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SY260000507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水利、水务
- 发文机关:上海市闵行区水务局
- 成文日期:2025-03-26
- 发文字号:闵水务〔2025〕6号
- 发布日期:2025-03-26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状态:
闵水务〔2025〕6号
闵行区水务局关于印发 《2025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机关科室、各基层单位: 《2025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已经局党组会“三重一大”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特此通知。
2025年3月26日
2025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区水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主线,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提升水安全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系统综合管理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实现“闵行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的目标贡献行业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筑牢水安全防线,强化综合防御体系 (一)健全防汛防台防御体系 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往年汛期暴露的问题和防御重点,推进12处防汛积水点改造专项行动,力争在主汛期前发挥效益。结合台风防御评估结果,按照“淀北、淀南、浦东”三个片区优化前置全区防汛抢险队伍、物资及移动泵车;重点储备重大工程涉及下立交、一线堤防薄弱岸段等的抢险设备,确保关键时刻防汛物资“储得全、调得出、用得上”。 (二)构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以增韧性、提品质、促融合为发展主线,逐步提升闵行区防汛除涝能力,服务“一南一北”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水利工程布局,加快推进淀南片外围排涝泵闸建设,力争至年底六磊塘东泵闸完成通水,北竹港泵闸完成底板浇筑;北横泾南、俞塘泵闸完成开工备案。完成456米黄浦江支流淀浦河梅陇段防汛墙达标加固改造项目形象进度40%,并配合市水务局大力推进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不断提升一线堤防防洪能力。推进姚墩港水闸除险加固项目;雄伟河水闸改建,丰收河、小涞港水闸除险加固及塘泗泾、曹家港水闸大修项目计划完工;樱桃河泵闸除险加固项目年内开工。 (三)补齐排水系统短板 继续督促浦江镇做好汇驰路污水泵站建设工作,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同时抓紧优化浦南雨污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方案。实施虹井路(红松路-邵泾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有序推进市政排水管道修复工作。 二、修复水生态屏障,提升系统治理能力 (一)深化流域综合治理 聚焦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优良水生态的迫切需求,助力美丽闵行建设,努力推进区域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河湖配套建设。持续推进完成5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同时区区联手推进浦东片重点骨干水网北横河-姚家浜断点打通项目;继续推进浦江镇、马桥镇、吴泾镇等6 个街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十四五”计划面积的100%,并积极申报水利部示范工程,争创市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单元。 (二)系统推进污水治理 做好调蓄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在建调蓄设施项目实施,力争年内3个基本完工,2个基本完成主体结构,2个完成主体结构的70%;做好雨污混接整治,推进重点区域、市政排水管道、农村生活污水纳管设施问题整改,完成市级部门下达的工作目标。 (三)打造美丽幸福河湖 继续推进美丽幸福河湖选树,计划择优选树约50条段健康幸福河湖;同时推进3个水美村庄、1个水美社区试点建设,全方位努力提升区域水环境品质。积极为“上海闵行紫竹水利风景区”争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下基础,对标对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加大宣传,形成良好创建氛围。实施滨水岸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淡水河约1.1公里步道建设,同时将完成贯通河道落图,并进行河道亮点样板段梳理汇总和全区河道水文化挖掘。 三、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节约集约利用 (一)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 将专项督查与常态化管控相结合,对取水单位开展每年频次不低于1次的常态化巡查工作,强化取水设施、在线监测设施异常情况的排查和取水口的巡视巡检,指导和监督取水单位规范取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取水权交易,满足企业用水需求。 (二)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在机关、学校等重点领域,鼓励参与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倡导减少瓶装饮用水浪费。进一步推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有效替代自来水。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将雨水利用优秀案例进行多元宣传,指导有条件的单位进一步建设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三)加强供水设施监管协调 按照市相关部门工作安排,会同区房管局积极配合协调市供水企业做好新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接管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协调推进市、区重大项目市政供水接入等工作。坚持做好市政消火栓维修保养工作,为消防安全筑牢基础。 四、统筹水系统管理,提高行政履职效能 (一)发挥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按照《闵行区水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推进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五五”规划编制。牵头做好建设项目涉及水系平衡事项的指导、协调工作;继续推进北沙港泵闸选址工作。 (二)压紧压实长效管理职责 着力巩固河湖养护工作成效,在精细养护、科学养护上下功夫,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养护工作量清单,并向各街镇推广,压实养护企业职责,进一步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和成效。建立健全河长履职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持续以“三查三访”等形式挂单销项,严格落实河长职责,确保镇管及以上河湖水质均值优Ⅲ类好水占比保持在80%以上。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进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做好有序平稳移交。 (三)建立健全水务法治体系 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局系统各级干部职工学习党内法规和法律规章,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发展的能力。夯实依法行政基础,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正确应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和检察建议,维护好行业稳定。继续推进全局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完成基层单位档案工作责任制建设。 (四)拓展智慧赋能水务管理 优化智慧水务总体框架,按照“一行业一平台”要求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及信创改造,升级搭建统一智慧水务移动应用平台,整合现有水质监测、排水管理、河道巡检等移动应用。聚焦水务业务管理痛点,进一步推进河道水质监测、防汛防台等数字化场景的实战应用,优化水质监测场景软件功能,完善厂站网一体化排水场景数据融合,提升水务数字化效能。 (五)提升工程质量监管效能 围绕水务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水务质量安全监督责任,持续强化稽察效能,狠抓安全管理,做好监督检测,强化执法导向,严格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责,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质量创优活动,不断推进水务工程质量监督和稽察工作标准化、精细化。通过项目法人管理、施工单位安质保体系、监理单位履职能力的建立和完善,切实提升监督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人员建管水平。全力做好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履职巡查迎检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水务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抓好源头储备,建立干部和专业骨干“储水库”,激发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干部培训教育、锻炼实践等平台,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序推进科级干部选拔任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机制,有效发挥专业技术队伍对水务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
|
留言 |
|||
*姓名 | |||
*联系方式 | |||
*电子邮箱 | |||
*验证码 |
|
||
公众意见 |
|||
咨询人 | 意见与建议 | 回复内容 | 提交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