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房管〔2025〕10号
闵行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区房屋管理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总目标,持续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房管领域各项工作,全力推动闵行房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闵行房管工作新篇章。
一、汇聚政策合力,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要求,严格落实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房地产调控政策,坚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研判,做好项目上市准备,确保及时供应、价格合理、品质提升。
1、做好新建商品房上市供应销售。2025年计划全年各类新建商品房销售纳统面积182万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约77万方、各类非居类商品房(车库、商办等)销售约45万方、动迁安置房协议纳统约60万方。2025年二手房计划成交20000套、成交金额800亿元。2025年全区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
2、全力落实中央保交房工作。根据预售合同约定, 2025年预计有19个新建商品房项目待交付,持续加强所有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工作,密切跟踪各项目进度,防范可能出现的房地产风险,及时预警,跨前服务,协助企业化解交房前的难点问题,力争早交付。结合房地产市场形势,加强信访件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上,动态掌握企业和项目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严厉查处开发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二、注重宜居安居,夯实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供应,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实保障。
1、加大筹措力度,确保职住平衡。继续通过增加租赁住房土地出让、非居改建、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等方式,做大增量、盘活存量,切实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2025年新增筹措2600套、供应7400套,完成“十四五”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9952套、供应62910套目标任务。聚焦一线工作者租赁需求及痛点,继续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新增筹措床位3000张。
2、坚持多管齐下,力保住有所居。做好各类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资格申请审核,严格把好入住人员准入关。廉租住房按照“租金配租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原则,按月发放廉租租金补贴,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区筹公共租赁住房计划供应502套房源。
3、对标“五好”标准,加快动迁安置房建设。积极推进4个计划开工项目,包括吴泾镇16A-03Aa地块、七宝镇03-37地块(9队)、华漕镇15-01地块和华漕镇73-04地块征收安置住房项目,计划竣工区属征收安置住房30万平方米。2025年计划有13个项目报区审计局开展复审,对完成审计复审的项目督促街镇及时编制回购结算方案,并做好区政府审议上报工作。计划完成安置在外过渡群众179户。
4、补齐公服短板,加大大居建设力度。2025年,保障房方面,做好梅陇新选址基地地块动迁腾地工作。配套项目方面,完成9个节点任务,新开工1个、竣工6个、开办2个。继续做好任务分解落实、进度跟踪、组织协调等。市属保障房外墙维修方面,汇秀景苑北块、汇秀景苑中块、汇秀景苑南块、保利雅苑、保利佳苑、丽华园、佳兴苑等7个小区计划2025年6月竣工,星华园、盛华园、浦芳苑、浦欣苑、永锦苑、景城馨苑等6个已取得施工许可证项目计划2025年内竣工,盛淼香樟苑、玉兰苑、丹桂苑、鹏欣和康苑等4个项目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督促履行维修义务。审计整改方面,继续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工作方案、时间计划抓紧落实整改,定期将整改进展情况报市大居推进办、区府办。
5、聚焦住房刚需,落实配售型保障房政策。按照市局工作布置,作为先行试点区开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相关工作,包括申请审核、配售供应等工作。
三、提速增质扩容,推进城市更新激发活力
城市更新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结合,以“两旧一村”改造、“美丽家园”建设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为闵行未来发展拓空间、增动力、添活力。
1、挂图作战,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旧住房改造加速推进,完成吴泾小区(2115户)、莘庄老街(143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加快江川路街道剩余200余户不成套房屋改造收尾,编制完成浦江镇鲁汇一村不成套改造方案。“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完成梅陇镇曹中村、永联村城中村项目认定,完成2个规划拔点点位、6个整治提升点位销项。加快七宝九星村、梅陇镇朱行村等2个第一轮城中村项目收尾,加快颛桥镇中心村、浦江镇召稼楼、浦江镇杜行老街、华漕镇诸翟村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年内完成市政府动迁完成1500户的考核任务。
2、谋定快动,扎实推进房屋修缮工作。2025年实施80万平方米“美丽家园”建设,同时引导完善党建引领的居民自治架构,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建设目标。完成世博家园一、二、三批次106万平方米外墙隐患修缮工作。
3、紧盯目标,奋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根据市级下达的250台加梯任务目标,继续保质保量推进好我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大统筹推进力度,督促属地街镇(工业区)加快推进,落实代建单位管理,提升签约项目转化,协调推进“美丽家园”结合加梯项目,主动当好“店小二”,指导和服务好区属国企真正把“美丽家园”建设和加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4、提前谋划,全面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2025年,闵行区申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3625台(占比全市总量的33%,上报总数位列全市第一),目前暂未获批。将在2024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指导相关街镇(工业区)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紧扣时间节点,力争高效、有序完成更新改造工作。
四、强化统筹联动,促进物业服务提质增能
1、推动质价相符,培育“优质优价”服务市场。聚焦物业服务费低于0.8元/平方米/月的住宅小区开展物业服务费价格调整工作,鼓励物业费0.8元/平方米/月以上小区同步进行调价,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探索建立物业服务费价格逐年梯度常态调整机制。
2、引导不达标物业退出,营造“优胜劣汰”氛围。聚焦小区物业服务综合评价分值低,且在闵行区管理小区数量2个以下的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引退或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3、培育金牌物业,提高优质物业企业市场占比,形成规模管理效应。开始全面开展“金牌物业”培育工作,并逐步增加“金牌物业”在管小区数量。物业管理面积2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微小区且相关物业服务企业在闵行区仅管理1-2个小区的,推进小微小区连片管理工作。对物业服务企业和在管小区物业服务综合评价分值皆较低且未形成规模化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含别墅小区),引导退出我区物业服务市场,相关住宅小区就近纳入连片规模化管理范围。
五、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房管治理效能
围绕“建、卖、修、租、管”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着重做好“数字房管”平台系统整合工作,深化“人房共管”“签核系统”“智慧家园”推进,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一体化”管理服务。
1、持续优化“数字房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探索数字房管引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房产业务智能体,优先整合房地产交易、物业维护等基础数据,建立知识库。与DeepSeek大模型对接,在“数字房管”平台试点房地产市场分析、物业工单维护场景,验证模型实用性。打通跨部门数据,形成治理闭环,实现初步决策支持。年内分阶段完成数据对接、模型训练及场景试点,推动数字房管智慧化升级,为将来构建全生命周期房管智能体奠定基础。
2、不断深化细化数据底座,强化底层支撑能力。将不断深化细化数据内容,强化以房屋数据为核心的闵行区一房一档数据关系图谱。一方面,将继续扩大数据采集范围,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更多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另一方面,将注重数据的细化和颗粒度。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进一步提升“数字房管”平台的支撑力。
3、积极拓展业务应用场景,构建“数字房管”项目库。将探索“数字房管”平台在房屋管理、租赁市场、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等多领域的应用,例如探索房屋租赁领域短租房管理新模式、联合监管模式等。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提升房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科学构建“数字房管”项目库,围绕房屋管理、租赁市场、物业管理、住房保障等领域,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六、做实治理整顿,实现住房市场规范有序
针对廉租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每半年开展一次使用管理“回头看”专项检查,用常态化整治,形成警示震慑效应;强化住房租赁项目日常管理,规范住房租赁行为,强化安全管理,不断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项目运营方主体等各方责任,巩固治理成果,持续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人房共管”新模式的应用,强化部门协调,加强项目管理、主体管理、从业人员及租赁备案管理等管理,逐步实现“租赁房源全纳入、经营主体全覆盖、租赁行为全监管”。
闵行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5年3月27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闵行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5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