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府办发〔2019〕5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相关委、办、局,有关单位: 《闵行区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9年9月26日
闵行区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和上海市教育大会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作用,在闵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全面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特提出如下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学形态,落实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生态,提高育人水平,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系统。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树立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教育质量观;丰富课程资源,落实五育并举,构建兼具国际视野和区域特色的课程图谱;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形态,优化教学组织,实现既服务全体又关注个体的精准化教学;强化证据意识,运用分析技术,兼顾过程和结果,凸显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导引作用;优化教研方法,完善培训体系,创新攻关机制,健全区域课程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区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 1.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学前要进一步完善区级课程基地建设机制,形成以共同性课程为主导,其他课程(活动)为补充的丰富多样、有创意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方案和各级各类评价考试制度,优化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规划,补短板,强特色,增强课程的开放性与选择性。重视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三门课程的系统实施。加强幼小、小初、初高的课程衔接,增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重视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的建设,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重视场馆课程的设计。均衡发展德、智、体、美、劳课程,将自主开发和引进课程均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结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提高课程实施效能。开展“五维度、两主体”中小学一体化德育课程,完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提升智育课程实施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以“学前游戏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为抓手实施体育课程,开展艺体项目“一条龙”布局,深入“体教结合”项目,完善校际体育项目联盟,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面向全体,上好音乐、美术课,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社团;加强“艺教结合”项目,完善“一条龙”的美育校际联盟;完善专业艺术人才进行兼职任教机制,办好区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校内外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高质量实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 3.完善课程共享机制。挖掘课程建设经验,鼓励不同类型的学校与高校、高职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年度优质校本课程评选”和“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开展跨学区、跨学校优质课程与名校资源的网上汇聚和分享,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区校推送课程相结合,开展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经历与成果的微认证。建立课程数据标准,定期发布课程质量数据,形成师生联动、区校合作、共建共享、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闵行课程文化。 (二)开展技术融合创新的教学改革 1.开展单元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单元为抓手整体规划教学计划、资源建设、作业设计和质量管理,将素养目标、结构化知识、真实情境、嵌入式评价整合在一起,用任务组织学习的进阶。学习和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开展学科单元学历案的设计和实践探索,形成具有学段学科特征的单元设计规范,建设单元教学资源库。 2.重视跨学科链接。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生活出发,探寻学科交叉点;关注同领域内的学科融合,重视真实情境下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和综合问题的解决。开展“基于情境、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体验探究、评价贯穿、混合式学习”为特征的教学,因地制宜开展项目化学习、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小学整体探索并形成开展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的经验和机制。 3.基于数据驱动教学。以学科为单位,区校合作建构学科知识图谱。探索常态化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贯穿教学五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全面实施数字化教学,形成学科数字化教学模式,明确混合式教学方法。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全方位、多层次、伴随式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建立学生学习评估模型,分析学习过程,实现“精准指导”和“个性化学习推送”。 4.重构课堂教学流程。根据内容特点和教学条件,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完善走班制、选课制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升核心素养。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教学资源、评价方法等角度,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模式。 (三)探索各级各类评价方法和运用 1.开展教师专业特征评价。根据闵行区教师云建设计划,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线上线下平台,采集教师多模态数据,建设教师大数据。立足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基于教师大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教师专业特征评估,探索教师个体和群组数字画像。根据教师专业特征、潜能,优化闵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教师教育课程,动态评估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服务教师终身发展,提升闵行教师队伍水平。 2.开展学生发展状态评价。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和“电子书包”项目优秀实验学校为主,完善学习过程数据,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数据运用方法,指引教师基于证据诊断并了解学生潜能、服务与支持学生学习、助推与评估学生发展。区校协同,基于全数据,积累伴随教学过程的个性化评价经验,探索过程性评价办法和综合素质评价路径。继续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改进学业质量评价。 3.开展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教育学院制定课程实施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和关键证据,探索伴随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的评价。学校要制定课程教学评价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科单元评价和学生个性化评价方式的要求,并以科学化、精致化过程管理形成优化课程教学的闭环。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对教学实践、学生成长的引导与指导作用,将评价内嵌于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教育教学的组织、任务与作业的布置及个别化指导之中。 (四)健全区校两级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 1.完善教学服务机制。完善区级“课堂教学评优”、“命题与作业评优”、“课程教学视导”、“学业质量监控”、“教学成果奖评选”、“科研成果奖评选”等制度。探索分学段、全学科的课程、教学、学业质量的分级报告制。根据《上海市幼儿园办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调研、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等,完善区校两级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遏制超前教学、超前布置作业和超标考试,建立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区校质量跟踪系统。 2.改进业务指导办法。完善教研和科研协同制度,协调区、片、校的教研和科研活动的安排,提升业务指导和研究的学术性、有效性。健全综合教研制度、校际学科联合教研制度;优化教研的主题、内容及组织形式;提升现场教研、文本教研、网络教研的质量;建设学科教学创新发展团队、教学问题研究工作坊,探索合作攻关研究办法。扎根实践,科研引领,以研促进,科学规划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青年教师课题、教师教学小课题、学校教研组项目以及各类委托项目。 3.健全教师发展系统。创新培训、教研、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构建以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变化为条件、以满足教师个性发展为导向的研修一体化机制。进一步规范各个领域(学科)的优秀教师评选、评比与选拔制度。强化教师师德修养、学科育人能力、命题和评价能力、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健全教师团队发展制度,完善跨学科、跨校、跨区域的团队建设,实现人人有团队,团队有项目,项目有成果。 4.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完成“闵智学堂”的建设,完善其运行机制。健全“云录播系统”功能,规范课堂教学数据,保障全区教师远程学习和网上教研。改造“教师研修网”,丰富网上研修社区。优化建设“学业质量分析系统”,满足小学分项等第制评价需要,满足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学业质量过程监控要求。优化“教师数字化支持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各平台能够进行自动化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智能化质量预测与预警,为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三、实施策略 1.统一认识,继承创新。各学校、各部门充分重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梳理本单位课程教学的问题点、创新点,制定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落实办法。 2.融入常规,项目驱动。将课程教学改革融入区校基础工作和常规管理中。结合特色高中建设、初中强校工程、智慧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改进、课程领导力提升等项目探索改革办法。 3.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根据区域和各校基础,挖掘潜能,明确方向,整体规划,进一步探索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聚焦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大胆实验,小心求证,重点突破。 4.多方协作,助推发展。鼓励校际联合,纵横交错,区校融通,共同探索课程教学深化策略。倡导学区内、集团内的深度合作,形成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名优师资走校指导与教学支持。合作共赢,助推区域课程特色的形成,助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实施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各学校党政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整合资源、协同力量,科学规划本单位具体落实办法;要带领全体教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深入改革,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于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 2.加强条件保障。教育局、各街镇要在经费上、人事上保障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要保障课程实施专用教室的建设经费,保障重点问题研究或重点任务完成的项目经费。相关业务单位或部门要把队伍建设、教研优化、项目研究、统筹资源、搭建平台等作为助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3.健全激励机制。教育局及相关部门要对各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进行引导、指导、督导和评价。要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分享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把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瓶颈问题纳入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纪委监委、区法院、 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