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印发《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2月6日

闵科委〔202415 

 

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相关部门,科委科协各科、部、室及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核心,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加快建设“科学之城、科技之城、科创之城”,驱动高质量发展现将《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24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紧密联系各自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

    特此通知。

 

    附件: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24年工作计划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26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区科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以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核心,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加快建设“科学之城、科技之城、科创之城”,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目标

推动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D)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保持在10%左右;推动行业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培育4家具有良好公共研发属性和功能的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龙头链主企业的产业链卡脖子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攻关需求,组织开展1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0亿元;打造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格局,布局2家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含培育),推动10家科创载体孵化功能升级;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4000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大零号湾”集聚基金规模累积达300亿元;持续推进5G基站的覆盖,新增基站不少于200个;加快推进地下车库信号覆盖,新增信号覆盖地下车库不少于160个。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三区联动”,推动“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

    健全机制,强化重点任务落实出台并落实大零号湾专项政策及新一轮科技政策,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支持政策。健全市区联动工作机制,优化区校合作机制,落实定期会商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发挥“大零号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推进作用,常态化跟踪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牵头推进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落实,跟踪5大方面、80项具体任务落实推进情况

    深化布局,提升科创策源能级支持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跟踪研究进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深挖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为闵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源头支撑。聚焦闵行主导产业,对接引入一批基础科创策源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交叉学科国际研究院等,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发挥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对接国家创新资源,加强颠覆性项目培育与转化。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依托长三角国创中心“大零号湾”基地、长三角创新挑战赛等平台,对接长三角科技、人才资源,引入优质项目。加速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创新联合体建设。定位“卡脖子”问题和前沿难题,定期发布“大零号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开展1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畅通路径,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持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强化区校对接服务机制,派员驻点高校,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发现、验证及孵化服务,加快导出院士、师生、校友的科技成果。聚焦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布局2家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含培育),推动10家科创载体孵化功能升级,带动科技孵化器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孕育产业、厚植生态转变。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深化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放大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前瞻创新研究院等功能型平台提升能效,服务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技术交易活力,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超300亿元。

    优化服务,打造高集成科创生态持续优化载体空间和产业功能布局,推动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公共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汇集。推进“科技+金融”有效融合,完善“大零号湾”金融港运营,推动金融服务机构集中入驻;扩大“大零号湾”科创产业基金规模,“大零号湾”集聚基金规模累积达300亿元。提升“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一门式”综合服务功能,组织政策培训、咨询等相关服务。举办“大零号湾”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承办长三角创新挑战赛、浦江论坛分论坛等品牌化科创论坛、创新赛事,发布“大零号湾”科创TOP企业等榜单,引导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持续深化协同创新,不断优化科创氛围。

         (二)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功能,培育“新质生产力”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新备案4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筛选、工业设计、供应链和产业链资源链接等专业服务。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通过开放底层技术和发布应用需求,联动街镇园区,开展组团发展,加快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加速形成 “新能源系”、“智能装备制造系”、“机器人系”等产业创新集群,拓展“大零号湾研发+闵行制造”模式。

    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建立“预孵-初创-骨干-领军”的科创企业发现培育体系从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众创空间孵化项目中发掘一批科技潜力企业形成以科技新锐、高企高增长、投融资关注企业为主体的重点科创企业白名单,精准扶持、定制服务。开展科技新锐企业排行榜的评选,持续关注区内成长潜力大、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优质科创企业。汇聚区、镇、街道、园区力量,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链,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000家。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提高科技金融服务力度深化与各类资本合作持续开展科创金融集市等活动,支持200家以上企业获科技信贷授信。与高校创业学院紧密对接,举办创业谷培训,给予创业团队公益基金扶持,为1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首贷支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人才申报“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等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开展境外和海外回流高端紧缺人才税收优惠相关工作,建立重点外国专家人才库和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加强对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三)强化数字基础支撑,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

    加速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打造“整体规划、行业推进、分步建设、开放部署、模块实施”的数字工作建设模式,在制度规范、系统建设、项目管理上做“统”的文章,推动8个制度12个标准规范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十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制定“两图一表”,形成滚动项目库,塑造品牌效应。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深化智慧监管云中心、易就业等平台建设,新建智能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数惠民生等一批重要平台。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形成统一的基础平台和服务能力,支撑治理数字化转型及创新应用拓展。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聚焦重点区域、园区等5G信号深度覆盖,新增5G基站不少于200个。持续提升公共区域、重点园区、重点场所的5G下载速率,下载速率不低于400Mbps。全力提升住宅小区信号覆盖质量,完成160个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信号覆盖工程。以云管、数管和用管区级一体化平台为关键支撑,实现对现有数据资源、组件工具和云网设施的统筹共用。针对差异化的数据需求和数字化场景的建设需要,优化“模型超市”“数据专区”等数据供给模式,扩大数据共享共用覆盖面,支撑“两网”建设。推进“随申码”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聚焦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加快移动端应用整合接入、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开发上新,探索社会化合作模式,丰富服务事项种类,提升平台供给能力。

        (四)立足科学普及,打造科技传播新动能

    凝聚科技传播新力量。整合“大零号湾”科技传播联盟优质科技传播资源,开展科技传播相关活动,塑造“大零号湾”科技传播新品牌。继续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不断提升服务公众科学素养的能力。支持区内优秀科技工作者参加各类国家、市科技奖项评选活动,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分析,凝聚科技人才力量,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

    推动科学普及新突破。持续创新各类科普活动形式,开展科技节、科普日等全区性重大科普活动,联动开展世界气象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等活动不断扩大长三角科普微童话、自然保护周活动等影响力,积极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科技文艺展演汇演、优秀科普作品选树等工作,挖掘培育科普人才、储备优秀科普项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