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城运中心,区应急局各科室、队、中心: 《闵行区应急管理条线2025年工作要点》已于2025年2月 24日经区应急局局长办公会、党委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在相关工作中认真把握、配合执行。
上海市闵行区应急管理局 上海市闵行区城市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2月25日
闵行区应急管理条线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区应急管理条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考察闵行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和七届区委十次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信心、锤炼本领,干字当头、奋力一跳,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闵行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发挥区安委会办公室统筹协调的作用,着力强治本、重预防,压减各类事故,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着力推动落实“三管三必须”,厘清压实各部门、各环节监管责任,更好发挥各专委会专业优势,推动专业委员会规范运行。优化考核机制,坚持事故逐年递减的考核导向,将事故管控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压实各级责任。 (二)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治理。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聚焦危化工贸、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特种设备、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管控,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厂房仓库等各类专项整治,并按照节点任务,实现2025年目标。开展吴泾地区化工企业突出风险“拔点”治理工程,重点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开停车、特殊作业等关键环节,确保相关企业关停过程安全平稳。全面推进工贸行业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应接尽接,完成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评估整治。 (三)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灵活运用“告知承诺”“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举措和监管措施,试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不带储存设施)事项低风险企业免于现场审核。系统开展《闵行区化学化工实(试)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指南》培训、宣讲和送服务进企工作。启动《闵行区医药行业(化工医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编制工作,促进本区医药行业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四)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统筹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精准执法事项及各类专项检查要求,推动落实“综合查一次”要求。全面推行“亮码检查”制度,大力推广依法免罚、“说理式”执法、“两书同达”等柔性监管方式,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依法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切实做好风险隐患防范化解。继续执行“巡回坐班”“查查衔接”“查罚衔接”等工作机制,指导街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加快形成社会共治格局。聚焦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通过发布典型事故案例、违法行为“曝光”等系列专题,促进法律法规普及,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宣传力度,挖掘培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安全生产治理共同体文化。鼓励市民群众利用“12345”“码上约”“随申拍”、举报平台提供风险隐患线索,加大举报奖励典型案例宣传,积极营造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二、应急指挥方面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根据“1+6”市级指挥部设置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区镇两级指挥部建设,推进应急指挥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平台+专业”在防汛防台、虹桥枢纽大客流服务保障、寒潮应对等实战中的效用。深化“区级轮训”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培养提升机制,保障区镇两级应急系统及时响应、高效运作。进一步规范值班任务单位视频调度工作。 (二)提升应急预案实战效能。完成《闵行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启动《闵行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推进既有常用应急预案“结构化”“表单化”,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统筹应急资源管理,持续完善区级、专业和街镇级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督导检查,确保突发情况下应急物资迅速调运出库。对接市级部门,完成市级大型综合演练承办任务。 (三)深化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完成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及风险隐患双重预防子系统2025升级改造年度建设任务,推进风险地图平台2.0版上线。完成10个街镇(含莘庄工业区)11处重点应急避难场所视频监控接入市、区应急指挥大厅。研究细化完善区无人机统建方案,构建“空地一体、人机联动、平急融合、协同处置”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具有闵行特色的无人机应用工作样板。 三、防灾减灾方面 (一)压紧压实灾害防治责任。按照市级要求,调整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强化对全区灾害防治工作的统筹指导,推动构建“统筹防灾、系统减灾、合力救灾”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加强各类气候影响的会商研判,聚焦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和监测预警措施。 (二)稳步推进韧性城区建设。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年内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参照市级“人均避难面积标准”编制“十五五”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贯彻落实“春节”“两会”及重要节点森林防灭火工作。协助市地震局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完成辖区内学校、医疗机构抗震设防检查。 (三)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对地震、台风、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知识的科普宣教。扩大“应急小姐姐”品牌效应,推出灾害辨识、应急自救等安全教育课程,促进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向反馈。 |
留言 |
|||
*姓名 | |||
*联系方式 | |||
*电子邮箱 | |||
*验证码 |
|
||
公众意见 |
|||
咨询人 | 意见与建议 | 回复内容 | 提交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