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教育门户网站) 沪教委青〔2025〕8号
各区教育局: 2025年暑假即将来临,为防范各类学生伤害事故,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假,现将《2025年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印发给你们,请各区教育局及时将暑期安全提示内容传达至各中小学,并指导学校在本学期结束前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专题教育。重点针对暑期学生易发的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居家安全事故等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所辖公安、水务、消防等资源优势,协同开展专题教育,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示低龄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避免未满8周岁或者由于生理、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建议家长在暑假前开展一次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排除引发火灾、触电、烧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为未成年学生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提示家长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合理预期,不施加过重压力,关注孩子心理。 三、开展学生关心关爱。要充分发挥全员导师制作用,导师、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谈心,了解关心学生暑期生活,传递温暖关怀。尤其对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以及存在网络沉迷、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监护缺失、患病或家庭有重大变故的学生要强化监护指导、成长支持和情感陪伴,及时关心关爱,积极联动妇联、民政等部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附件:2025年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25年6月13日
2025年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 一、防溺水安全 1.不在河边、亲水平台、水塘等区域玩耍。 2.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3.不在河道边洗手、洗脚、洗东西、钓鱼虾等。 4.不去河道、湖泊等水域野泳。 5.不在游泳池里嬉戏打闹。 6.发现溺水者,立即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救生绳等,但不可盲目施救。 二、交通安全 7.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违反各种禁令标志。 8.未满12周岁不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乘坐或骑行电动自行车,应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9.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如遇极端天气,要穿着醒目,要注意避开广告牌、变压器、配电箱、高压电线等危险物。 10.不在机动车出入口、马路边或车辆盲区内玩耍打闹。 11.自觉遵守公共交通车辆乘车规范。 12.不随意穿越铁轨、不在铁轨边步行或铁路道口玩耍。 三、居家安全 13.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 14.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 15.不给陌生人开门。 16.不往窗外抛物。 17.不在厨房内玩耍,规范使用燃气设备。 18.不要随意玩火,发现火情,及时拨打119。 四、食品安全 19.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20.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1.餐具要定期消毒,确保清洁卫生。 22.控制零食摄入量,避免影响正餐。 五、网络安全 23.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 24.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 25.不玩暴力、色情等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 26.不实施网络欺凌。 27.慎交网友,慎见网友。不参与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防范网络诈骗。 28.发现危害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或网络服务要及时投诉、举报。 六、旅行安全 29.不参加“驴游”或探险游。 30.不去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旅游。遇到极端天气,不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不贸然涉水出行。 31.乘坐大巴、游轮、飞机等交通工具,要自觉系好安全带,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32.入住酒店,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 33.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34.如遇突发事件,听从指挥,冷静应对。 七、心理安全 35.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或事。 36.感到烦恼时,可通过运动、沟通、倾诉等予以排解。 37.情绪波动强烈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区心理中心24小时热线或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12355上海市青少年服务热线等帮助。 38.遇到挫折,可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自己的信心。 39.认可自己的努力,接受考试升学结果。 40.学会情绪管理,开心过好每一天。 八、应对极端天气 41.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提前了解假期期间天气情况。 42.在极端天气来临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确保人身安全。 43.在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要及时关闭门窗,防止风雨侵入室内。 44.如遇到雷电、暴雨等可能导致电路短路或煤气泄漏的天气,要及时断电断气,确保安全。 九、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45.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 46.聊天或玩耍时不说脏话、粗话,不讽刺挖苦。 47.若发生矛盾纠纷,先冷静情绪。 48.文明解决矛盾纠纷。 49.矛盾纠纷升级时要及时寻求老师、家长介入解决。 50.若发现有扬言报复伤害或纠集他人扬言实施报复的,要第一时间报告老师、家长或拨打1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16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