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行动计划》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A:2022年8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11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沪府〔2022〕50号),明确相关单位自行印发并组织实施。 Q:《行动计划》制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A:2022年8月,区科委正式启动《行动计划》编制工作;9-10月,与上海交大、南滨江公司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助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专题会,专题研究“大零号湾”建设相关重点工作安排,征求未来三年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工作目标和计划;11月,完成《行动计划》初稿,并征求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等26个区相关职能部门及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5个“大零号湾”管委会成员单位修改意见,根据各单位反馈意见完善行动计划文本;区委常委、副区长赵亮牵头召开推进“大零号湾”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区科委、区财政局、南滨江公司等部门参会,讨论修改《行动计划》;12月,以函询方式征求上海科创办等单位3位专家意见;2023年1月,公开征集社会公众意见,最终形成《行动计划》送审稿。 Q:《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A:对照《建设方案》确定的近期(至2023年)和中期(至 2025年)阶段目标,对应创新策源功能强基等5大行动,分类制定12项“大零号湾”重点发展指标。 聚焦“当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当年度市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区级以上创新研发中心”“累计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基地”等指标体现“大零号湾”区域创新策源功能,从“累计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专精特新企业”“累计集聚基金规模”等维度衡量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通过“累计产值规模”“累计上市企业”“累计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载体空间”等指标对标新兴产业引领、双创人才集聚、科创载体能级提升等建设要求。 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力争通过十年以上持续建设和发展,集聚百家科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产值规模达千亿元,形成万亿市值高技术企业集群,将“大零号湾”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创“新名片”“新地标”。 Q:《行动计划》确定了哪些重点任务? A:《行动计划》明确创新策源功能强基行动等5大行动、20项工作任务。 1.创新策源功能强基行动。共6项任务,一是深挖上海交大基础创新资源,二是支持华东师大提升策源功能,三是鼓励其他高校院所创新溢出,四是推进创新研发中心建设,五是推进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六是提升龙头企业创新支撑能力。 2.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动。共4项任务,一是深化“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二是加速建设升级版大学科技园,三是加速推进“科技+金融”有效融合,四是完善“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一站式服务功能。 3.前沿新兴产业引领行动。共2项任务,一是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4.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行动。共4项任务,一是引育领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建设“大零号湾”产教融合区,三是做实春申金字塔人才学院,四是推进“大零号湾”人才配套建设。 5.科创载体能级提升行动。共4项任务,一是加快释放科创载体空间,二是优化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三是推进常青工业片区转型,四是推动市属国企创新转型。 Q:《行动计划》确定了哪些保障措施? A:为保障各项任务落实,提出了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市区联动协同,二是完善区级层面常态化推进机制,三是设立“大零号湾”专项发展资金,四是加强“大零号湾”品牌宣传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