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5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2025年闵行区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一、深化改革,助力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建立集团内部激励约束新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投入方式。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三医协同治理,协同医保部门推动医保支付模式革新。加强药品耗材同质化管理,建立区级供应链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二)坚持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化与升级 1.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能级。聚焦区域学科协同发展、医疗诊断同质服务、招采运维统一管理。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级,探索健康“零距离•面对面”巡回医疗工作模式,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推动区域性医疗机构高效有序发展。 2.深化社区医院内涵建设。推进康复、口腔、护理、心理咨询等专科专病诊室内涵建设,拓展社区基本病种和外科适宜技术,探索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强化医疗集团内部联动,优化门诊、住院“一键式”转诊机制,提高专家号源、社区床位等资源利用效率。丰富签约服务供给,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落实“789银龄健康关怀行动”,调整社区住院结构,通过联合病房等形式,实现“上转下转一件事”。 (三)持续规范医药行业行为 对标《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文件精神,要求各医疗机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建立整改台账,加强行风建设,优化医院运营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确保医疗质量。 二、丰富内涵,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全面推进第六轮闵行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进一步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管理、进度管理,全程加强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跨领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计划任务有序推进、按期完成。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加强后备定点医院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医教联动工作机制,聚焦儿童青少年重点健康问题,探索“健康校园”建设新路径。 (二)继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新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搬迁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CMA和CNAS)新址评审工作,持续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升级建设全流程管理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水中污染物检测、生信分析、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能力。 (三)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镇创建工作 常态化管理推进巩固国家卫生区、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工作。继续实施国家卫生区积分制管理办法,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做好市民健康科普教育,拓宽科普宣传形式和渠道,加大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培育市民健康生活理念,养成文明好习惯。推进“健康闵行 控烟行动”,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环境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加强病媒生物常态化防制,提升城乡卫生环境质量。 (四)不断加强区域健康科普队伍能力建设 深入挖掘辖区健康科普优质资源,进一步充实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加强健康科普人才能力建设,搭建教育实训平台,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能力提升相关项目,不断完善区域健康科普人才库。广泛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健康活动,优化自管小组健康教育内容。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月和生活周,宣传“三减三健”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继续深化“医疗卫生单位-校区-园区(企业)-社区(村居)”全路径健康教育模式。 三、加强监测,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一)健全传染病监测体系 构建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网络,全面完成国家前置软件部署任务,建设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综合监测和应急处置平台。推进多病原呼吸道传染病、成年人和儿童腹泻病、成年人和儿童发热伴症候群等项目综合监测,健全多元的覆盖全人群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加强辖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一线人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医防融合,做实做细疾控专员试点工作。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疫情报告效率。做好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基层传染病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推进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实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电子化信息化。 (二)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 完善“卫健-政法-公安-社区”四方联动工作模式,合力推进长效治疗药物使用。加强对弱监护患者监管,降低社会面风险。组织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人员、热线接听人员、社区精防医生和翼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深化内涵,全方位推进中医药发展 (一)加快高质量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 有序有力推进区中医医院建成开办,积极推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区一品牌”“两专科一中心”建设。 (二)持续深化中医医联体建设 新增制定推广一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强化中医医联体基层骨干双聘医师培养,做好名中医工作室(站)建设;根据区域中医药发展特色再引入一批自制制剂、中医药协定处方。 (三)促进中西医资源融合创新发展 打造以中西医结合诊治为特色的市级专科专病,建立稳定的中西医临床协作诊疗互动机制;加强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区医药研发转化平台。 五、稳扎稳打,加强优势学科群规划建设与管理 分层分类推进新一轮市医学重点学科、区医学大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开展区公共卫生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完成区中医特色品牌专科专病验收考核。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重点打造急症救治学科群、慢病防治学科群、常见病诊疗学科群、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群等优势学科群。 六、勇于开拓,加速生物医药产医融合发展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加强专班组织,深化协作机制,促进跨部门、跨机构合作,推动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的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区域高水平研究型医院项目、研究型病房建设,促进科研与临床融合。持续深化与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合作,推动联合实验室、共享研究平台等产医合作模式落地。 七、优化创新,夯实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系统,建立数据“五库六管理”模式,规范医疗卫生数字治理,实现便捷查询和自定义数据分析功能,赋能医疗机构更精细化管理。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压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推进信息化项目全程管理,实现制度技术双轨运行,保证项目全程规范化管理。 八、分类管理,落实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一)加强生育全程服务 推进母婴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人口监测,开展生育相关研究。抓好“两项制度”的资金发放和管理,强化联系人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援助服务、辅助就医、心理健康等服务项目。围绕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科学育儿、青春健康、生殖健康等内容开展健康宣传指导服务。 (二)加强一老一少健康管理 全面落实老年人体检工作,持续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做好儿童生长监测、心理健康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广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适宜技术应用,推进实施国家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实施。完善儿童孤独症等重点疾病早期筛查诊治网络,实现儿童视觉健康服务闭环管理。加强医教结合,持续推进健康副校(园)长试点工作。推进“肥胖身高专科门诊”等区级专科门诊及区级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继续推进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试点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整合型服务模式项目。完善区级视觉健康预防干预和规范诊治网络。持续开展全区儿童青少年屈光筛查、转诊及视觉健康综合干预服务。 (三)继续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 构建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综合干预模式,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干预服务模式。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拓展服务,将支持中心数据应用于老年人体检,开展精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评估。试点建设慢性病健康管理监测队列,落实慢性病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深化医防融合,规范综合医院伤害监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登记报告和肿瘤登记报告,推进首诊测压工作,开展糖尿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等高危人群筛查和管理工作。完善“以人为核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综合风险评估-筛查-转诊-治疗-随访”连续性服务长效机制。 九、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数字档案转型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健全完善档案安全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加强统筹规划,实现系统内档案工作持续提质增效。主动谋划档案管理数字赋能工作,继续开展系统内医院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一网通办”在线归档工作。 十、夯基垒台,构筑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新生态 借助“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平台,全面兼顾公共卫生各领域学科协调发展,协力推动公共卫生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启动新一轮中医师带徒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多维度提升社区全科医师能力水平。优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规划,强化卫生高端人才引领发展作用,加大高层次及紧缺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培育中坚骨干,推进落实基层单位卫生人才全覆盖跟踪管理,构建卫生人才队伍“金字塔”结构。推进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与评价制度,深化落实薪酬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事业发展及安居等配套保障举措。
附件:2025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指标汇总
附件: 2025年闵行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指标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