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卫发〔2023〕25号 关于印发《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推进计划表》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推进计划表》印发给你们,供参考学习。 特此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3月21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 2023年3月22日 | 印发 |
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推进计划表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持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23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推进计划,任务清单如下: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系统 2.做实、做优、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3.依托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4.以评促建,对标基层卫生服务各项评价,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5.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6.手术分级管理预考核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7.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8.落实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乳腺筛查” 9.开展新生儿先心筛查 10.实施社区大肠癌筛查 三、强化数字化赋能增效 11.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开展智慧闵行医疗体系建设 12.“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 四、落实民生实事服务 13.扎实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14.持续加强老龄工作统筹协调 15.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16.加强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 17.推进健康家庭建设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8.区卫生人才评审认定 19.分类实施卫生人才评价 20.加强绩效工资管理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系统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杨建玲 | 医政医管科 | 党群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系统。 | 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依托区内各医联体牵头市级医院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服务能级,完善重大疫情救治系统。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结合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及市对区考核结果,调整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产出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围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聚焦重点,助推改革,推进2023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第一季度 | 1.申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 2.制定下发《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业务全面预算编制依据》,完成预算编制及批复;制定《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业务综合目标考核方案》。 3.分析研究《区级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项评价指标,做好年度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准备。 4.完成区内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病床储备,医疗救治队伍人员储备,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治设备的配备。完成浦江医院(闵行区后备定点医院)公示工作。 | 《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业务全面预算编制依据》《2023年闵行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管理方案》、《2023年公立医疗机构医疗业务综合目标考核方案》;持续跟踪推进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执行情况,根据国家、区级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形成推办件 | 医政医管科、党群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第二、三季度 | 1.根据本年度《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成相关数据上报。 2.持续推进区域内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市五医院和区中心医院综合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医联体市级医院对区域性医疗中心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对照《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标准》补足短板。 3.进行浦江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理等,开展后期改造、设施设备采购、人员招录、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 区级采集数据上报;市级统计部分数据反馈;相关分析报告及推办件;完成区中心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完成浦江医院开办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 医政医管科、党群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第四季度 | 1.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开展评价。根据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制定2024年工作计划。 2.总结分析医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政府补偿资金使用情况,为下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持续推进市五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 | 《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业务政府补偿经费》清算;区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分析报告;总结分析报告 | 医政医管科、党群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中心 |
2.做实、做优、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杨建玲 | 医政医管科 | 公共卫生科、 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做实、做优、做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服务方式,拓展签约渠道,扩大服务覆盖面,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推进签约服务;做优互联网医院线上就诊,利用“互联网+”签约手段,提升居民获得针对性签约服务的便捷度,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渠道、空间和内容;做强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夯实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推进以家庭为单位“双签约”服务模式,深化服务内涵,扩大签约服务供给;做实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随访工作,加强一次性签约服务服务费增量考核,统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 第一季度 | 1.下发《2023年社区医疗业务预算管理编制依据》,完成预算编制及批复。 2.进一步深化社区综改,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双签约”服务模式,落实分级诊疗,加快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 3.分析现阶段闵行区签约人群结构,进一步强化分层分类签约服务,推进对功能社区各类人群的签约工作,制定各社区新增签约年度指标,达到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0%,社区签约饱和度达60%,形成周报进度,双周会议机制。 4.结合全专结合远程会诊平台,提升互联网医院线上咨询人次和就诊人次。 5.做实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管理随访工作,加强一次性签约服务服务费增量考核。 | 1.《2023年社区医疗业务预算管理编制依据》 2.制定各社区年度新增签约指标完成情况 3.一次性签约服务费增量考核形成推办 | 医政医管科 | 第二季度 | 1.以家庭医生管费用信息系统为抓手,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监督力度,夯实有效控费,积极上报不合理医保费用患者。 2.推进市级“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为主要签约途径,拓宽不同签约渠道,继续延伸功能社区签约覆盖。 3.持续关注市综改2.0版本上线,跟进各社区排名,分析短板。 4.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覆盖工作,跟进双签约进度,分析各社区进度,形成推办。依托家庭医生质控中心,做好对新增签约居民全覆盖质控。 5.进一步推进区内签约居民纸质协议书电子存档质量督查。 | 综改APP排名、得分;管费用平台、“互联网签约”平台数据分析;下发推办件 | 第三季度 | 1.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形成分析报告。 2.实时收集市级综改平台推送信息,分析社区综改和运行核心指标,关注家庭医生服务关键指标的落实,引导和规范家庭医生工作。 3.分析2022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考核情况,形成推办。 4.持续加大对签约覆盖质量全覆盖质控,形成推办。 | 市社区综改平台数据分析;满意度测评报告;推办件 | 第四季度 | 总结全年社区综改情况,签约覆盖、“双签约”落实情况等,为下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 总结分析报告 |
3.依托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杨建玲 | 医政医管科 | 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依托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 根据古美、莘庄两家社区制定的《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存在的短期和长期短板,拟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整改;完成202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功能建设;加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运行评价;加强CT运行评价;建设社区护理中心和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推进所有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全覆盖;提高家庭病床和舒缓疗护服务利用率,发展社区特色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便捷化健康服务。 | 第一季度 | 1.根据《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实施方案》制定两家社区的试点实施方案,针对失分短板项制定分阶段目标,逐步推进。 2.启动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各社区对照市级标准开展自评工作。 3.推进新虹华美分中心、申鑫第二执业点及新虹涞港服务站、七宝老宅角敬老院服务站建设 4.加快建立区域内康复医学中心,形成紧密的区域内康复医联体,畅通上下转诊渠道,加强康复人员流动,实现错位发展。 5.制发《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指导标准》,跟进所有社区CT运行评价。 | 根据高质量社区试点单位建设分阶段目标,量化指标,跟踪推进进度;建立康复医学中心 | 医政医管科 | 第二季度 | 1.启动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建立督导机制。 2.推进1个分中心,3个服务站的建设进度,倒排工期,实地督导。 3.启动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项目,实地督导建设进度;加强对放射科医师CT资质培训。 4.制定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评价标准,加强对所有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运行评价。 5.建立特色专科专病的淘汰机制,打造现有区域内有影响力专科专病,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6.开展家床和安宁疗护上半年质控工作。 | 形成《社区护理中心建设方案》,根据安宁疗护、家床、康复中心等运行数据形成推办件 | 第三季度 | 1.持续推进社区护理中心、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完成自评。 2.持续跟进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进度,完成基本建设和人员配置。分析CT运行数据,形成推办。 3.持续推进1个分中心,3个服务站的建设,确保按期完工,对外开放。 4.分析康复门诊和床位运行数据,评估特色康复项目运行,下发推办。 | 根据进度及短板下发推办件 | 第四季度 | 1.年底前完成社区护理中心和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2.完成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对外开放。 3.完成年度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回头看、家床和安宁疗护质控工作。 | 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评估报告、社区护理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建设评估报告、推办件 |
4.以评促建,对标基层卫生服务各项评价,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杨建玲 | 医政医管科 | 公共卫生科、人事科、财务审计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以评促建,对标基层卫生服务各项评价,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 分析研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版)》各项评价指标。对标各项评价指标,补短板,强弱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措施推进提升,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 第一季度 | 1.分析研究《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 (基层医疗机构版)》各项评价指标及《关于推进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工作计划。 2.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综合目标考核(医政医管部分)》。 3.梳理相关数据,针对薄弱指标推办整改,做好迎接2023年度各项考核评价准备。 | 下发推办件 | 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科、人事科、财务审计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第二季度 | 1.根据时间节点,申鑫完成《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优质服务基层行》自评数据填报,其他达到推荐标准的13家社区完成“回头看”20项重点指标自评,迎接市级现场复核。 2.启动闵行区全科医学临床质控自查,迎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 3.完成2023年上半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目标考核。 | 相关评价报告;通过市级督查或复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上半年综合目标考核分析报告 | 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科、 人事科,财务审计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第三季度 | 1.根据各项考核评价反馈存在问题,进行推办整改。 | 推办件 | 医政医管科 | 第四季度 | 1.根据上海市综合评价分析报告,横向对比全市数据,查找优势短板,形成分析报告,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 2.全面分析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结果,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 3.完成2023年下半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目标考核。 | 分析报告;下年度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下半年综合目标考核分析报告 | 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科、 人事科,财务审计科、中医与科教科、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5.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郑勇 | 中医与科教科 | 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建设24家“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 | 在巩固原有4家“上海市示范站点”的建设成效基础上,建设24家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实现14个街镇全覆盖,满足辖区居民多形式、多功能、综合性、高品质的中医药服务。 | 一季度 | 原有示范站点加大宣传推介;制定实施方案及建设指导标准,启动标准化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实事项目建设申报遴选和立项。新立项服务站完成站点中医氛围营造方案,明确相关中医诊疗设备的采购清单。 | 形成站点改造设计方案及中医设备采购清单 | 中医与科教科、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二季度 | 新立项站点完成中医氛围营造建设,完成中医诊疗设备采购。拟定中医特色服务包项目,并推广应用。 | 站点改造完成。每个站点制定至少2个中医特色服务包 | 中医与科教科、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三季度 | 对照示范站点建设标准推进各项中医药服务工作,区卫健委适时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导,完成新立项站点的区内验收。 | 自评报告,完成区内验收 | 中医与科教科、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四季度 | 4所参加“上海市示范站点”建设的服务站完成市级专家验收评审。 | 自评报告,完成市级验收 | 中医与科教科、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6.手术分级管理预考核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宋金波 | 医管中心 | 各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手术分级管理预考核 | 规范调整分级,按照新标准 | 一季度 | 完成手术分级调整,对接创业软件 | 目录定稿 | 医管中心 | 二季度 | 运用结果,优化程序 |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 三季度 | 根据国考标准调整目录 | 目录调整 | 四季度 | 反馈 | 分析数据 |
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7.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唐铮 | 尉敏琦 | 公共卫生科 | 医政医管科、中医科教科、各医疗卫生机构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筑牢辖区安全底线 |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机制、组织、经费等保障,切实加强辖区公共卫生领域硬件设施、实验室能力、学科人才建设,持续完善辖区公共卫生体系 | 一季度 | 1. 总结分析2022年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和存在不足,明确2023年度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 2. 启动复旦-闵行康联体合作项目申报/验收评审。 | 工作计划、验收评估记录 | 公共卫生科 | 二季度 | 1. 推进闵行区公共卫生品牌科室建设并启动验收评估; 2. 组织开展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3.开展相关工作半年总结,继续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实施。 | 验收评估记录、 半年工作总结 | 公共卫生科、各医疗卫生机构 | 三季度 | 1.启动第一批闵行区公共卫生优青人才计划验收评估; 2.开展区级层面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题培训班,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 验收评估记录、 培训活动记录 | 公共卫生科、各医疗卫生机构 | 四季度 | 1.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项目、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2.总结2023年度工作成效并谋划2024年度工作计划。 | 工作进展报告、 年度工作总结 | 公共卫生科、医政医管科、中医科教科、各医疗卫生机构 |
8.落实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乳腺筛查”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唐铮 | 尉敏琦 | 公共卫生科 | 医政医管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为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妇科、乳腺筛查",提高其健康水平,达到“妇科、乳腺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 | 完成2.6万人的筛查任务,做好筛查管理和质控 | 一季度 | 根据市妇儿工委、市妇幼保健中心相关文件要求部署工作,区卫健委统筹协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全面预算,与街镇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区妇幼保健院完成业务培训,制定、调整督导考核方案和细则。 | 全面预算;区级培训;考核细则 | 公共卫生科、区妇幼保健院 | 二季度 | 各筛查单位规范、有序开展筛查工作,每月向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筛查月报表。区妇幼保健院对筛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和远程质控。 | 质控合格 | 区妇幼保健院、各筛查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三季度 | 筛查、数据上报、督导质控进展有序,动态掌握筛查进度,年度筛查工作完成的社区上报年度报表,区妇幼保健院审核。 | 质控合格 | 区妇幼保健院、各筛查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四季度 | 完成全区2.6万名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妇科、乳腺筛查”工作。对早发现“两癌”进行专家评审。总结全年筛查工作。 | 早发现评审;工作总结 | 公共卫生科,区妇幼保健院 |
9.开展新生儿先心筛查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唐铮 | 尉敏琦 | 公共卫生科 | 医政医管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规范区内所有助产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开展先心病筛查,提高本区出生人口素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 1、对全区六家助产医疗机构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2、按照工作节点完成筛查项目3、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率≥98%和阳性儿童心彩超检查率≥95% | 一季度 | 指导助产机构继续推进新生儿先心筛查及阳性儿童的随访转诊。并按要求做好催访及信息管理报送。 | 季度报表 | 区妇幼保健院、区内助产机构 | 二季度 | 根据上海疫情防控的形势决定是否开展一次现场质控督导;反馈各助产机构筛查完成情况(参考季度和上年度报表数据) | 季度报表 | 区妇幼保健院、区内助产机构 | 三季度 | 指导助产机构继续推进新生儿先心筛查及阳性儿童的随访转诊。按培训要求对全区开展先心筛查专题培训。 | 半年度总结 | 区妇幼保健院、区内助产机构 | 四季度 | 根据上海疫情防控的形势决定是否开展终期质控;查看二季度现场质控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整理全年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年终总结会,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参考季度和年度报表数据),制定2024年工作计划。 | 全年总结 | 区妇幼保健院、区内助产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10.实施社区大肠癌筛查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唐铮 | 尉敏琦 | 公共卫生科 | 医政医管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提高闵行区居民大肠癌预防及筛查意识,降低大肠癌发病率 | 结合闵行区肿瘤早发现工作,对闵行区常住人口中年龄介于50-74岁的居民提供大肠癌免费筛查服务,筛查内容主要包括大肠癌危险度评估和大便隐血检查等。 | 一季度 | 制定《闵行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大肠癌筛查专项工作组,全面推进相关工作。 | 方案和计划 | 区疾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二季度 | 开展大肠癌筛查专题培训及筛查信息质控,督促社区对质控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与软件公司协调解决大肠癌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撰写进展报告。 | 培训、质控及进展报告 | 区疾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三季度 | 收集社区筛查及筛查阳性对象后续追踪资料,组织大肠癌早期及癌前期病例专家评审,撰写大肠癌筛查阶段总结,继续推进筛查工作。 | 早癌评审,阶段总结 | 区疾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四季度 | 配合市级筛查支持中心完成对区大肠癌筛查定点医院的筛查相关临床质量控制及业务指导。对筛查项目的全年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并对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 筛查定点医院督导,年度总结和评价 | 区疾控中心、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三、强化数字化赋能增效 11.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开展智慧闵行医疗体系建设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杨建玲 | 医政医管科 | 信息中心、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开展智慧闵行医疗体系建设。 | 推动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建设,聚焦智慧服务,全面开展互联网医院、预约诊疗、检验检查互联互通互认和医疗付费“一件事”,建立便民服务长效工作机制。聚焦智慧管理,依托公立医院监管平台、前置审方平台建设、耗材一体化监管平台,不断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 一季度 | 制定互联网医院、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预约诊疗、预问诊推进计划。 | 完成推进计划制定 | 医政医管科、信息中心、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二季度 | 1.推进互联网医院工作开展,定期下发推办件。 2.开展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预约诊疗等工作数据分析,定期推办工作开展情况。 | 完成相关推办件下发 | 医政医管科、信息中心、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三季度 | 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平台、前置审方平台建设、耗材一体化监管平台使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 通过监管平台数据,对核心数据进行分析 | 医政医管科、信息中心、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四季度 | 总结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预约诊疗、预问诊、互联网医院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制定下一年工作目标。 | 完成相关总结分析,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 医政医管科、信息中心、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 |
12.“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徐凌云 | 唐创杰 | 信息中心 | 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管理科、中医与科教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根据《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推进推广数字化便民应用。 | 完成各个应用场景的开发、上线。 | 一季度 | 完成七个应用场景、闵行亮点场景、数字化1.0深化场景的功能开发。 | 功能开发完成 | 信息中心 | 二季度 | 做好各场景的上线工作,按实际情况上线到捷医平台、对接市平台等。 | 功能上线 | 信息中心 | 三季度 | 对各场景的功能进行完善优化,做好数据采集和展示,开展宣传推广。 | 数据展示功能上线 | 信息中心、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管理科、中医与科教科 |
四、落实民生实事服务 13.扎实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陆建刚 | 老龄健康科 |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医养结合机构、各街镇(工业区)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 推进健康老龄化 | 三季度 | 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建设完善老年健康管理信息库,组织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 | 扩大老年健康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 |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街镇(工业区) | 四季度 | 启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做优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深化三种模式签约合作,每季度组织开展医养结合监测,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 医养协议合作实现全覆盖 |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 | 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质控管理,每季度以组织自查、互查、抽查等形式对本区评估工作实施动态监督及考核。加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员队伍建设,完善评估员继续教育培训及考核机制。 | 达到质控管理要求 |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14.持续加强老龄工作统筹协调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马应忠 | 陆建刚 | 老龄健康科 | 区老龄委各委员单位、各街镇(工业区)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深入拓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 推进积极老龄化 | 二季度 | 上半年以区老龄委名义召开区老龄委全体(扩大)会议,通报上一年度工作情况,部署落实全区老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闵行区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做好规划中期评估。 | 完成会议召开 | 老龄健康科、区老龄委各委员单位 | 三季度 | 继续推进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按照市卫健委年度工作要求,积极推选符合条件的社区开展创建申报。 | 14个街镇申报全覆盖 | 老龄健康科、各街镇(工业区) | 四季度 | 组织开展“敬老月”主题活动,大力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指导、推动各方力量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体活动,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 受益百岁老年人达到100%;活动受益老年人满意度达到80%以上 | 老龄健康科、各街镇(工业区) |
15.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程佳 | 吴军 | 人口家庭科 | 健促中心、各街镇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完善鼓励育龄群众按政策生育的配套服务体系 | 加强政策宣传服务,开展出生人口监测与趋势分析,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深化服务改革,强化依法行政。 | 每季度 第一个月 | 按要求做好人口生育情况、育龄妇女情况等统计报表 | 完成统计报表 | 人口家庭科、各街镇 | 三季度 | 开展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相关抽样调查,完成调查、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 | 完成报告 | 人口家庭科、各街镇 | 全年 | 做好省际协查、出生信息核实等工作 | 达到市级考核标准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各街镇 | 加强生育政策宣传,推进并规范本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 | 母婴设施建设情况达市级要求 | 人口家庭科、各街镇 | 1.开展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强化依法行政。 2.做好对街镇的工作考核。 | 完成培训和考核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 |
16.加强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程佳 | 吴军 | 人口家庭科 | 健促中心、各街镇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完善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体系 | 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加强对计生特殊家庭的走访慰问、医疗养老服务、心理健康关怀等。做好安全维稳工作 | 全年 | 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 1.每季度第一个月:完成特扶金审核和发放 2.一季度完成农扶金年审并于7月完成发放 3.落实免费午餐、免费家政、五类大病护工补贴等奖励扶助政策 | 符合政策人群享受率达100%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各街镇 | 落实双岗联系人制度,开展日常及重要节日走访慰问,组织各类帮扶关爱活动 | 区、街镇走访慰问率100%,落实好各项关怀工作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各街镇 | 推进特殊家庭医疗养老服务: 1.推进特殊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提升服务质量 2.开展援助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等项目 | 失独家庭家庭医生自愿签约率100% | 人口家庭科、医政管理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街镇 | 重要敏感时点 | 落实好零报告制度,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 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 人口家庭科、各街镇 |
17.推进健康家庭建设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程佳 | 吴军 | 人口家庭科 | 健促中心、各街镇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完善健康家庭建设,促进家庭健康发展 |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推进生殖健康促进工程。持续推进科学育儿、托育机构卫生监管工作。 | 全年 | 围绕生育指导、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方面,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 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各街镇 | 开展科学育儿培训 | 培训率:户籍人口95%,流动人口90% | 人口家庭科、各街镇 | 落实好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方面的日常监管及定期巡查 | 完成托育机构定期巡查 | 人口家庭科、公共卫生管理科 | 推进生殖健康促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完善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网络 | 达到市级考核指标 | 人口家庭科、健促中心、各街镇 |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8.区卫生人才评审认定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徐凌云 | 顾海勇 | 人事科 | 中医与科教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区卫生人才政策调整优化及落实 | 落实新一批次卫生高端人才、储备人才引进工作和存量卫生人才中学科领航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人才(社区骨干人才)评审工作 | 一季度 | 分析上年度政策实施情况,对新政策开展培训。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及新评审的社区骨干人才予以重点强化。 | 开展政策培训 | 人事科 | 二季度 | 启动新六批卫生人才引进评审认定及存量评审认定工作;启动第四批、第五批卫生学科领航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人才的示范引领评定工作。 | 引进人才汇总名单/存量人才汇总名单,示范引领评定汇总材料 | 人事科 | 三季度 | 完成委层面评审认定初审工作。提交区人才办完成新一轮卫生人才引进评审认定及存量评审认定工作。 | 人才终审名单 | 人事科、中医与科教科 | 四季度 | 落实引进人才和存量人才的奖励工作。 | 奖励经费发放到位 | 人事科 |
19.分类实施卫生人才评价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徐凌云 | 顾海勇 | 人事科 | 医政医管科、中医与科教科、公共卫生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坚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选拔与激励等手段,持续提升人才队伍核心能力 | 对公共卫生人才、家庭医生开展评价与星级评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力资源开展评估 | 一季度 | 回顾上年度各专业卫生人才队伍评价资料,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激励标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 形成分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文件 | 人事科 | 二季度 | 推进落实公共卫生人才评价工作,稳妥开展公共卫生人才星级评定工作。 | 完成公共卫生人员星级评定并落实激励政策 | 人事科、公共卫生科、医政医管科、中医与科教科 | 三季度 | 对标基层卫生人力配置要求和家庭医生工作要求和标准,联合制定社区卫生人才评价实施方案和星级家庭医生评定操作细则。 | 制定社区卫生人才评价方案和家庭医生星级评定操作细则 | 人事科、医政医管科、公共卫生科 | 四季度 | 推进落实家庭医生星级评定与社区卫生人才评价工作,发放星级家庭医生津贴。全面掌握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形成社区卫生人才指数,为优化相关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 完成家庭医生星级评定并落实激励政策;完成社区卫生人才评价 | 人事科 |
20.加强绩效工资管理 牵头领导
| 项目责任人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徐凌云 | 顾海勇 | 人事科 | 财务审计科 |
项目目标 | 年度计划 | 工作节点 | 节点目标 | 验收标准 | 责任主体 | 结合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要求,加强绩效工资管理 | 落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要求,优化事业单位人均绩效工资水平核定机制,规范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 | 一季度 | 统计分析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单位上年度绩效工资发放情况,规范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 | 相关统计分析材料 | 人事科 | 二季度 | 开展人力成本白皮书编制,引导单位合理调整绩效工资结构组成。 | 形成分析报告 | 人事科 | 三季度 | 开展绩效工资发放、激励项目监测分析,对发放进度异常单位开展绩效工资使用警示。 | 相关材料 | 人事科 | 四季度 | 优化人均绩效工资核定机制,引入卫生人才指数,各类机构的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衔接。 | 出台相关方案 | 人事科、 财务审计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