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工作 > 学校德育 
闵行区教育局关于2018年继续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8年3月23日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文件

闵教字〔2018〕53号

                                                                                       

 

各中小学、中职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经研究决定, 在全区开展2018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传播交流等工作,有效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闵行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项目,积极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各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求如下:

一、活动主题

传中华文化,谱时代新篇

二、活动时间

  2018年3月—2019年3月

三、参加对象

全区中、小学校学生(含中职校学生)

四、活动安排

(一)统一认识,做好年度规划(2018年2月---3月)

围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区域统一认识,明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是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区域制定2018年推进和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年度规划,召开启动大会。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和不断丰富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培育和创新校本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

(二)制定活动菜单,有序推进工作(2018年3月---12月)

区域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系列化、分学段、有序推进、创新发展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以“活动菜单”的形式推进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点,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增进民族情感。举办优秀童谣征集活动,精选一批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优秀原创童谣,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推广、组织传唱。织开展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文教、艺教、体教结合项目,让未成年人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着力培养一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项目,增进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具体安排如下:

2018年闵行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菜单

时 间

参与对象

区域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主要活动

35

高中生

闵行区首届高中生辩论大赛决赛、总结和表彰

启动第二轮辩论赛

310

小学生

  闵行区2018年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

3

初中七年级学生

“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作品鉴赏活动

45

初、高中学生

第七届“文来杯”中华经典诗文诵颂活动

56

全体学生

闵行区艺术节之“戏曲进校园“戏曲专项比赛

68

小学生

学校少年宫非遗特色课程开放、展示活动

7—8

校:全体学生

区:优秀生、特长生

“我游家乡美丽小镇”、“我爱中华优秀文化”等系列主题研学活动

8

小学生

第八届市、区优秀童谣征集、评选和推广活动

79

全体学生

第四届“君莲杯”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探访和

实践活动(2018年:书画专题)

10

初、高中学生

第八届“莘城杯”书法现场大赛和评选活动

小学生

第三届“黎明杯”书法作品征集和展评活动

9—12

全体学生

闵行区“非遗进校园”项目展示

全体学生

闵行区“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12—3

全区学校

2018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校(优秀项目)

总结与表彰会

(三)拓宽教育途径,传承弘扬优秀文化(2018年3--12月)

各校要有计划、有层次、创新性的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通过班队会、升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校少年宫等载体,有机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中小学德育教材以及语文、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课程教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展课和研究性课程,丰富教育形式和渠道。要积极培育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鉴赏、保护传承、交流分享与研究实践的实效,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一校一品”优秀校和优秀项目的培育工作。

五、工作要求

1. 营造氛围。各学校要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通过宣传海报、黑板报、文化墙等环境布置,借助校园广播、电视台、网站以及移动媒体等宣传推介,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拓展路径。各学校要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多途径、多形式落实工作,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闵行区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整体规划,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融入“三爱”教育等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整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创新形式。各学校要积极推进戏曲、书法、经典诵读、童谣、非遗、传统体育等活动进校园,要引导师生创新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为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4.培育特色。各学校要积极参与区域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更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整体规划、有效落实,积极培育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和项目,争创新一轮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校和优秀项目。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各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建立领导小组,制定2018年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计划;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内外的深入开展。

2.工作机制。各学校要注重提炼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有效机制、方法和途径;区域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成果的推广,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确保区域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和深入推进。

3.经费保障。各学校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校园宣传、专题讲座、影视教育、社团活动、参与比赛、课题研究等工作。区域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年度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推进、成果编撰和评优表彰等。

4.考核评价。各学校要将师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到日常考核;区域对各学校参与区级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培育校本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等情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18年3月23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8年3月23日印发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