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年2月19日

2020年,区经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以“稳增长、添动能、促转型、优服务、保民生、强党建”为主线,按照“加快存量转型,激发增量潜能,提高经济密度”的工作思路,在“一区两带”的总体布局下,聚焦“南北”战略,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推动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运行及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工业产值逐步提速回升。2020年,我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80.3亿元,可比下降0.8%(降幅比1-11月收窄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38.36亿元,可比下降0.7%(降幅比1-11月收窄1.1%),排名全市第4,超额完成全年目标(3205亿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19.32亿元(含保密单位),可比下降0.8%(降幅比1-11月收窄1.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260亿元)。第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速。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7.59亿元, 同比增长25.8%,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110亿元)。第三,消费市场迎来恢复性增长。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6592.3亿元,同比增长0.2%,全年实现由负转正,超额完成市商务委分解目标(6532.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900.24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比1-11月收窄1.7%),超额完成市商务委分解目标(1860.7亿元)。新增首店66家,排名全市第6;新增夜市9家,累计10家,排名全市第3。第四,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65.77亿元,同比上升0.8%,其中进口1155.5亿元,同比上升12.8%;出口1010.27亿元,同比下降10.2%,在全市排名中,出口额第3、进口额第2、进出口总额第3。第五,外资利用逆势飞扬。全年新设企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现“三增长”,新设外资企业共997家,同比增长37.1%;吸收合同外资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32亿美元);实到外资10.96亿美元,同比增长43.3%,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7.5亿美元)。第六,头部企业加速成长。全年新增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家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新认定2家外资研发中心、24家内资企业总部、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专精特新企业;新认定9家市级民营企业总部、3家市级贸易型总部;新增7家上市企业。

二、2020年工作总结

(一)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协调助力复工复产复市

1.复工复产复市方面: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积极贯彻国家、市、区各项部署,推进全区792家规上工业企业、4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重点外贸企业、38个商业综合体、176家专精特新企业全部复工,全面恢复生产秩序。

2.物资筹措方面:累计向各委办局、街镇、莘庄工业区一线岗位人员及区内各类企业发13070万余只口罩,消杀类产品106.5吨。搭建疫情防控服务企业平台,征集并发布智能防疫产品和解决方案,先后为2000余家企业解决了多种防疫复工需求。

3.走访调研方面:创建线上“闵行区走访企业系统”,线上线下联动,首创5个工作日接单解决企业诉求。2020年2至8月,全区各级领导共走访企业11829家,累计收集问题2877个,积极为企业解决防疫物资、产业链、运输、招工、返沪等问题2406个,解决率83.6%。

4.抗疫政策方面:由我委牵头出台“闵十条”,制定并实施“减免租金企业专项补贴”和“突出贡献企业专项补贴”政策的申报、审核及评审,对30家商业综合体给予补贴4582万元,对11家突出贡献企业给予补贴1022万元。制作发放《闵行区涉企政策清单》和《闵行区公共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全区136个政策和152项精准公共服务等咨询查询。制定《闵行区关于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的若干意见》,协调中信保为本区915家外贸企业海外业务投保,保额达9.05亿美元;30家企业申请886.16万元外贸扶持资金,保障超50亿元出口订单资金。

(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

1.加强跟踪监测,扩大对外开放。做好外贸企业跟踪监测,做好16家商务部直报企业和101家纳入上海外贸监测系统企业的统计监测。累计对600余家外贸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调研135家重点外贸企业,收集整理100余个问题,针对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协调中信保、海关、税务等单位,送保单、送服务,规避海外订单风险。搭建平台渠道,帮助小型外贸企业对接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和拼多多电商平台,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积极向市商务委推荐符合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防疫物资和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纳入“白名单”,推荐8家企业纳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推动信达生物、晟碟半导体、金闼智能机器人等10个外资项目列入年度重大产业项目并加快建设,总投资108.6亿元;鼓励支持施耐德低压等31个外资项目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涉及年度投资7.86亿元。

2.做好保供稳价,激发消费潜力。一是坚持“常态管理+应急准备”。深入区内4大批发市场、92个菜市场、44个超市卖场、15个重点专业市场、38个商业综合体等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市场信息日报统计制度,召开商业综合体运行监测培训,协助做好运行监测及市场分析,确保疫情防控、市场保供两不误。制定《闵行区增加临时地方储备粳米的工作方案》,开展临时增加粳米储备加工采购、完善质量检测体系、粮油市场供应保障检查等工作,确保粮食足量供应,提升粮食安全保障。二是创新性开展闵行购物节系列活动。探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启动“五五”购物节,发布“闵行购物地图”和“闵行购车地图”,开设“闵行购物”抖音官号,区、镇领导纷纷带头进行直播带货。先后举办“六六嗨购”车企品牌大联展、“方圆七里”夜市文化节、“夜虹桥潮生活”虹桥夜市文化节、“相拥进博”嗨购商务区等系列主题活动,购物节带动效应明显,170天内33个重点商业综合体、3092家商户参与活动组织,带动客流量8858万人次,实现总销售额81.4亿元。三是全面推进早餐工程建设。起草《闵行区早餐网点布局规划》,制定《闵行区早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以全面提高早餐到达、购买、用餐的便捷度,全面提升早餐品类、品种的丰富度,全面倡导早餐供给的健康化等为主要目标,计划到2025年底,新增早餐网点311个,逐步缩短社区居民早餐通达时间,提高特殊领域早餐网点密度,使市民早餐“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

(三)有效落实“南北”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以重点区域为着力点,加速形成区域发展新引擎

1)聚焦南部重点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目标管理,推动理顺园区机制体制,组织召开管委会会议,明确年度目标落实重点工作分解,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园区半年度、年度发展报告机制,加强园区目标管理和评价评估。四大园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5.9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64%。打造特色品牌园区,6月我区“马桥AI创新区”“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成功入围全市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闵开发在“2020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30强”中分列第3、第5和第10名,完成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公司、东方智媒城建设开发公司等5家单位园区平台认定。加快载体建设,坚持存量与增量并举,扩大园区自有载体规模,紫竹高新区研发基地二期开发、信息数码港改建、数字创意港(二、三期)等项目有序推进;闵开发G18、19地块标准厂房项目(科技企业总部智造园)已开工建设;临港浦江园启动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B项目主体结构施工,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启动土地出让程序。落实专项资金,牵头对2019年下拨给紫竹、临港、闵开发三大园区管委会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定期沟通研究园区专项资金使用及开发建设等问题,及时拨付2020年园区专项资金,助力园区发展建设。

2)聚焦北部重点商务区建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虹桥开放枢纽作用日益显现,全面承接进博会“6+365”溢出效应,依托虹桥品汇推动区内商业综合体和商贸企业联动,积极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等业务模式,持续畅通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商贸流通渠道,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服务业集群发展态势强劲,以虹桥商务区、莘庄商务区带动辐射吴中路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南方商务区等重点商务区,进一步发挥大虹桥国际商贸带联动作用,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载体建设有序推进,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海外贸易中心、南方商务区地铁站上盖加快建设;九星城启动桩基施工;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商业综合体及酒店建设有序推进;七宝生态商务区世纪出版文创中心、万象企业中心、七宝传媒谷、上坤中心、万科17-04地块项目竣工;剑川路商务区一期龙湖商业体、百联南方商城二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马桥万达广场开业,为南闵行商业街注入新活力。

2.重点领域为切入点,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

1加大规划研究力度,明确发展路径。按照“开门办规划”以及“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要求,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带头,分管领导牵头、各科室全程参与的规划编制小组,开展闵行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十四五”区级专项规划编制。委领导带队赴街镇、重点板块开展专题调研,明确“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板块、重点项目及发展路径,先后召开三次委内大讨论,就经济指标、发展方向等内容对规划文稿进行完善,目前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正进入深度完善阶段。

2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助力高端智造。一是高端装备产业加快集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1.72亿元,同比下降3.8%左右(较1-11月收窄1.9%)。定期跟踪80多家重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涉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电站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卫星及其应用等主要领域。JMRH“一体多翼一基地”集聚效应显现,西工大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实体化运转,哈工大创新研究院完成上海总部项目建设报告书,航天双创中心、中航紫竹特斯创联合孵化器出租率达90%以上。高端装备项目加速落地,中航机载项目年底启动开工建设,中船工业708所项目进入征询阶段,南大集团、均胜百瑞自动驾驶研发中心、齐耀重工船舶动力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基建项目集中发力,网讯新材料、至正道化、思源高压、阿尔斯通、空间电源研究所等企业积极参与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显著,东富龙细胞药物制备成套系统、拓璞数控五轴机床等17个项目获得市区装备首台套、创新产品产业化等专项政策扶持。二是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全区人工智能落户企业近400家,其中核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86家,呈现出应用主导、技术支撑、多领域全面赋能的特点。紫光芯云中心等4个重点项目参加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签约,新增投资超过20亿元。着重打造“AI+教育”“AI+交通”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蔷薇小学“AI+学校”应用场景建设,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作为上海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有全球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聚集高地正在加紧推进建设。扩博智能“新零售商品机器视觉智能系统”、移康智能“家庭安全防御系统”等15个创新项目和应用场景获得市区人工智能专项政策扶持。剑桥科技智能工厂、航天器复杂构件智能工厂等5家闵行企业成为全市首批上海市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平稳有序。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6.47亿元。软件和网络信息产业方面,集聚软件和网络信息重点企业234家,疫情期间“互联网+”服务业形成跨界优势,航数智能、云拿智能、爱闪拍等大数据重点企业助力形成大数据发展格局。此外,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总体发展平稳、产业链更加集聚,以壁仞科技、晟碟半导体、正帆科技、艾为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较完整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配套链。壁仞科技项目落户临港浦江园,总投资约10亿元的晟碟半导体厂房扩建项目开工,正帆科技科创板上市。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方面,2020年全区共243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诊断,共组织近6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其中22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排在全市前列。英业达科技等9家企业正在规划建设无人生产线、无人工厂。四是制造业政策扶持不断完善。修订出台《闵行区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产业政策意见》(闵府规发〔2020〕5号)及操作细则,召开专题政策宣贯,给予国家、市扶持立项的项目相关配套扶持,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集聚经济动能。一是持续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启动修订现代服务业政策,加强配套资金政策宣传,精准指导服务储备总部,送政策上门;加强市区两级对接,邀请市商务委外资促进处进行“一对一”指导和答疑;开展专题座谈会、政策解读专场会等系列活动,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2020年新增莱尔德电子、微铁克等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梅塞尔格里斯海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跨国公司总部47家(投资性地区总部29家、管理性地区总部16家,总部型机构2家),郊区排名第1、全市排名第6。新认定剑桥科技等2家外资研发中心,全区累计外资研发中心42家(独立研发中心23家,内部研发中心19家),排名全市第2。二是加强对外贸易拓展作用。漕河泾综保区功能进一步拓展,“汽车保税存储”业务常态化开展,全年累计监管入区保税汽车317辆;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立浦江镇智能云服务大数据产业园;艺术品保税展示业务顺利开展。外贸政策有效落地,开展2020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审批,179家企业共346个项目通过初审,涉及资金约168.25万;开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备案共193项;支持企业拓宽服务贸易,开展服务外包专项,全年累计接包合同签约金额达12.45亿美元,执行金额达10.81亿美元。9月4-9日,组织我区10家企业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其中上海微创软件在开幕式后展会首日就达成了500万美金的交易额。是发挥进博会集聚作用。出台工作方案,成立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服务保障第三届进博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闵行区关于承接和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实施意见》,组织我区53家外资企业的海外母公司参展,1109家企业、6510名专业观众报名注册,按照保障任务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联合中国电子商会、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2020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发展高峰论坛》,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以“贸易数字化重塑跨境贸易新商机”为主题开展各项内、外场活动。组织开展闵行交易分团-闵行企业集中签约仪式,雅诗兰黛等8家闵行交易分团采购金额达到8亿美元,比去年增加约74%雅诗兰黛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落户,总投资2.3亿元四是商贸业布局逐步完善。全区现有商业综合体39个,总量面积达331万平方米。举行南方商圈商业商务功能定位研究成果发布会,14家核心企业组成了南方商圈联盟,打造资源链接型平台,推进建设中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鼓励万象城、七宝万科、仲盛世界等商城纷纷通过新店开业、主题快闪活动和消费券形式,拉动销售额及客流量。2020年,全区开设首店66家,包括虹桥天地好利来LAB概念店、紫竹高新区可口可乐线下综合体验店等;新增七宝夜市、沪闵街市等9家夜市。五是持续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召开全区文创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发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编印《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导引》之海上闵珠分册和园区与企业分册。搭好推介平台,中国商飞等7家文创企业的设计成果入选首届“上海设计100+”,获首届“上海设计100+”及“上海制造佳品汇”两项工作优秀组织奖,光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如期举行,借漕河泾光华园开园整体推介光华创意街区招商资源。管好文创载体,出台《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楼宇和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全区经认定的市区两级文创载体23家,文创示范楼宇和示范空间7个。用好文创资金,21个项目通过市级评审,涉及市区两级扶持资金2593万元,17个项目获得区级独立扶持,涉及区级资金780万元。六是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应用场景和专业服务齐头并进,鼓励企业开展设备互联和数据互通、开展企业互联和资源共享,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区开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典型企业超过200家,年产值280多亿元。服务型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促进推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目前,我区已有上海虹桥智汇前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4家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海得控制等5家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产业提质升级与金融服务保障良性互动闵行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通过提高科技金融服务能级,最大限度调动“银、政、园、企”积极性。目前,区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达62亿元,投资企业数达923家,累计通过基金及关联企业引入区内项目共35家。

3.重点项目为关键点,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标杆

(1)完善产业项目跟踪推进机制。一是全面梳理重大产业项目,建立分管区领导牵头的月度例会制度,召开2020年土地出让类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推进会议,扎实推进55个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建设,总投资848.5亿元。二是建立“一项目一专员”跟踪推进机制,在各街镇、园区落实产业项目专员,开展行业务培训,从项目前期洽谈到评审、拿地、开工全程专人跟踪服务。加强与街镇、区国资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表频率,对项目问题提前介入,督促拿地项目尽快开工,促签约项目尽快完成土地出让。

(2)积极探索存量资源盘活一方面,持续推进“18+2+X”存量资源转型方案,2020年启动推进存量产业资源转型项目58个,涉及土地近2998亩。全年完成存量用地新增建筑面积126.9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120万平方米)的105%部分转型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力波啤酒地块项目(西块)竣工,将打造AI智谷文科创创意产业园;众欣产业园区作为全区第一个多元主体的成片区域转型项目,启动开工建设;华谊大正地块项目结合南部科创中心和“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已启动一期、二期改造工程。另一方面,修订全区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商办用地研判运行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准入、地价减免等工作,优化“闵行区工业用地、工业企业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全覆盖,加快低效用地研判和处置力度。落实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对8个异常项目出具评估处置意见,开展新一轮评估工作,对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191幅地块进行梳理,以“企业自评,区经委核查”的形式开展责任审核。

(3)加速实现优质项目落地。通过土地高强度利用满足经济发展空间需求,支持优质产业项目提高容积率并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开展区重大产业项目库储备及滚动管理,新增华茂药业、云南白药等4个项目为区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49.4亿元)。完成中航机载、拓璞数控、天伟生物等3个战略预留区市级优质项目认定(总投资97亿元)。完成威尔泰、迈正生物等6个提高容积率项目评审(新增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总投资41亿元)。完成36个区级技改项目初审,并推荐15个市级技改项目申报及核价,利用政策导向撬动投资共计40亿元。

4.职能转变为支撑点,建立完善企业服务新机制

(1)切实发挥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平台功能。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区领导牵头、挂牌督办,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的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召开闵行区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围绕“服务聚力稳增长、营商建设促发展”,通报全区企业服务成效并部署工作要点,宣传2019年区企业服务十佳案例,为全区首批“企业之家”服务工作站正式授牌。依托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开发升级“闵行区走访企业系统”,联合全区91家委办局街镇园区公司,建立“流转、处置、回访”的规范高效处理系统,实现企业服务一键响应机制。

(2)灵活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企业服务体系。区企业服务团荣获“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知识竞赛”冠军和优秀组织奖“双冠王”。一是聚焦线上网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积极推广政策辅导、金融信贷、企业认定等企业服务项目;积极筹建闵行区企业服务平台,联合区大数据中心、区统计局加快数据库建设。二是线下夯实基础,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走访企业超1.6万家,解决重难点问题超3000个。在街镇、园区首创全覆盖“企业之家”服务工作站,发挥示范点先行作用,将服务真正延伸至神经末梢,形成区、街镇(工业区)、园区公司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发挥工作站“企业需求统筹受理、企业诉求统筹处理、服务资源统筹调配、服务人员统筹培训”的四大功能,健全最后一公里企业服务体系。三是组建一批优秀的企业服务专员队伍,解决企服专员服务手段单一、政策服务资源不畅、信息不对称、政策掌握不全面等瓶颈问题,10月15日,举办全市首批、闵行首届“闵企星金牌店小二”企业服务专员培训班,推动服务专员更全面、精准、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类政策,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四是发挥区中小企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等服务机构优势,灵活打通线下模式。区中小企业协会开展各项公益性“体检”、解疑活动、知识讲座等,为153家企业解决近1亿融资,为2000家企业开展宣讲政策,为500家企业解决实际需求。联合SMG新闻媒体平台阿基米德,创办全市首个中小企业《经济钥匙》专栏,在线互动企业累计1500家,社区浏览量超过25万人次,协调解决企业劳动关系、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问题。

(3)积极搭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一是点对点纾困企业实际难题。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为纳入区上市培育数据库的企业开展点对点的引导和服务,给予重点支持。对各类拟上市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开展精准服务,加强与各级监管审核部门的沟通,共同形成合力,跑出企业上市“加速度”。二是组建专家委员会分类指导,为区内拟上市储备库企业实施有重点、有梯度的分类指导,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共同做好培训辅导、协调服务等工作。针对拟上市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审批、税收证明、工商登记等行政审批问题,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全年共计协助45家企业开具113份证明。三是持续监测推进企业加速上市。根据重新修订的上市扶持政策,持续开展对区内拟上市企业的排摸和培育工作,不断完善上市企业数据库,每季度梳理并形成拟上市企业储备库清单。全年新增沿浦金属、一起教育等7家上市企业,全区累计上市企业33家,同比增长23.1%。四是动态监测研判企业发展趋势。通过对已上市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形成《闵行区上市企业综合情况分析报告》,进一步了解区内上市企业发展、投融资情况及对本区经济发展贡献,有利于研究全区科创企业发展趋势,为科创拟上市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四)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凝聚服务中心大局合力

1.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有序推进“四史”教育。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参观见学、专家辅学、交流促学等方式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内容,组织开展活动8次,所属基层党组织共组织党员学习240余次,交流研讨110余次,党课140余次,经济系统下属7个党组织137名党员与新疆泽普县儿童福利院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帮助49名儿童实现了“微心愿”,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心走实。二是注重培养干部队伍。选优配强中层领导干部,8名干部职务得到提拔、8名干部职级得到晋升、5名干部按期转正、15名干部进行了轮岗锻炼,并接收5名挂职干部,严格管理、做好保障;先后组织党委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11次、专题研讨4次、联组学习2次,下发15本学习书籍;组织党员干部参加5场专题培训班,收看4场专题党课,评选表彰9个星级党支部、20名“双十佳”人员,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三是夯实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与召开廉政学习教育专题会、组织参观闵行廉政文化馆等方式抓实廉政教育;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及时“咬耳扯袖”,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关心关怀干部思想动态。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抓好各类制度落实,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2.将法治责任压实到工作任务的各项流程。落实区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推动“三项制度”抓实抓深;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自查,接受区委依法治区办法治督察;党委中心组组织开展以宪法、党内法规为主题的专题学习3次,学习《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文件精神, 邀请专家解读《外商投资法》;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组织全委中层以上干部学习《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等文件;利用党委扩大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时机,组织所属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并开展交流讨论。全年共收到信访事项8件,均已按时办结。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审核把关作用,凡以我委名义与第三方签订的各类协议合同等文本,一律事先经我委专业法律顾问及我委法制办审核同意。年内制定6份行政规范性文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审查、备案等工作。组织开展“七五”普法终期自查,参加“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牵头建立“法制员兼任普法员”制度。

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全球经济风险性、挑战性加剧,缺乏突破渠道

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后疫情时代产业分工格局调整等增加了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对区内外贸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口转内销方面由于境内外产品标准不一、外贸企业品牌影响力低、经营模式跨度较大等问题存在突破瓶颈。虹桥商务区保税展示交易企业无法享受自贸区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商品品类不少但人气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烈。

(二)低效用地调、转支撑力度不足,缺乏有力抓手

低效用地的调整和转型面临项目主体清退难、用地收储成本高、优质项目导入难以及市属国有用地处置难等困境,导致无法形成优质项目产业集聚,不少企业存在厂房闲置、亩产低效等情况,部分国资公司战略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形成统一步调。

(三)企业服务精准性、广泛性不足,缺乏有效合力

部分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产业链不畅和政策情况不熟等问题,政策宣贯、政策扶持未惠及全区所有企业。同时,企业诉求多元且复杂,需要以属地化原则压实责任,亟待强化部门间联动形成合力。根据市级文件精神,各区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应达到1比20,由于区内企业数量庞大,专员队伍亟待提质扩充。

四、2021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2021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六稳”“六保”要求,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抓上海发展“五型经济”契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住基本盘、提升显示度、探索新模式”为主线,按照巩固和壮大现有增长点,创造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彰显闵行经济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工作思路,持续提升闵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支撑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指标

结合闵行区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以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十四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2021年主要目标指标如下:

2021年主要指标

序号

考核板块

考核指标

2021年(增幅)

2020

1

产业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368亿元(4%)

3238.36亿元

2

*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830(5%)

790

3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20亿元(2%)

117.59亿元

4

外贸稳规模(进出口总额)

2170亿元(持平)

2165.77亿元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33亿元(7%

1900.24亿元

6

商品销售总额

7055亿元(7%

6592.3亿元

7

*累计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数

(批零住餐)

2041家(17%)

1735

8

*营利性服务业营收

1780亿元(8%)

1647亿元

9

招商引资

新增合同外资

36亿美元(3%

36.81亿美元

10

新增实际到位外资

11亿美元5%

10.96亿美元

11

*新增总部及上市企业数

38(12家)

26

12

存量资源盘活

存量用地新增建筑面积

130万平方米(2.4%

126.92万平方米

备注:“*”表示2021年新设立指标

(三)工作重点和举措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面对疫情和国际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风险抵御、夯实根基,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想方设法创造和培育新增长点。

1.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1)全力以赴稳增长、扩规模。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在全区定期例会、月度经济运行分析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和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统筹合力,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密切关注企业入统和重点企业发展异动情况。二是夯实统计基础工作,制定出台《闵行区关于鼓励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针对性确保重点行业、园区、企业工作到位、数据到位,鼓励企业纳统、提质,充分发挥“四上”企业经济发展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密切关注企业入统和重点企业发展异动情况,形成科学的经济运行调度机制。

(2)千方百计促落地、扩投资。一方面加强与招商、规划等部门的对接,做好当年重大签约项目、拿地项目与明年拿地项目、开工项目的衔接。2021年遴选重大产业项目70个,总投资1030.46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27.3%和21.45%,涉及“4+4”主导产业52个,占比74.3%。全年土地出让项目22个,推动项目在完成净地、水系平衡、项目评审、出让计划等环节做好衔接,确保项目单位准时拿地,尽早开工;中航机载、云南白药、米其林轮胎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尽快稳定建筑设计方案,提早报建开工,并指导企业在联审平台填报施工许可申请,确保一次申请成功,避免申请材料“退、改、补”。积极落实区级双月例会、每月重大项目推进协调会、双周例会和重大项目专管员等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土地出让环节、报建开工环节的提前介入和专业指导,推动各街镇、园区按照项目清单精准制定推进“任务书”,勤调度协调、勤检查指导,早发现问题、早处理解决,确保项目顺利实。另一方面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加快储备一批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实施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技术改造,支持优质产业项目提高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存量优质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用地投资强度,进一步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3)多管齐下稳外贸、促消费一是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做实做细稳外贸工作。加强调研跟踪分析,对区内重点外贸企业进行监测跟踪。强化政策指引作用,引进优质外贸企业,重点聚焦大宗商品贸易公司,鼓励民营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稳定器”作用,加强服务贸易研究,推动外贸企业营销技术升级和接单渠道多元化发展。强化风险防控,加强与中信保等机构合作,提升企业海外风险意识,降低企业海外市场投资、汇率波动、海外账款支付等风险,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生存能力。加强各领域重点外贸企业走访、服务,做好进出口货物情况监测分析,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二是促进外资总部集聚,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氛围。进一步研究闵行区促进外商投资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区级对总部型机构叠加政策奖励的落地推进。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营造更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立闵行区涉外法律服务志愿团,帮助外资企业解决涉外相关法律问题,为外资企业做好权益保护和服务,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权益保护和服务水平。三是充分发挥购物节效应,着力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持续发挥购物节效应,开出一批旗舰店、快闪店,促进品牌企业落地闵行商业体;放大一批渠道,依托“闵行购物”抖音号、“今日闵行”APP、“扫街天团”情景娱乐电商节目等扩大载体影响力;涌现一批达人,通过企业自荐、网络挖掘、社会推荐等方式,培养发现一批闵行商业“代言人”;办好一批活动,围绕衣食住行举办时尚节、美食节、家装节等,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做大做强“闵行购物”抖音号;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新消费、宅经济、无接触经济等,引领国际消费潮流风向标;推进南方商务区地铁站上盖、莘庄综合枢纽商业体的特色、优质发展,加快莘庄、南方、梅陇、七宝等重点商圈创新转型和智慧商圈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发展实力;支持蜂花等本土老字号品牌发展壮大;支持汽车金融发展,充分发动140余家汽车销售服务企业。

2.提升发展质量显示度

(1)聚焦重大战略,厚植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显功能”。一是聚焦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国际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积极构建联动长三角、联通国际的发展格局。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争取相关政策在闵行先行先试,加快引入总部经济、专业服务、文化创意、工程承包等类型企业,着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辐射效应。二是聚焦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延伸拓展商贸服务功能。深化落实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50条”,依托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拓展商贸服务功能,做强进口集散地功能,助推上海龙吴果蔬进口批发交易市场转型发展,支持衣恋等企业继续申报“6+365”平台。关注参展参观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促进成交采购,提升经贸合作,实现参观和交易指标双管齐下。三是聚焦漕河泾综保区主力军作用,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综保区21条政策,打造“五大中心”,联合海关、税务、财政等部门加强在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业务拓展。推动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的政策功能的落地。全力支持漕河泾综保区转型发展,推广宣传汽车保税仓储等业务,打造外贸发展新亮点。

(2)培育顶端优势,助力优质企业蓬勃发展“显质量”。一是加速打造卓越企业。做好政策供给,进一步加大总部、上市、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起草《闵行区关于加强重点中小企业培育的专项扶持意见》,聚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起草《闵行区关于加快推进外资功能性机构发展的实施细则》,聚焦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域性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做大商贸总部,以虹桥商务区优质商务载体为依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产业链整合能力、运营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做强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在线教育等在线新经济,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服务生产的B2B型产业电商,推动途虎养车、一条、一起教育等为代表的服务型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三化”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工业互联网为重点,围绕“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闵行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功能,储配培育100个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20-30家智能工厂改造,打造3-5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推动50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认定,实现500家中小企业上云。做实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新增创新中心、技术中心25家。二是促进国内外企业总部集聚。更新梳理储备总部企业数据库,加强跟踪联系,促进存量企业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关注民营企业成长,推进市级民营企业总部、市级贸易型总部企业申报,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成长。三是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持续完善并扩充拟上市培育企业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拟上市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需求。加大推进我区上市专委会辅导服务力度,加强优质企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对接,建立动态沟通协调机制,加快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诉求和瓶颈。做好上市培训和政策宣贯活动,开展拟上市企业专题问诊会,组织融资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专业上市指导服务。

(3)围绕重点区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显能级”。一是加快特色园区培育,制定区级特色产业园区管理办法,推出一批区级产业特色园区,推动各街镇制定租税联动的园区、楼宇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加强基金投资与特色园区匹配度,优化目标奖励,激发社会化管理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和服务、打造品牌园区、基地的积极性,形成“载体+投资+配套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园区载体建设,莘庄工业区着力推进佩艾德军健、雅诗兰黛等重点项目的促开工;紫竹高新区重点加快数码港改造、研发基地二期建设,打造紫竹软件港;临港浦江园统筹推进B、D地块及智媒城规划调整,推进智慧之岸一期和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B区竣工;闵开发加快米其林轮胎、科大讯飞、长三角智能制造共享服务基地等项目开工,做好金闼科技一期竣工。

(4)围绕重点领域,锚定产业发力方向“显聚焦”。立足区内产业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强力锻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强劲的增长引擎。高端装备板块,以JMRH为抓手,积极发挥“一体多翼一基地”载体以及相关产业基金的作用,加强重点项目引入,加快推动中航机载、新闵锻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形成“航空、航天、船舶”三大动力装备和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优势。鼓励优质企业开展工业强基和首台套装备创新项目,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性。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推动紫光(上海)芯云中心、上海电气西门子智慧能源赋能中心等项目落地,通过市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政策、工业互联网专项政策等,引领打造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质量标杆产品和品牌企业。人工智能板块,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为重点,推动达闼机器人项目、科大讯飞AI PARK、AI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开放创新生态体系。文化创意板块,跟踪落实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对虹桥国际文娱、七宝文化艺术、紫竹网络信息、浦江传媒演艺、吴泾时尚创意等重点发展区域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举办第二届文创节、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周、光华发展论坛、两岸(沪台)文创论坛、版权强国闵行论坛、“谷声花语”文化艺术展示周等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品牌活动。依托紫竹数字创意港(二期)、东方智媒城等项目建设,培育引进文创产业龙头企业。

(5)加快存量转型,提高经济密度“显效益”。一是加强绩效评估,探索低效用地处置机制。加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继续做好新一轮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估工作,提高评估信息采集效率、完善评价结果反馈确认机制。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探索低效用地处置机制,借助市级层面力量,加大优质项目导入力度,形成低效用地“及时发现机制”和“联动处置机制”。二是持续推进“18+2+X”转型升级。完成《闵行区关于加快存量产业资源转型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存量用地新增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拟定并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创新土地二次开发政策机制和投融资渠道,对接市属国企,借助大厂、大企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头雁、加速器作用,引入优秀市场运营主体,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探索创新工作新模式

(1)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闵行区“十四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要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尽早出台《闵行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闵行区JMRH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启动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主要方向的长期工作,在推进中明晰、在实践中深化,全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2)加强平台赋能。一是加快全区经济信息平台建设。在对接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工业用地、企业等级等可视化效果,并将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线上动态跟踪。同时加强平台操作、平台维护培训工作。二是筹建全区企业服务信息平台。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的工作要求,牵头加快闵行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和配合做好企业服务专属网页的建设启用。完善重点企业信息数据库,及时开展重点企业运行的监测预警,构建政策发布、申报、企业诉求流转处置功能,减少企业产业链整体外迁风险。扎实开展宣传,提高企业对服务平台、渠道的知晓度和获得感。三是抓好科学统计,加强信息互联共享。以区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整合、数据共享和数据运维,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应统尽统,实现稳增长数据统计保障。

(3)加大政策供给。一是加强新政策储备和出台。密切跟踪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积极修订和出台新一轮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园区认定、特色文创园区认定等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梳理完善现有产业、人才、金融、科技等政策,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政策,形成区、镇(园区)互补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强现有政策宣传和落实。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和问题解决力度,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推进中、体现到全区重点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强化现有政策评估,结合问卷调查、调研走访等,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找准政策落实上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切实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4)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区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街镇、园区的组织协调,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协调重大政策、研究重大问题、沟通重要信息等,构建畅通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推进合力。推动各相关部门共建共享共用“企业之家”等企业服务载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动等社会组织协同效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工作机制。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对内健全服务机制,持续做好各级领导干部重点企业分层、分类走访,优化“网、线、站、员”企业服务体系,完善“上海市企业服务云”闵行旗舰店,实现25个“企业之家”工作站建设运营,加强“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服务能级。对外加强互动沟通,与投促、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接,强化重点企业招商引资和后续服务的衔接,强化重点百强企业、快速成长企业、上市企业的服务,组织全区重点企业及企业家表彰大会,筹备召开区长圆桌论坛,沟通解决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企业感受度。三是推进电子证照,优化审批流程。按照“能设则设”的要求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结合“双减半”工作和各审批事项实际情况,在申报材料上、跑动次数上、审批时间上下功夫,加大电子印章应用,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5)做好民生保障。一是统筹推应急物资储备和进粮食安全工作。推动上海市救灾物资储备库闵行分库、闵行区应急物资储备库正式挂牌启用。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防疫物资的精准发放,对标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要求,做好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加强流通领域粮食的质量监管,确保本区粮食安全。二是持续提升早餐工程建设。发布《闵行区早餐网点布局规划》,新增早餐网点120个,重点在浦江镇、莘庄工业区、虹桥镇等区域增设早餐网点,及时跟踪推进早餐网点布局方案。三是积极开展菜市场转型升级。出台《闵行区菜市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个十年以上未改造的老旧菜市场整体改造,完成1个非标菜市场软硬件整体改造,完成古美虹莘路临时马路钟点菜市场退路入市方案和吴泾塘湾菜市场临时疏导点合法化方案。四是推动家政行业提质发展。鼓励和支持家政等基础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扎实推进培育一批家政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家政示范社区、培育家政领跑学校等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