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政策文件 > 本部门发文 
关于印发《2024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日
  • 索引号:SY60000562
  •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卫生
  • 发文机关: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成文日期:2025-04-01
  • 发文字号:闵卫发〔2025〕37号
  • 发布日期:2025-04-02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状态: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4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正视不足,持续改进,切实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2024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4年,闵行区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年度,区属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1265.67万人次,同比增长4.93%。其中公立医院门急诊491.40万人次,同比增长0.7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774.27万人次,同比增长7.8%;社区出院病人4405人次,同比增长75.50%。公立医院出院病人13.52万人次,同比增长10.46%;住院病人手术和介入人数4.05万人,同比增长6.77%;平均住院日10.43天,同比下降57.8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4.12/10万;未发生I类或Ⅱ类孕产妇死亡;户籍婴儿死亡率0.81‰。

    一、聚焦民生,持续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

    完成14家社区护理中心功能验收工作。完成17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完成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乳腺筛查3.08万人,区内转诊2764人。关爱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累计对170所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讲座411次,午间刷牙指导3.26万人次。开展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近视防控,累计完成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屈光建档6.69万份,健康素养课程培训663次,惠及6.63万人。

    二、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一)推动公立医院协同发展

    1.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梳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2024年试点建设二期任务,持续推动试点工作步入深水区。一是完善集团组织架构。将新开办的区浦江医院及3所专科医院、3所专业站所纳入医疗集团,优化医疗服务网格。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发《闵行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联合病房工作方案》,拟定《闵行区优化区属公立医院住院患者下转流程工作方案》《闵行区“零距面对”社区巡回医疗工作方案》等系列方案,指导医疗集团加快推动资源下沉。围绕试点工作,两大医疗集团印发涵盖《集团章程》4项实施制度,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各项试点任务。三是推进业务联合。北部集团成立皮肤专科联盟、医疗专利与转化联盟,协助培养16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利转化专员;启动闵医创新工作坊揭牌仪式;南部集团成立护理联盟、“学-医-社”知识产权联盟,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启动盆底专病筛查管理项目,累计完成盆底筛查1.18万例,阳性率28.6%,完成前列腺癌筛查6800例,阳性率4.8%,揭牌“五院-江川”一体化服务病房。四是升级集团试点任务。制发《闵行区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2.0)》,在已形成的“三网系统”基础上,持续推动“三医协同”治理,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入探索“六大举措”,打造“六新范式”,力争取得“六项成效”。

    2.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区域性医疗中心能力提升。市五医院启动医疗综合楼立项工作,完成医疗综合楼(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中心实验室改建工程,11月完成办公区改造,待区建管委验收;拓展H5M医联体平台功能,开通社区信息上转市五医院病房通道;引进学科骨干1名,紧缺储备人才27名,专职科研人员博士2名。区中心医院完成医疗教学综合楼概念方案设计,正式启用儿科示范门急诊,新增感染科病房,启动抢救室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拓展基于互联网医院的线上MDT业务,持续推进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完成急诊、消化、慢病三大学科群“十四五”一期验收考核工作;引进省部级人才1人,专职科研型人才2人,紧缺卫生人才25人。二是落实2024年度中央补助资金。制定《2024年闵行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管理方案》,下达第一批2023年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219.20万元。

    3.巩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区浦江医3月正式运行;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闵行院区7月正式运行;与市精卫中心开展合作共建,区精卫中心冠名并增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浦江医院”;按计划推进龙华医院闵行院区建设;与交大、紫竹、瑞金签订《关于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闵行院区合作协议》,推进大零号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4.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区域医联体工作,引入市级专608人,市级专家门诊1.76万人次;区级医院专家下沉基层门诊服务5.11万人次,开展专家查房343次;远程会诊PACS 29.75万人次,CT 10.16万人次,MUSE 22.87万人次,眼底镜1.33万人次,动态心电图263人次。扎实推进双向转诊工作,14家社区上转病人9027人次,其中门诊7973人次、住院273人次;区域性医疗中心下转社区病房437人次。

        (二)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一是织密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网络。对标《关于全面加强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机构补点建设与升级改造,完4个服务站(莘庄黎康服务站、申鑫天恒名城服务站、华漕方亭路服务站、马桥有巢润服务站)建设和运行。二是持续强化社区医疗资源配置。对标《上海市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2023版)》,梳理两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常见药品目录,各社区与对应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常见病、慢性病药品吻合度达81.05%。三是拓展服务供给渠道。全区晚门诊服务9.86万人次,日均就诊393人次。14家社区均可提供外科适宜小手术,开展门诊小手术3979例。

    2.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一是积极迎检市级优质服务基层行一致性评价。2月,市级专家对闵行区及新虹社区、申鑫社区开展现场一致性评价,根据现场反馈情况,印发《关于闵行区2023年优质服务基层行等工作一致性评价的迎检情况反馈》推办件,通过巩固成效、找准短板、针对施策、区内复核。11月底,完成2024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全覆盖申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基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推进社区医院冠名挂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卫生健康委文件精神,制发《闵行区社区医院评定工作方案》,经评审专家组现场评定,13家社区通过社区医院评定。三是对标综合能力评价,自查自纠。根据上海市202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情况,形成《2023年度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情况分析报告》,从机构布局、人员配备、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指导各社区对标对表,强弱项补短板。四是全面推广病种清单应用。现全区基本病种平均开展144种,高于市平均135种,居全市第一。中医基本病种平均开展84种,高于市平均730种,居全市第二。

    3.拓展社区卫生的特色服务品牌。一是推进社区“全专结合”服务。“三室一中心”运行情况均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累计服务10.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79%,其中皮肤科门诊3.61万人次,同比增长23.63%,脑卒中门诊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0%,慢阻肺门诊1.23万人次,同比增长27.85%,雾化中心治疗4.37万人次,同比增长45%。二是推进市级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在2023年4家社区(古美、梅陇、马桥、浦锦)达标市级标准化口腔诊室基础上,推选余下10家社区参加2024年市级标准化口腔诊室评审并通过验收,率先实现标准化口腔诊室全覆盖。口腔科门诊19.23万人次,同比增长6.30%,每牙椅日均诊疗7.7人次。三是推进康复中心内涵发展。14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累计门诊量4.01万人次,同比增长44.74.%,康复治疗217.01万人次,同比下降19.17%,康复病区出院1082人次,同比增加28.66%,康复病人累计上转699人次,同比下降8.27%,下转781人次,同比下降5.79%。四是分批推进社区护理中心建设。根据2024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已实现区内14家社区护理中心功能验收。江川、吴泾、浦锦、颛桥4家社区达到市级社区护理中心标准,现全区共有8家达到市级社区护理中心标准。持续开展“屋里护理”特色服务品牌,“屋里护理”服务总量已达6.87万人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订单共完成1903项次。

    4.健全社区定期轮训工作机制。一是稳步推进家庭医生轮训工作。第一轮家庭医生轮训共8期,现已开展5期,共301名家庭医生参加轮训,完成率62.32%。二是强化社区护理能力提升。印发《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三年内完成培训,111名社区护理人员完成培训,培训覆盖率14.86%。三是组织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印发《2024年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实施方案》,委托各相关质控组或社区承办具体培训工作,已完成5场培训。

    5.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是扩大签约覆盖。全区常住人口签约129.96万人,签约率47.84%,重点人群签约52.26万人,签约率83.19%。全区“互联网+”累计签约14.89万人,家医-专家“双签约”累计服务4878户家庭。二是优化签约服务供给。结合《闵行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全人群签约服务。0-6岁儿童签约6.43万人,在校学生签约15.74万人,在职居民签约62.08万人,60岁以上居民签约45.72万人,高血压患者签约21.31万人,糖尿病患者签约8.25万人。三是创新老年服务供给。全区现有70岁及以上老年人25.52万人,自“789银龄健康关怀行动”实施以来,累计服务24.44万人,服务覆盖率95.77%。496个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居(村)委和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350万人次,优先预约门诊57.55万人次,代配药55.20万人次,出诊17.01万人次,体检服务20.65万人次,健康评估16.70万人次,中医治未病9.08万人次。其中为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上门随访4.12万人次,为百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服务467人次。四是强化规范签约管理机制。先后下发签约、续约相关综改推办件29篇,全区范围内复制推广签约、续约经验做法。五是提升签约服务质量。2023年度全区签约服务经费拨付8401.46万元,较2022年增长17.76%。2023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名次B档及以上占比较2022年提升0.99%。

    6.全面推进号源预约工作。根据市卫生健康委文件精神,成立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印发《闵行区关于进一步做实优先预约上级医院门诊号源的工作方案》,有效利用上级医院号源,提升基层首诊、转诊等能力,增强签约居民就医获得感。一是保障号源优先供给。区属公立医院均按要求完成号源分配,较社会面提前5天向社区家庭医生开放50%门诊号源,其中普通门诊占比约30%,专家、专病门诊占比约60%,特需门诊不超过10%。二是完善区内公立医院专家库并动态维护。目前市平台已维护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36个科室信息及696名专家信息。三是优化服务流程。两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均设置签约服务窗口,做好签约居民的二次分诊,确保落实“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政策。四是扩大社区宣传,推广号源预约。14家社区累计通过分级诊疗平台预约号源2.99万人次,全市排名第二。

       (三)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发展

    参与组建区生物医药工作专班,成立卫生健康系统生物医药产业工作组,梳理全系统内生物医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现有相关工作人101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78人。贯彻落实《闵行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加速创新产品在卫生领域应用。

     三、凝心聚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一)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议事协调平台作用,召开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巩固工作专题会议加快推进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基层标准化传染病应急培训覆盖至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人员。有序推进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任务实施。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异地新建工程项目。持续提升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实验室检测能力,现具备检测能力1093项。

    2.巩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启动区传染病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组建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1支60人、社区级应急队伍14支262人;开展应急培训15次,演练2次。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各项工作,完成国家专家组消除评估。以虹桥镇为试点,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有序实施社会动员、强化主动筛查、规范患者诊治、推进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等防控措施。深化医教结合,继续在74所试点学校、幼儿园推行“健康副校(园)长”工作机制,新增三所学校纳入试点。

       (二)保障现代化主城区公共卫生安全

    加快推进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监测项目,在儿科医院、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区精卫中心安装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并开展试运行。全区设有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的医疗机构全覆盖应用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加强疫苗接种门诊工作督导,打造智慧预防接种管理服务。加强HIV/AIDS病人管理,报告HIV/AIDS病人104例。开展肺结核筛查70.61万人,新登记肺结核患者533例;报告学校结核病疫情13例,其中学生10例,教职员工3例。组织召开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会议,梳理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流程,强化精神卫生多部门协同机制;服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4702人,7项核心指标均达到市级要求。

       (三)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夯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爱未成年人、老年人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工作,组织学生心理典型案例分享研讨会6次,惠及159名学校心理老师、社区心理咨询(治疗)师;组织200余名心理老师、健康(副)校园长、社区心理咨询(治疗)师赴儿科医院、区精卫中心青少年心理门诊跟岗实习;开展老年心理关爱项目,认知障碍筛查3260人,排摸高风险403人。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随访转诊工作,全区助产医疗机构出生新生儿6162人,先心筛查6161人,先心病筛查率99.98%,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99.87%。全覆盖推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完成营养喂养7.09万人次,养育风险评估7.09万人次,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1625场,覆盖3.65万人次。深入推进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全区开展初筛99530人,初筛率99.87%;复筛524人,复筛率99.81%;复筛阳性转诊89例,确诊及疑似21人;发育迟缓及语言发育落后41人。完成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24.54万份,完成小学学生眼轴长度检测11.32万人,完成172所中小学校视觉环境监测。完成272所学校学生口腔普查普治工作,口腔健康检查13.64万人次;联合市级专科医院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实施口腔健康管理。成年人视觉健康筛查1.69万例,新建糖尿病眼病管理档案6121人。

       (四)创新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全覆盖建设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并通过市级验收,5家社区获评“优秀建设单位”。全面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健康管理,完成风险评估24.88万人,肺功能筛查6122人,发现肺功能异常1455人,管理慢阻肺患者2434人。马桥社区、古美社区被选为“上海市慢阻肺健康管理示范社区”。报告肿瘤1.38万例,“四癌”筛查26.49万人。管理高血压患者20.65万人,规范管理率96.51%;管理糖尿病患者7.91万人,规范管理率96.67%。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2.17万人,规范筛查率96.11%。开展脑卒中高危筛查4330人,发现脑卒中高危1705人。完成60-64岁户籍老年人体检1.54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31.56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4.74%。

        (五)深化健康促进内涵

    1.持续提升健康科普教育能力。培育区健康科普人才、健康科普引领专项7人,区健康科普英才专项15人。联动开展健康科普骨干训练营,培训210余人次。联合举办“‘健康的N种打开方式’闵行区第二届健康科普原创讲演大赛”。参与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比武大赛,2位选手获理论知识竞赛板块全市十强,作品获健康科普视频类作品一等奖、表演类作品二等奖、图文类作品二等奖。2家医疗机构入选区级健康科普榜单前十,2家社区入选社区榜单前十,1位医务人员排名榜单第一。

    2.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党员干部、群5.56万人次,清理卫生死角和脏乱环境2.02万处。完成巩固国家卫生区建设积分制检查,形成工作简报和问题清单,市民满意度达95.71%。市级评估四害密度均达标,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均大于95%。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健康促进示范点建设工作,夯实无烟环境示范建设。加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2024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2.13%,较去年提升1.88%。

     四、统筹扩能,做好中医药传承发展

      (一)进一步均衡中医药优质服务资源布局

    91%的服务站及27%的村卫生室规范设置中医阁。颛桥星河湾、申鑫瓶北、江川沧源、浦锦锦颐、新虹乐在爱博5所服务站创建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13所服务站及4所村卫生室完成“闵行区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

      (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持续做好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完成“龙华-闵行”首批7个专科专病联盟建设项目验收评估,3年内共制定并推广应用21个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开设中医专科专病门诊39个,13名中医师获得龙华医院基层骨干双聘医师资格,16名医师入选区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发表与联盟建设相关的各级各类论文47篇,立项课题43项。启动第二批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新增中医肾病、中医心病及中医治未病等3个联盟项目。

    2.持续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区中心医院“中医脾胃病”入选上海市中医药(临床类)重点学科;市五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病科”及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完成“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中期评估;新增立项第二批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5项。

    3.持续扩大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范围。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大试点病种,已有17个病种参加试点;市五医院2个、区中心医院2个、合川莱茵中医医院18个病种参加第二批试点。

    4.持续开展社区中医药核心指标数据监测。14家社区门诊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数48.53%,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5.21%,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24.74%;各社区中医基本病种平均开展74种。

       (三)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名单。做好13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累计开展诊疗、带教500余次,举办学习交流会68次。完成首批6个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评估,共制定14个中医特色病种诊疗方案,累计推广应用1.47万人次;合计发表论文25篇,立项课题15个,出版著作2部。立项第二批7个区名中医工作室。创建上海市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累计举办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学习班4期、中医研学系列讲座7期,完成51名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举办首届“尚典杯”中医经典背诵大赛。

    五、便民惠民,持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一)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应用

    加强便捷就医服务场景应用,累计智能分诊导诊服务361.97万人次,院内导航4.59万人次,诊间支付22.20万人次,病案申请1221份,影像报告调阅查看8.66万人次。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全区互联网医院服务总量9.59万人次,在线咨询3.28万人次,复诊配药6.31万人次,屋里护理6010人次,家床护理1.93万人次。完成14家社区护理中心上线应用,护理门诊36.68万人次、提供护理项目36.97万人次、书写护理文书7.30万份。完成12家社区智慧病房建设。做好互联互通互认工作,区内人次互认率为96.42%,互认重复率0.62%。

      (二)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能级

    对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测”五乙测评标准,完善区域健康平台信息化功能。对标社区EHR测评指标,升级完善各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实现社区应用标准化、共享化、智能化;完善智慧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和实际业务需求,完成改造指标30个。

     (三)夯实网络安全工作,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开展网络安全检查专项大检查,发现安全风险145个。开展公共区域电子显示屏“一屏一码”排查、录入、贴标工作,对全区卫生单位3613个电子屏进行赋码。开展模拟处置HIS业务系统异常中断场景专项应急演练。信息中心获2024年度市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二等奖、市数据安全评估标准试点优秀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网络安全检查区县第一名、区“护网2024”网络攻防实战演习优秀组织奖。

    六、齐抓共管,推动综合治理高质高效

     (一)强化医疗监管,深化医药反腐

    1.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制定《闵行区医疗机构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闵行区规范民营医院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区内22家公立医疗机构及35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督查。对区内25家内设医疗机构开展能力评审工作,对4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回头看”检查,对区内34家规模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联合监督检查。

    2.警钟长鸣,持续推进医药反腐、纠风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通过加强组织、健全机制、形成合力三方面构建医药反腐工作体系。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全系统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开展咬尾式督查工作,把好“业务+行风”质量关,132家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联合督查,要求其154份整改即知即改。对区内22家公立医疗机构及6家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督查,相关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印发《闵行区2024年高额异常住院费用病历核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38名专家对辖区内5家公立医疗机构及14家社会办医疗机构的158份高额住院病例进行现场核查。组织区内专家对区内15家医疗机构(含社会办医疗机构)的100份病例开展不合理医学检验检查专项督查工作,并要求医疗机构即知即改。

     (二)完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1.深入推进各类监管新方式。完成2024年度随机监督抽查工作,国抽、区抽计划任务数1616件,完结率100%,完成率97.59%(剔除被检查对象关闭或注销39户),对197户单位做出行政处罚,查处率12.49%。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22件,罚款金额331.3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2.69万元。探索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并制定工作方案。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10家互联网医院开展“区互联网医院综合监管”联合抽查,对辖区内36家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联合抽查。

    2.有力开展卫生健康领域监督执法。集中整治无证行医7次,联合检查21取缔12户次,移送7户次,行政处罚10件,罚款金额总计100.70万元。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对存在违规执业的40家医疗机构记分125分。梳理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加强控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做好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启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开展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处置工作现场指导及检查。

     (三)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2023年度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编制工作,推动市级许可事项下放与落地,清理优化行政备案类事项,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深化拓展浴场“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改革,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推动“饮水卫生一件事”两端上线,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人员参与线上学习169人次。

      (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制定《闵行区卫生健康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组织相关培训,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深化建设依法行政制度,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共审核合同、协议105份,重大行政决策文件4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57件。

      (五)积极稳妥做好信访工作

    收到各类信访件合计8917件,较2023年同期增长1.2%。召开2024年区卫生健康系统信访工作会议、社会办医疗机构工作会议。完成2019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信访情况分析报告,形成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工作长效机制

    七、严守底线,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一)稳步推进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7次,组织安全培训128次,开展演练76次,整改安全隐患278处印发《闵行区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消防安全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各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现场整改验收工作,完成验收740项。对区内29家设有床位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全面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发现安全隐患1064项,验收1046项。对区内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共检查38个点位,发现安全隐患358项,验收291项。

      (二)统筹落实应急和保障工作

    完成各类大型会议、考试、活动医疗保障66项,参与保障单位27家,保障人员1100人次,出动救护车240次,未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传染病聚集事件。参与市医疗应急青年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和管理组三等奖、医疗组三等奖和护理组二等奖。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保障人员急救技能培训3场,BLS培训2场。

    八、稳根固本,关注家庭全面发展

      (一)扎实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1.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项目。14家社区与67家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签订合作协议。全区42家医养结合机构共有床位1.17万张,其中医疗床位192张,养老床位1.15万张,机构人员2838人,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人员608人,医养结合机构为机构内住养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13.04万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34.79万人,服务率93.40%;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2.06万人,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87.74%。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43.76万人,养老机构户籍住养老人家庭医生“1+1+1”签约率93.67%;老年人家庭病床建床数1.55万张。稳妥有序推进长护险评估工作,现有评估员1200名,其中A类评估员554名、B类评估员646名。完成长护险评估1.88万例。

    2.积极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及老年健康相关项目。申报2个国家心理关爱点及16个市心理关爱点。制定《2024年闵行区老年心理关爱及认知障碍防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年闵行区老年心理关爱及认知障碍防治促进行动技术操作方案》。完成老年人心理健康筛查3260人,评估3260人,高风险人群403人,完成干预阶段工作。组织开展老年营养改善行动、口腔健康行动、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健康素养调查等活动。制定《闵行区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

      (二)做好家庭发展规划

    1.落实生育支持措施。组织开展生育友好系列宣传活动,选送作品获上海市“生育友好文艺作品”展演三等奖。做好人口监测分析,开展“闵行区育龄妇女生育情况和生育支持政策需求调查,完成调查问卷1276份。推进落实本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星级评定工作,对93个点位开展自查自评。开展科学育儿社区行活动,完成培训8.29万人次。组织参与直播课程,参与人数位列全市第一。

    2.做好特殊家庭帮扶。落实奖扶政策,特扶金审核2.53万人次,涉及金额7392.50万元,农扶金审核1.58万人,涉及金额3234.46万元,符合政策对象奖励扶助率100%。制定《闵行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费用项目补贴实施方案》,为2550名失独老人购买“沪惠保”,为符合条件的特扶对象实施医疗费用补贴。

    九、固本强基,促进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

      (一)高效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妥善落实老龄工作职责划转区民政局,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统筹优化机关内设机构设置。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重新组建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按时间节点落实机构挂牌、人员整合、名称变更等各项工作

      (二)规范开展人员管理与认定

    编制2023年分单位类别人力资源白皮书和人力成本白皮书。做好243名卫技人员进编工作,招录备案编制外人才421人,其中卫技人员340人;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管理及其他专技人员19人;新获批聘任卫生专业技术二级岗位2人;选拔推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2人,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评审专家11人、人才2人,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3人,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领军项目)6人,“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2人;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通过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110人,通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中级水平评议5人;开展第七批卫生人才引进和使用评审认定工作,评审认定储备卫生人才113人、存量人才52人、示范引领奖励36人;有效落实高层次人才岗位激励,修订完善公立医院科主任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并完成年度考核工作,完成173名委派专家补贴经费审核及拨付;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共评定119名星级公卫人员和201名星级家医,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人才培养评估和考核

    做好30个高层次专科骨干医师培养项目验收评估,培养期间累计开展新技术64项,立项地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项,发表论文95篇,其中SCI论文73篇,获得知识产权授权27项,新增晋升高级职称16人,入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29人次,新增各类学术任职共60个。遴选立项第二批高层次专科骨干医师培养项目27个。完成区优秀青年医技和药学人才培养项目中期评估17个。

      (四)强化公共卫生学科人才支撑

    进一步深化共建“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健全康联体管理机制。康联体课题结题28个,遴选立项20个。2024年遴选培养第二批卫生健康系统公共卫生优秀人才,入选骨干人才培养对象3人,入选青年人才培养对象6人。印发《闵行区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计划三年内完成154名人员轮训,已完成第一期58名学员和第二批65名学员理论培训,35名学员科室轮训。

      (五)加强学科建设管理和评估

    完成本轮27个区医学特色专科(大学科)验收评估,其中4个大学科建设前后主攻病种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9.12%,总手术人次同比增长24.35%,三、四级手术人次同比增长41.07%,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2项、省部级科研立项4项、市级科研立项6项,发表SCI论文89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编专著3部,获得专利授权17项。开展17个“一社区一专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工作。

      (六)加强大学附属社区内涵能力建设

    制定《闵行区全科医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依托大学及附属医院优质教学资源,立项“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闵行分中心祝墡珠团队名师工作室”“方宁远团队全科医学名师工作室”“蔡巧玲全科医学名师工作室”“魏华凤中医全科医学名师工作室”等4个建设项目,工作室负责人及成员由来自14所社区的34名骨干师资组成。

 

留言

*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验证码  

公众意见

咨询人 意见与建议 回复内容 提交时间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