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持“保障公平、创新治理、优化生态、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以“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个性化”为发展路径,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五年来,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基本形成,实现了教育体量增加与品质提升同步发展,推动了闵行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型。 (一)践行优先发展战略,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善统筹机制,保障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本区教育事业发展统筹管理机制的意见》(闵府办发〔2017〕44号),建立教育投入全面统筹机制,提升经费保障水平,确保了教育财政总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与生均教育经费的逐年持续增长。完善区、镇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区、镇两级教育总投入预计达到287.24亿元,年均增长约5%。2019年闵行区小学、初中生均经费分别达到31620.43元、48478.98元,高于上海市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并逐年持续增长。 设置专项经费,促进优质发展。2016-2020年安排学区化集团化项目经费5138万元,安排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经费16857万元;设置了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近5年区镇共投入经费48600万元。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办学”的民办教育专项经费支持机制,对民办中小学补贴标准分别为小学生每生每年225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2650元,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每生每年增加200元补贴,均高于市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 优化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区政府统筹兼顾推进资源布局动态调整,加快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浦江、吴泾、马桥等地区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有效落实梅陇、马桥等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学校建设。2016-2020年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含新开办、迁建)54所。优化学校装备配置,加快改造升级,提高校舍达标率,完成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2个,校舍维修项目610个。 (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内涵品质进一步提升 统整社会资源,完善育人体系。率先在全市开展0-3岁托育服务试点,探索“互联网+托育”服务监管模式,14个街镇均已开设普惠性托育机构。2019年9月市委书记李强来闵行调研并召开现场推进会,对闵行区提供优质普惠托幼服务给予了高度肯定。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体教、医教、科教、文教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舞向未来、戏剧教育、美育特色联盟、足球一条龙、围棋进课堂、心理健康辅导等特色项目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22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11所学校被列为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21所学校入选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项目创建校,5所高中成为上海市特色高中创建校,6所学校参与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含委托管理),建成6个“新基础教育”生态圈。 坚持内培外引,打造教育品牌。在吴泾地区成立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在江川地区建立交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团,共建交大—江川学区;在浦锦街道部署上师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团,派出教学管理人员、开展联合教研,带动浦锦学区建设;在华漕地区组建上闵外教育集团,建设有外国语教育特色的基础教育高地。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办系列附属学校,将中医药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引进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已成立7个教育集团和14个学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100%的义务教育学校,有效提升了闵行区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深化教学改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立了以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为中心,以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学业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教师研修系统为支点的课堂改进信息化支持系统。重视评价结果反馈和教学改进,形成了“行政决策、业务引领、学校行动、督导监控”的课堂教学改进模式与O2O混合式教研机制。在2017年上海市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闵行区29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1项;获2018年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参加上海市第六届学校教科研成果奖评选,有13项成果获奖。“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市级教科研课题40项,国家级课题5项。 技术融合,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构了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学生电子成长空间、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学业质量评价分析系统四大业务系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汇集了9.6亿数据元;“闵智学堂”聚合了854门区校优质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选择;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形成了学科精品课例库,打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时空界限。2017、2018年闵行区连续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建设典型应用区,2019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 (三)坚持人才强教,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弘扬高尚师德,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制定《闵行区关于实施师德水平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实施师德规范、师能提升、师爱践行、师情传递、师风弘扬“五大工程”,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何学锋、全国模范教师陆敏、全国优秀教师张莹、上海市最美校长张小娟等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十三五”期间,有5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含提名奖)、6位教师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35位教师荣获市园丁奖荣誉,七宝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落实“人才强教”,提高了教师的获得感。区委、区政府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培育和奖励力度,认定表彰了41名领航人才、865名骨干人才、461名储备人才。区政府于2017年启动了教师人才公寓项目,提供教师公寓155套,近三百位教师入住。落实教师收入增长机制,逐年提高闵行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收入,统筹平衡不同学段教师绩效工资水平,激活内部分配活力,教师收入和获得感明显提高。 构筑梯队,提升了队伍专业发展水平。依托“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支持系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数据的集成分析,探索教师职业过程性评价,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力。完善“四级六列”教师培养体系,依托区内13个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个区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22个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为每个阶段教师提供培训发展平台,构建了教师职业发展的进阶通道。“十三五”期间,新增16人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新增3人为上海市特级校长、20人获得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17人列入上海领军人才“后备队”(闵行领军人才)。 (四)优化体制机制,教育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优化工作机制。成立了闵行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基本建设、教育信息化、疫情防控与在线教学等重点工作协调小组,形成区域协同攻坚力量。区四套班子领导坚持走访调研,以问题清单、督查问责等方式,构建了督促评估、通报约谈、问题整改等督促问责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化教育局内部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压实工作责任,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完善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形成了闵行区教育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及运行规则,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十三五”期间,130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评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推进“互联网+精细管理”,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财务精细化管理、学校安全监控系统、校外教育管理等20个信息化应用系统。闵行区教育数据中心整合平台,贯通数据,实现了以大数据为基础、过程透明为特质的管理流程再造,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效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区教育督导委员会领导下的管理体制。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三级四类”教育评价体系,成功举办两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在长三角地区反响热烈。 表1:“十三五”时期闵行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对标《闵行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顺利完成8项主要发展任务,整体推动9项重点项目,初步建成具有现代化主城区特征的教育体系,为“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