难题。建设一批专业平台,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功能,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和推动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二是提升创新主体的活跃度。助推国企创新驱动,与华谊、电气、仪电、地产等国有大企业合作,推动吴泾老工业基地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让“老基地”通过承接成果转化项目焕发“新活力”。支持外企开放创新,闵行将用最优服务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落户,支持跨国企业建立产业孵化器,开放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激发民企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承办首届“长三角创新挑战赛”,挖掘企业创新需求,鼓励高校、院所“揭榜比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中,推进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示范应用。 三是提升成果转化的通畅度。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建设上海科技成果信息库,解决成果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队伍,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在示范区试行科技管理的改革举措,为科学家、科技人员“松绑解套”。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主动服务、企业精准服务和招商资源管理,用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好“创新创业”的加法,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创造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 示范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实施路径已经明晰,我们力争用三年时间,探索出一条具有闵行特色的成果转化之路,打造成果转化的“上海品牌”,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市级各相关部门在资源导入、政策示范等方面,大力支持示范区的建设。也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心示范区的建设。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