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的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截至2024年底,闵行区户籍老年人42.56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06%,据不完全统计,闵行区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2万人。自2019年以来,闵行区14个街镇全覆盖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持续推进社区筛查工作,明确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23年,区民政局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相关工作大调研,闵行区在17家养老机构内建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171张,至2024年已建成26家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拥有托位342个。入住养老机构的认知障碍老年人约630人,在日间照护中心的入托的认知障碍老年人约168人,居家照护的认知障碍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认知障碍老年人居家照护,需要24小时全天候看护,家庭照护难度高、压力大,急需就近便捷、专业规范的照护机构提供日间照护服务,减轻家庭照护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养老成为重要民生,闵行区为缓解上述难题,后续将建设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家门口、邻距离、有温度的养老服务,亟待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相关管理和服务。 二、标准编制原则? 一是一致性原则。标准的编写严格遵守国家和上海市关于为老服务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规定,特别是针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和养老认知障碍照护等方面的要求,如《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DB31/T 1402—2023《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确保标准内容与相关文件要求的一致性。 二是实践性原则。自2019年,闵行区建设首家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经过多年的专业机构运作,闵行区的社区养老已经形成了多支专业团队和20多家具有鲜明特点的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专业的照护团队和齐全的设施设备得到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近年来,区民政局指导康城社区日间照护中心参加市民政局局级标准化建设和市市场局市级标准化建设,提炼出一套较为规范、使用的标准体系。本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有效参考康城日间照护中心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并广泛听取一线服务人员的相关经验和意见,进行凝结提炼。 三是前瞻性原则。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服务是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标准注重现有经验的概括和提炼,以及为将来社区为老服务和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质量提升提出倡导性建议。 三、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包含建设要求、服务要求、管理要求和质量评价。适用于闵行区老年人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的日常管理和服务。针对本区域内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开展的质量评价可参考使用。 四、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文件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文件中有关专业照护型中心的功能区域与设备配置要求,是在GBT 33169-2016《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而在服务内容方面,本文件一是对GB/T 33168-2016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中涉及的服务内容拔高了要求,二是参考DB31/T 1428—2023《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指南》和DB 31/T 1402—2023《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提出了照护中心应开展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家庭支持和社区宣传服务。 五、标准的技术亮点与创新? 1.在专业化服务方面:本标准强调了服务的专业型,要求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提供服务。例如,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均应取得认知障碍专业照护培训证书,并持续接受认知障碍照护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2.在服务内容方面:增加了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提出了可采用园艺疗法、音乐疗法、多感官刺激疗法等多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进行早期干预,必要时按需转介就医。鼓励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在实施非药物干预服务时采用“全面评估-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和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的个案工作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持续评价,保障认知障碍老年人得到精准有效的帮助。 3.在设施方面:鼓励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采用智能化设施设备,例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红外线感应报警、离床感应、门磁感应等智能化设施设备,进一步筑牢老年人日常监护防线。 4.在功能区域设置方面:鼓励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设置个性化的功能区域,例如互联网诊疗区、沐浴区、理发区等,从而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六、标准将如何推广实施? 为保障标准实施到位,闵行区民政局、闵行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将在标准发布后开展相关标准宣贯活动。 一是加强培训宣贯。组织街镇老龄办、养老服务机构等,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标准的宣贯工作,详细阐述标准的每一项条款,确保宣贯对象透彻理解标准内涵。 二是开展试点示范。标准发布后,选取部分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三是举办交流分享会。组织街镇老龄办和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开展座谈会,分享标准实施经验、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促进相互学习,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管、自查等,确保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日间照护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