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政策文件 > 本部门发文 
关于印发《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5月31日

闵卫发〔202447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总结经验,正视不足,持续改进,切实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531

 

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始终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主要原则。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聚焦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民生工作等重点工作,以百姓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汇聚,实现闵行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区属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1207.95万人次,其中公立医院门急诊489.38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718.57万人次,出院病人11.88万人次。手术人次11.52万例,其中三四级手3.97万例,平均住院日7.07天。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403.72/10万。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户籍婴儿死亡率1.26‰。全区常住人口出生8500人。

一、 坚持政策引领,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体系

3月21日,举行闵行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制发《关于全面加强闵行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闵行区区域性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闵行卫生整体发展“四大体系”、区域医疗中心“六个一”工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项任务”。制定《闵行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高质高效推进各项任务目标。

(二)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

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单位,并被列入10个重点培育城市。由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牵头,联合区级公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形成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医疗集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医疗集团;成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及集团内部理事会,制发《闵行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明确6大项、16个试点任务并持续推进。

二、 深化平疫结合,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一) 细化落实新冠感染“乙类乙管”措施

制定实施《闵行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相关人群、苗子事件、病原学、血清学、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及哨点医院监测,动态掌握疫情风险。

(二) 优化医疗资源供给与诊疗服务模式

全面扩容医疗机构发热诊室、预检分诊和急诊区域,发热诊室扩容213个,住院床位扩增至2020张,重症床位扩增至270张;社区增加供氧、检查、监护等设备,14家社区CT配置全覆盖,本年度完成CT检查9.56万人次;动态调整应急药品储备,确保储备量保持在1月以上;分类登记65岁以上老年人及血透患者、放化疗等特殊群体,重点随访“红、黄、绿”三色人群;区域性医疗中心专家累计开展养老机构巡2.21万人次;14家社区开展午间及晚间延时服务,同时增设夜间“微急诊”并延长至零点,自12月11日至1月27日,累计接诊病人121.80万人次,其中社区接诊占比71.97%;开设日间“轻诊室”,为呼吸道轻症感染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截至1月27日,累计服务6.16次。

(三) 继续做好常态化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本年度完成接种619.09万剂,覆盖258.51万人,覆盖率99.38%完成全程接种240.63万人,全程接种率92.51%完成加强接种129.39万人,加强接种率55.58%完成第二剂加强接种2.12万人

(四) 统筹推进平急转换

加强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完善物资药品保障、储备机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应急状态下日报告制度;推进“闵行区浦江医院”区级后备定点救治医院建设,目前积极推进开办前各类准备事项。

三、 着眼民生实事,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一)积极开展大肠癌、妇女两病、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工作

全区共完成大肠癌筛查15.83人,发现阳性15206人,阳性率9.60%;完成全区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乳腺筛查3.07万人,患病数12597人,患病率41.04%;区内产院出生新生儿4944人,进行先心筛查4942人,筛查率99.96%,筛查阳性90例,阳性率1.82%,落实心脏彩超检查88例,筛查阳性心彩超检查率97.78%。

(二)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设完成24个区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14个街镇全覆盖,其中浦江鲁汇、莘庄春申万科、马桥元景苑、吴泾塘泾南苑4个服务站同步创建成为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室增至平均1.88个,中医治疗区增至平均1.33个,中医特色治疗床增至平均6.21张,中医特色诊疗设备增至平均7.17类,中医药特色文化角面积增至平均14.88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总数增至平均4.13名,配备高级职称中医医师数增至平均1.54名,每周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时间增至平均8.5个半天,开展的上海市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数增至平均7.25项。

四、 聚焦统筹扩能,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

(一)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积极参与国家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完成2021年度闵行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析;制定《2023年闵行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管理方案》《2023年闵行区第二批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分配方案》。

(二) 逐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依托“六个一工程”,稳步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完成区域性医疗中心儿科标准化门急诊建设及市五医院肺功能室改扩建,申报中国康复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专项培训基地,成立华山-五院-闵行医联体PET/CT中心;借助区校共建平台,有序开展区域医联体工作,引入市级专家700人,市级专家门诊1.89万人次,区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门诊服务3.19万人次,开展专家查房402次,远程会诊PACS 32.10万人次,MUSE 22.26万人次,眼底镜1.29万人次,CT检查远程会诊9.56万人次;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14家社区信息平台转诊1.04万次,上转门诊、住院病人4430人次,下转社区病房339人次

(三) 加强专科医院能力建设

区肿瘤医院与市肿瘤医院、区精卫中心与市精卫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与市一妇婴分别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形成《关于加快完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机构空间布局的方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区属首家糖尿病一站式服务MMC中心;区牙防所依托市口腔医院强化区牙防所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复杂口腔种植、前牙美学修复、牙周手术等特色科室及诊疗项目。

(四)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机构补点建设与升级改造。完成1个第二执业点(申鑫社区第二执业点)、4个卫生服务站(新虹社区涞港星苑服务站、颛桥社区星河湾服务站、申鑫社区航天城服务站、七宝社区老宅角服务站)建设。二是全面推广病种清单应用。2023年度上海市基本病种覆盖排名前2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闵行区有11家入榜。三是“晚门诊”便民服务全覆盖。14家社区“晚门诊”服务全覆盖,错位开展PICC护理、口腔等特色服务,累计就诊4.65万人次。四是推进社区“全专结合”服务模式。“三室一中心”运行较去年明显增长,皮肤科门诊就诊2.92万人次,脑卒中门诊就诊1.05万人次,慢阻肺门诊就诊9621人次,雾化中心治疗3.02万人次。五是儿科门诊服务全覆盖。全年社区儿科门诊就诊13.07万人次,占区属医疗机构儿科就诊比例34.17%。六是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业务发展迅速。14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门诊就诊2.76万人次,康复治疗193.89万人次,康复病区出院774人次,上转728人次,下转832人次。七是拓展外科门诊适宜技术。14家社区开展门诊小手术1926例,手术类型包括浅表肿物切除术、拔甲术等。八是社区口腔防治中心全覆盖建设。全区社区配备口腔医生106人、牙椅107张,评选出8家区级示范性口腔防治中心和6家标准化口腔防治中心,古美、梅陇、马桥、浦锦4家社区入选上海市标准化口腔诊室。九是推进社区护理中心建设。古美、莘庄、梅陇、马桥4家社区入选首批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建设,打造家门口“一站式”社区护理中心。十是推动区域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录统一。各社区平均配备药品975种(含延方),常见病慢性病药品(含延方)目录同区域性医疗中心重合度平均65.86%。

(五) 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至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业楼宇、校园等功能社区。本年度常住人口签约116.39万人,签约率43.80%,重点人群签约46.83万人,签约率79.96%。制发《关于推进闵行区家医-专家“双签约”实施方案》,完成双签约2877户。“互联网+”签约4.02万人,线上签约率15.25%,已达到10%的考核目标,居全市第一。新建家庭病床1.68万张,家庭病床建床率6.37‰。建成1家区级安宁疗护中心、2家上海市首批安宁疗护社区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体系,推广机构、社区与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共服务1238人次。制发《关于建立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轮训制度的实施方案》,131名家庭医生参加轮训。

(六)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建立定期例会机制,加快推进龙华医院闵行院区建设;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创建成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5个病种参加上海市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发挥医联体基层骨干医师双聘机制,13位获得双聘资格的医师在本单位开设龙华医院联合门诊883个半天,接诊6023人次,同时在龙华医院独立坐诊135次,龙华医院相关科室专家下沉指导135人次,实现医联体内人才资源上下流动。市五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肾病”获得上海市卫健委“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立项;颛桥社区“中医儿科”、江川社区“颈椎病”、莘庄社区“乳岩术后”、吴泾社区“月经过少病”、申鑫社区“便秘专病”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名单。“国医大师沈宝藩传承工作室”落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陈氏妇科疗法二级工作站”落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莘庄社区、马桥社区、吴泾社区、江川社区;复旦儿科名老中医“俞建教授传承工作室”落户七宝社区、莘庄社区;古美、颛桥、马桥、申鑫、浦江、浦锦、江川、莘庄、梅陇9个社区获得12个“上海市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立项。

五、 紧贴多维着手,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一) 持续推进疾控体系能力提升

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工程项目;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实验室外部能力验证/室间比对项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资质认定标准变更申报工作等;推进实验室质量体系建设,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 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

制发《闵行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2023年工作要点》,并召开联席会议;梳理制定第六轮闵行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四大方面13项工作任务18个项目;制发《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推进居(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完成584个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建设;制发《关于印发<闵行区“健康副校(园)长”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在74所学校、幼儿园试点推行“健康副校(园)长”工作。

(三) 深化共建“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

签署新一轮“复旦-闵行”康联体框架协议,制定《“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建设方案》《闵行区公共卫生品牌科室建设方案(试行)》《闵行区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方案》《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康联体课题遴选立项与管理,年内,新立项资助康联体课题20项,完成历年课题结题验收25项;做好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古美社区儿童保健中心、吴泾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中心4个公共卫生品牌科室建设总结工作;完成第一批12人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系统培训;实施《闵行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综合能力高质量发展分层分类培训方案》,完成579大类公卫人员综合能力高质量发展分层分类培训

(四) 加强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夯实传染病监测预警,自3月底运行至12月底,门急诊发热病例管理报告个案3.67,电子病历直推系统报卡11.61。常规疫苗接种92.08针次,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8698人报告HIV/AIDS病例111例,管理1658人,治疗1563咨询检测36.32万份,PITC 1188例,PEP服务116例、PrEP服务9例;开展上海市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及无结核社区项目,筛查54.51万人,登记结核病患者605例;在册精神障碍患者14263人,报告患病率5.336‰,规范管理率99.48%,长效治疗药物累计治疗人数达455人,免费服药病人653名,规范管理626名,规范管理率为95.87%。

(五)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试点开展脊柱侧弯转诊、儿童早期发展等12项拓展性公共卫生服务,其中“闵行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危机干预对策探究项目”“脑卒中的筛查与分级分类管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早干预工作”“糖尿病患者牙周疾病关爱项”4个项目已完成目标任务,其余10个项目按计划开展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指导室建设,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职业人群等重点人员心理健康,发放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科普资料1.5万册,完成孕产妇、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评估6158人次。完成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23.44万人,建档率100%建设特色健康宣教品牌《闵目目瞳话课堂》,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1008次;筛查管理成年人视觉健康管理档案1.61万例,糖尿病眼病管理档案新建档4838人,随访管理1.27万人,试点建设马桥社区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组织232所学校学生口腔普查普治,检查11.98万人,儿童涂氟6.66万人次。完成老年人口腔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1024人,开展老年人口腔主题宣传活动14场。

(六) 紧抓重点人群健康问题

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二轮复评审;莘庄、古美、梅陇3家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投入运行,马桥、吴泾、颛桥、浦江、浦锦5家社区通过市级验收;所有社区具备肺功能检测能力,并开展相关检测;马桥、吴泾、古美、梅陇4家社区开展慢阻肺社区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完成风险评2.66万人,患者管理277人。开展肿瘤登记和随访,全区报告肿瘤病例1.39万例,完成“四癌”筛查23.88万,高危建卡3949人,高危管理规范随访4.83万人;截至第三季度,管理高血压患者19.91万人,规范管理率为92.9%;管理糖尿病及糖前期患者7.24万人,规范管理率为91.4%;截至第三季度,完成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2.09万人,规范筛查率93.77%;报告脑血管疾病发病7726例,死亡587例,心血管疾病发病1585例,死亡125例报告门急诊伤害病例4.8万住院伤害病例8222。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31.11万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3.69%。组织7.37万名老年人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完成浦江、七宝4个村居共200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工作。实施《闵行区特殊孕产妇管理制度》,重点孕妇规范管理率99.30%,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完成28名社区骨干人员、113名社区儿保基层人员全覆盖培训,并组织婴幼儿喂养咨询三基考试。

(七) 深化健康促进工作内涵

通过国家卫生区复评审,累计动员7.18万人次参与爱卫运动,清理卫生死角和脏乱环境3.36万处。组建首批149位专家的闵行区健康科普专家库,培育首轮5个健康科普品牌,6项内容上榜首届上海市健康科普推优选树活动;开展“运动健康沪上行”等活动,组织讲座51次,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线上游览量4.73万次;参加上海市健康技能比武大赛,1人获得上海市知识竞赛十强个人;市五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入“健康脱口秀 第三季”全国邀请赛五十二强,即将登上脱口秀舞台;组织“2023年闵行区全民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线上游览量8万余人次,总答题量4万余人次;组织“9.15减盐周”、爱牙日等健康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活动139场,参与2.09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9万份;累计开展蚊媒密度监测超标应急处置1起,开展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6起。圆满完成进博会和网球大师赛病媒防控保障工作。

(八) 持续提升医养结合能力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闵行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现有评估员1183名,其中A类评估员548名、B类评估员635名;完成评估2.62万例,评估等级2-6级的2.36万例,评估通过率89.9%。定期开展医养结合监测,现全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1家,总床位1.16万张,机构人员2851人;开展65周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2.28万人,服务率92.1%,医养结合服务指导34.83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42.17万人,签约率78.6%。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闵行区医养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14家社区与67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巡诊5416次,机构家庭病床总建床782张,免费体检3146人,长护险评估4561人。虹桥镇敬老院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

(九) 加强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

持续做好三孩生育政策宣传,开展出生人口监测与分析,截至第三季度,全区常住人口出生8500人,户籍人口出生4941,人常住二孩出生1915人,常住三孩及多孩出生275人;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949对;开展“健康家庭—优生优育社区行”项目,完成免费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培训8.72万人次。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成计生特扶金审核23881人次,涉及金额7722.55万元,完成农扶金审核15166人,涉及金额3115.35万元;为1300户特殊家庭提供援助服务,主动关爱1.37万人次,紧急救助240人次,线上生活咨询、医疗咨询、心理辅导715人次;计生特扶对象家庭医生签约6013人,签约率98.16%;组织191960周岁及以上特扶对象免费体检。开展老年健康“科学健身”宣传周系列活动,七宝镇、梅陇镇健身视频分获上海老年人科学健身视频征集活动二、三等奖;开展全民营养周活动,开展讲座、咨询、图文共77场,受益近2万人次;以村居为单位建立老年心理关爱试点,全区1个国家心理关爱点及16个市心理关爱点共完成3400余例筛查评估工作;新虹街道爱博五村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十) 建设应急保障体系

制定《闵行区关于开展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的实施细则》,划分高风险重大保障、中风险一般保障、低风险基本保障三类保障标准;拟定闵行区卫生应急保障资源分布图,合理安排卫生应急保障日常工作;统筹分配管理卫生应急物资至各医疗机构。制订《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闵行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进博会期间场馆医疗点、定点医院共接诊122人次。累计完成闵行区“两会”及党代会、春季高考等139个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参与保障单位18家,参与保障人员230人次,出动救护车81次。

(十一)织牢安全生产全周期网络

印发《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编制《闵行区卫生系统2023年下半年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分析报告》;指导制定应对措施,实施消防安全、燃气安全及危化品管理工作;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组织督查42次、90个点位,发现问题66处,各医疗机构自查安全隐患438处,已全部整改,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对59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单位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93项,已全部整改;对22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全面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740处,在20241月底前完成整改验收。

六、 立足便民惠民,深化智慧医疗建设

(一) 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

试点建设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3.0场景,完成病案申请服务、云陪诊服务、云胶片服务、医保电子处方、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互联网医院专区六大场景建设。累计对外提供一键式病案服务打印5461份、云陪诊服务141人次、云胶片报告查询7.17万人次、开具电子医保处方531张,共36个点位接入传染病临床诊治体系;19家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入驻“随申办”闵行旗舰店“互联网医院”板块,新增三家二级医院互联网医院。

(二) 优化便民就医工程

推进公立医疗机检验检查互联、互通、互认,区内人次互认率93.60%;截至11月,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全覆盖,预约就诊率29.77%,平均等待时间11.70分钟;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1.30万人次,互联网医院在线咨询1.47万人次,开具处方9241张,使用智能分诊9.51万人次,智能导航1.68万人次,智能诊后管理9.42万人次;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挂号249.43万人次,收费171.62万人次,诊间支付39.98万人次,捷医平台挂号5.99万人次,收费1.68万人次。

(三) 试点建设社区护理中心

在莘庄社区试点建设社区护理中心,提供融合互联网服务的多场景护理服务。利用智能终端,提供床旁诊疗信息查询、院内消息等功能,优化智慧病房护理流程和医患交互方式。开展社区住院服务系统统一集中部署工作。

七、 加强延伸监管,推动高质高效综合治理水平

(一) 持续提升卫生健康领域监管效能

召开2023年度闵行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会商工作会议,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组织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打击非法行医、代孕、医疗乱象整治等专项行动。统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2023年共有双随机任务1650件,完结率100%,完成率97.39%,行政处罚256件,查处率15.93%。辖区内管理相对人9487户;完成各类卫生许可项目7186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46件,其中警告27件,罚款419件,没收违法所得18件,司法移送公安部门5件,听证案件47件,实际听证6件,强制执行10件,卫生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总计375.88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5万元。

(二) 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加强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病病例管理,新建有毒有害职业卫生档案数14家、无毒无害职业卫生档案数3家,复档有毒有害企业数1109家、无毒无害企业数278家;推进健康园区创建工作,启动“健康素养”“工作相关疾病”等工作项目;开展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帮扶,遴选30家企业作为市级、区级帮扶对象,制定“一企一策”定点帮扶方案;组织《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展宣讲咨询49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3万份,宣传受众2.01万人次;组织制定闵行区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等7个监测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年度职业病防治项目,完成5190人次职业健康体检数据系统导入,尘肺病筛查近11万余人,尘肺样改变2人。

(三)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发布2023年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建立行政备案管理制度,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完成123家《综合许可证》制证工作;提升“一网通办”综合服务能力,新增“饮水卫生一件事”等集成化办理事项,推出“卫生证前云指导”智慧好办,推行“全流程线上审批”;深化政务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落实“领导陪办”“智慧帮办”等服务模式,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修订实施《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办法》;建立《闵行区卫健委2023年度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严格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制。

(四) 提升信访事项办理质效

定期分析信访数据,形成每月分析报告;建立领导干部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工作长效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现对各类问题的动态管理;开展“面对面”办信,承办重复信访专项工作6个信访件。收到各类信访件合计8815件,其中国信网系统信访件438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件1件,自收信访件248件,12320、12345热线工单7775件,区网格中心工单353件;累计处理医疗纠纷信访案件1543例,其中非涉疫投诉1500件,涉疫投诉43件;处理有床位社会办医、美容门诊部、口腔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相关的信访案例1328起。

八、 狠抓奋力发劲,推动学科人才有序发展

(一) 提升科教学科竞争力

完善社区科教管理组织架构,14家社区按标准独立设置科教科;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闵行区医疗卫生单位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的实施意见》,规范学科经费使用;制发《关于规范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通知》《关于规范闵行区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主办学术活动的通知》,规范学术活动管理。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支持范围和力度,高级别科研成果进一步突破,区中心医院获得11项国家自然立项,市五医院获得9项国家自然立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重点项目。闵中心“急危重症一体化诊疗能力提升建设”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肿瘤学科群首次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制发《闵行区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享市五医院医学模拟实训中心培训资源,112名全科医生完成临床实践技能集中测评;签署《卫生人才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分层分类常态化培训机制。召开“一社区一专科”建设项目推进会,对17个社区专科专病项目集中开题指导;完成首轮8个区公共卫生重点学科验收评估,启动第二轮区公共卫生重点学科申报遴选,立项13个建设项目,涉及传染病学、慢病流行病学等。古美、虹桥、莘庄、浦江4家社区挂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陇、新虹、马桥、申鑫4家社区创建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颛桥社区创建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 持续深化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修订卫技人员公开招聘暨编制录用实施办法,获批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卫技人员357名;招录备案编制外人才514名,社区新招录全科医师41名、公卫医师61人,签约全科医学专业定向培养医学生18名;引进储备卫生人才124名,学科领航人才4名,学科带头人17名,学科骨干人才17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才35名;启动首次社区骨干人才评审认定工作,本年度评审认定社区骨干人才9名;评定星级公共卫生人员88名,家庭医生三星级172名、四星级17名、五星级4名;入选市医苑新星候选人1名、区领军人才2名;新认定春申金字塔人才216名,其中杰出人才10名,精英人才102名,青年创新人才104名。

(三) 持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修订《闵行区区属医院业务科室主任目标绩效考核办法(2023版)》,共4家区属医院104个科室纳入考核范围;修订《闵行区卫生健康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绩效考核分配方案(2023版)》,加强干部激励,突出目标导向;指导绩效分配,鼓励向关键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以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

留言

*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验证码  

公众意见

咨询人 意见与建议 回复内容 提交时间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