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印发《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年1月3日

 

各初中实验校:

现将《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 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

2. 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市级实验校名单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31226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31226日印发

 

附件1

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20234 号)、《上海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沪教委基〔202315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沪教委基〔202324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2228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6号)、《中共闵行区委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闵行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闵委发〔20236 号)等文件精神,在充分总结区域第一轮初中强校工程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聚焦内涵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秉承“让闵行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理念,引导初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基础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双新”背景下育人方式的变革,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3-5年主动发展,实现区域初中教育的高标准均衡发展、高品质内涵发展、高水平特色发展良好格局。学校资源支撑更加有力,师资队伍更加优质,育人方式更加科学,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形成区域初中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提升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过3-5年主动发展,“实验校”办学治理再完善、课程建设再丰富、教学管理再夯实、数字赋能再提质、师资队伍再提升、空间育人再打造,建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实现“实验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

三、实施策略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文件精神,教育行政部门在充分总结第一轮初中强校工程的基础上,基于市级专题培训、学校系统调研,研究制定“126”行动策略,明确部署,重视办学质量导向。以绿色指标、增值评估为抓手,引导各“实验校”积极探索教育新思维、拓宽新视野,实现区域初中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提升,使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发展更加均衡,办学水平更加优质,发展活力更加充分,开创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

突出一条主线:推进闵行区初中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把握两个原则:点面结合、项目整合

聚焦六项重点:办学治理再完善、教学管理再夯实、课程建设再丰富、师资队伍再提升、数字赋能再提质、空间育人再打造

四、主要任务

(一)综合施策,关注办学资源优化

1.校园空间再造,创设优质育人环境。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区域优先将“实验校”纳入新一轮义务教育校舍和设施升级改造范围,重点改善用餐环境,升级学生厕所,配备无障碍设施和教室空调,建设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拓展普通教室的育人功能,探索建设公共学习空间。“实验校”围绕教育综合改革的热点,以教育转型和课程教学改革为方向,充分挖掘空间环境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对学校特色、课程设置、空间环境做结构性思考,让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隐性课程,进而让环境成为学习空间和育人空间。

2.优质资源统筹,提升辐射带动效果。区域优先将第二轮“实验校”纳入市示范性、区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创建范围,通过委托管理、一体办学、组团流动等形式,实验校”安排适合的优质学校作为支援校(结对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明确支援校(结对校)对实验校引领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派“实验校”优秀干部到支援校(结对校)跟岗学习、遴选优质校的优秀干部承担“实验校”管理工作等方式,提高“实验校”管理水平。加大“实验校”与支援校(结对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建立校际联合研修以及优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场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3.数字技术赋能,加强课堂教学创新。区域优先将“实验校”纳入区域教学数字化转型试点学校范围,优化学校数字教学场景建设。“实验校”要积极参与教学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备课、教学、作业等教育场景,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使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更加常态化、教学方式更加智能化。通过数字资源、互动工具、智能算法应用,结合学生个性特征,促进内容重构、流程再造、方式优化,探索形成教学数字化转型新样态。

(二)增强助力,打造优质师资团队

1.加强名师、名校长配备与融入。区域将“实验校”作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实践基地校通过学校培育、优质引进、师资流动等方式,加强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含培养对象)在“实验校”的配备,确保每一所“实验校”都有1名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2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种子教师”计划优先选取“实验校”中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确保每所“实验校”都有教师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种子教师”计划。

2.建立专家全程指导机制。整合区内外专业资源,根据“实验校”发展需要,为每所“实验校”配备不少于3名指导专家,指导“实验校”基于初态评估制定和实施强校三年发展规划。针对“实验校”存在的实际需求,指导学校聚焦新课程高质量实施、课堂教学效能提升、学生成长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确立内涵发展重点项目,给予全程跟踪专业指导。发挥区教育学院专业指导功能,通过组织专题合作研究、校际联合教研、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实验校”的专业支持。组建教学视导团或学科专家导师团,定期对“实验校开展综合教学视导建立区教研员、学科中心组“蹲点指导”制度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青年教师、学科教研组等的专业指导。

3.做实“实验校”团队集群式研训。建立“实验校”管理团队研修班,通过开展以“研”“培”“导”为主要模式的集群式培训,在校际间、个体间多维互动的框架下实现理念、资源、管理和成果的共享,引导学校管理团队成员在学习、实践、总结、反思中开拓视野、提高思维品质、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专家引领、团队协作、专题研训等方式,指导“实验校”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实验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项目研究专题研讨、教学展示和专业研训,引导教师以研促教,形成教科研成果。“实验校”要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探索适合的培养项目,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优化校本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每一位教职工的智慧潜能和创新活力。

(三)多元驱动,改革学校育人方式

1.全面落实新课程。区域优先将“实验校”列入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的指导范围,提升学校课程规划能力、创造性落实课程方案能力和课程更新与评估能力。“实验校”要组织全员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本市课程实施办法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实施方案,并结合区域特色和已有基础,探索实施注重创造力培育的综合课程。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开展学科实践,实施项目化、主题式学习,注重任务驱动和情感引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互动、问题解决中成长。加强学段衔接教育,科学设计小初衔接活动,提高育人的连贯性。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有效实施作业辅导、德育、阅读、科普、体育、艺术、劳动、安全实训等多种课后育人活动,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价值。

2.全面推进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区域根据项目化学习的推进思路和要求,整合区域内的教研、科研和基层学校的专业力量,形成区域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方案,指导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分类实施。强校“实验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与知识结构,选择活动项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确定主攻方向,整合力量,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3.积极发挥评价撬动功能。区域实施“绿色指标”助力“强校工程”计划,积极发挥评价的分析、改进和促进提升功能,推动“实验校”健全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学校评价方式,根据学校原有基础、增值变化等,积极探索初中学校分类考核评估。“实验校”要全面落实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科育人、活动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在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的兴趣特长和实践成长,根据学生特点成长期待给予科学的评价适切的支持。

五、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初中强校工程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人事科、计财科、普教二科、教育学院、督导室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区域工作推进的实施方案,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和中考改革要求的重点任务,加强专业领导、整体设计、资源保障和统筹推进。“实验校”要聚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治理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投身改革、服务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

2.加强经费保障。市教委安排第二轮“强校工程”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实验校”内涵建设。区教育局应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实验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特色建设及相关配套设备添置等经费需求。

3.加强考核激励。区域开展对“实验校”中期、终期增值评估,评估情况作为评价“实验校”建设的重要指标,全面反映其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可给予奖励。

4.加强宣传展示。定期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家门口的好初中”专题宣传,形成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的教育新格局、新生态。分享区、校典型经验和做法,取得全社会理解、支持实施“强校工程”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312

 

附件2

闵行区第二轮初中强校工程”市级实验校名单 

上海市马桥强恕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二中学

上海市龙柏中学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友爱实验中学

上海市闵行区北桥中学

上海市古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