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奋力推动闵行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着眼于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国资监管,狠抓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国资国企战略引领,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国资布局。按照区域开发、产业科技、市政交通、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的布局结构,以服务民生和市场化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开发,推动重点项目投资,推进产业载体建设,提升资产质量。落实重点区域发展。竞争类国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功能类国企切实保障好闵行城市建设和储备粮,抓好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等工作,持续增强“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功能和辐射力,持续做强虹桥枢纽核心功能,为闵行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聚焦,以加快闵行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的现代化主城区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标准、高水平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完成闵行区国资国企发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和基本思路初稿,成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专班,一体化、整体式推进符合闵行实际的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提升发展质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活力效率。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研究扩充外部董事人才库,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以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为抓手,推动闵金投公司率先健全完善董事会制度,实现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指导各区属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延期换届工作,持续推进监事会对公司年度监督评价报告和专项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促进监督成果运用落实。公司治理持续完善。制定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职能定位调整方案,进一步加大金融集聚力度、提升金融赋能质量,全面承接闵行区科技金融发展工作,更好实现金融赋能功能,驱动闵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强化考核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组织区管企业开展制定企业领导人员新一任期(2025-2027年)任期规划工作。确定区管企业2024年度调整预算,督促区管企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三)持续优化资产配置,探索国有企业投融资新途径。盘活存量空置商铺。制定《闵行区区管企业降低商铺空置率相关工作实施细则》,以“减轻商铺经营压力,降低企业商铺空置率,激发城市商业活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减租的方式进一步减轻商铺经营者负担,盘活企业现有空置商铺存量,撬动更多商铺投入实际经营,共同激发城市商业活力。此项工作涉及区管企业2户,23处点位,总面积7186.1平方米。指导推进各类重点投资事项。全年投资项目共计15个,其中核准装修项目4个(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会议中心项目装修工程、沪闵路6558号装修工程项目、莘松路515、555号装修工程项目、莘庄工业区春德路395号火箭公司总部装修项目);股权投资项目5个(莘庄工业区公司全资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参与投资设立航天科技火箭公司;南滨江公司收购上海谊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股权、南滨江公司全资设立养老科技产业园公司、城投公司下属莘闵轻轨公司与华能集团下属华能清洁能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华能新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个(莘庄工业区公司收购科能翼达新能源公司房屋土地资产、参与华西路500号资产司法拍卖举牌、闵粮公司投资新建粮库工程项目);基金类投资项目3个(闵金投公司参与发起设立“颠覆性技术产业基金”、“上海生物医药母基金”、“临港大零号湾启创申科基金”)。助力企业发展。适时向区管企业增资,2024年累计对区管企业增资57100万元。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项目融资路演的方式,目前南虹桥集团前湾云台项目(贷款期限20年,利率当时为2.82%)、新虹桥虹信医技公司再融资项目(贷款期限18年,利率当时为2.8%)已完成审批。闵房集团风华马桥项目、闵粮公司新建粮库项目已完成融资路演。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莘庄工业区公司在今年3月成功发行第二期公司债券6亿元,发行期限5(3+2)年,发行利率2.5%。 (四)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构建放活管好新格局。深化推进分类监管。对全区119家区属国有独资、国有全资、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分类,制定下发《闵行区区属国有企业分类表》,进一步明晰界定并动态调整企业集团功能定位,推动实施“一企一策”考核。深化法治国企建设。制定下发《闵行区区管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闵行区区管国企招聘工作实施意见(试行)》、《闵行区区管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完善《闵行区规范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租赁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以完善制度机制指导推进依法治企。组织开展新《公司法》解读培训,系统理解公司法新规背景下公司治理内核及外延,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条例》、《上海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强化风险防控管理。研究制定《闵行区国有企业融资担保及资金出借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起与巡察、纪检、审计等协同联动机制。与区财政局联合举办《税务严控背景下 注册资本转向实缴资本企业税务的合规管理》暨财税视角下的新会计法及公司内控管理专题培训。制定下发《闵行区区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指导督促区管企业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工作机制。 (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国资国企新风尚。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研究制定《区国资委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区国资委党纪教育安排表》。夯实国企党建责任体系。研究制定国资国企年度党建考核方案和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党风廉政建设2024年工作计划,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推进会和述责述廉会议。配合区纪委监委开展区管国企纪检体制改革。建立“一把手”项目,申报党建引领保障重大战略项目1个,探索建立区管二级企业“一把手”监督常态化落实机制。优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向基层延伸,立足企业特点,持续挖掘、深耕和创新党建品牌,深度做好主题凝练和内容诠释,做实做精“一支部一品牌”。抓实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印发《区管国企人员公开招聘管理实施方案》及《办法》,实行区委组织部、区国资委党委、区管企业党委三级联动,规范招聘程序,严格把控企业人员招聘入口关。扎实推进年轻干部交流、挂职学习锻炼,多形式提升干部职工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积极组织申报“春申人才”,争取人才政策支持,试点建立符合国企特点和要求的人才鼓励政策。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国资委将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主线,锚定“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两大目标,做强做优做大闵行国资国企,提升对闵行区域发展的贡献度。争取2025年末,资产总额较上年增长3%,营业总收入不低于上年水平,国有资本收益收缴较上年增长3.5%。 (一)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优化国资布局,增强核心功能。一是做强国资国企的战略服务功能。推动大零号湾集团和南虹桥集团持续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和虹桥国际商务区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推动新虹桥公司加快打造生命健康服务集聚区,主动服务闵行“一南一北”发展战略。二是做强国资国企的产业组织功能。推动莘庄工业区公司和试验区公司积极培育商业航天、AI+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赛道,以新质生产力牵引战略新兴产业链整体发展;推动闵金投公司做强自有基金品牌,打造成为闵行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三是做强国资国企的城市供给功能。聚焦城市建设运营,推动闵资集团和城投集团进一步布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园区转型领域;聚焦民生保障,推动闵房集团和闵粮公司深化布局住房和粮食保障、公园城市和乡村振兴领域。 (二)聚焦深耕主责主业,推动国企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按照资本运营、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及城市功能保障四大分类,动态调整明确118家区属国企主责主业,其中核心业务不超过3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形成二级为主体的区属国企管理架构。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推动董事会制度改革,建立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加强审计等专门委员会建设,持续提升董事会科学决策能力和运行水平。探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强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三是加强投融资及资产盘活。加强基金等投资工具应用,充分发挥“大零号湾启航创业”等自有基金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功能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推动区管企业盘活存量、带动增量,重点聚焦研发用地、园区平台、租赁住宅和功能性项目,意向新增前湾地区地铁上盖等6个拿地项目,新增大零号湾科创成果转化中心等多个产业载体面积52.5万平方米,进一步集聚一批优质固定资产。 (三)聚焦国资监管赋能,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管理能级。一是建立国企战略使命履行评价制度。加强顶层设计,重点围绕明确区属国企功能定位、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转型及健全国资监管体制等方面,制定《闵行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形成闵行区国企改革“1+5”政策体系。制定新一轮三年任期及年度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坚持分类考核与共性考核相结合,探索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建立可量化的国有企业功能价值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加强国企合规管理。研究制定《闵行区区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管理办法》《闵行区国有企业融资担保及资金出借监管管理办法》,促进区管国企基金业务规范有序发展,防范资金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三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建设闵行区智慧国资系统,及时全面掌握监管企业动态经营信息,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供决策支撑,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格局。 (四)聚焦党建引领,推动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把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统一到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上来,为企业发展凝聚思想伟力。二是加强党建品牌建设的分类指导,擦亮党建品牌,积极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开展星级支部评选、党务工作者培训、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强区管国企干部培育体系建设。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国企干部交流力度.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能力。建立区管国企后备干部库。及时调整补充,保持后备干部库的活力和质量。四是抓牢区管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区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工作,确保“四责协同”机制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