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水务〔2024〕6号
闵行区水务局关于印发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机关科室、各基层单位: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已经局党组会“三重一大”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4年1月29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闵行区水务局办公室 2024年1月29日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要点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攻坚之年,区水务局将围绕“闵行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的主要目标,以“补短板、强监管、提品质、出亮点”为核心,有力有效推动河湖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加快推进水系统建设,逐步发挥区域水生态效益。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水务工作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注重系统治理、建管统筹,推动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聚焦“安全”目标,持续强化水安全韧性保障 强化水安全保障,系统推进堤防达标、区域除涝、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挖潜存量设施效能,加强灾害防御及应急处置能力。 1、筑牢全方位防汛防台安全屏障。以防汛重点区域、道路积水点和易积水住宅小区所在排水系统为工作重点,努力消除防汛排涝风险点,力争在主汛期前完成9处防汛积水点改造工程主体结构,完成莘朱路(华泾港-兴南路)、万源路(蒲汇塘-吴美路) 等2条道路积水点改善工程。结合2023年汛期情况,2024年拟在分片预警机制、指挥调度能力和物资前置等方面进行试行和强化。继续加强物资保障,重点储备重大工程涉及下立交、一线薄弱堤防岸段等的抢险设备,确保关键时刻防汛物资“储得全、调得出、用得上”。 2、构建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建设、吴泾老工业区转型为驱动,加快构筑南部地区水安全“结界”,加快推进7座外围排涝泵闸建设,确保至年底2座建成、2座开工;完成淡水河、盐铁塘水闸大修及雄伟河水闸除险加固项目主体工程,推进丰收河、塘泗泾等5座水闸除险加固及大修工作,逐步补齐我区水闸防汛除涝短板;完成约1.6公里黄浦江(闵行区)堤防专项维修,并配合市局大力推进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二期),不断提升一线堤防防洪能力。 3、构建高质量排水系统设施体系。聚焦莘庄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发展建设,加快推进浦南雨污水合建泵站工程等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管线搬迁;完成昆阳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提升区域排水能级;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推进管龄10年以上市政雨污水管道的检测、修复,推进剩余区管管龄10年以上市政雨水管道检测78公里,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开展修复工作,保证城市“静脉”安全健康,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二)聚焦“生态”目标,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1、打造水环境面貌高品质。以“十六字治水方针”为工作指导,进一步畅通蓝网“网络”,努力推进骨干河道、生态清洁小流域河湖配套建设,全年完成总计8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及三鲁河断点打通任务,继续推进浦江、浦锦等6个街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启动治理面积100%,完成面积不少于80%。同时,积极申报水利部示范工程,争创市级生态小流域示范单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及区委一号课题部署,有序推进大治河南水环境整治,启动汇中村、汇东村等15条段河道水质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水美村庄”。 2、打造生态水网高品质。全力推进12座初雨调蓄池建设,力争年内建成4座,并牵头推进虹桥商务区和企业自建排水系统配套调蓄池建设;完成全区域雨污混接普查并有序开展雨污混接整治工作,减少初期雨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对水环境整治攻坚战期间设置的水质监测点位进行排摸、梳理,关注镇、镇断面,因地制宜地重新规划布点。同时继续加大督查力度,持续以“三查三访”等形式挂单销项,确保镇管及以上河湖水质均值优Ⅲ类好水占比保持在75%左右。 3、打造河湖景观高品质。大力推进选树健康幸福河湖工作,以吴泾镇和平村、华漕镇赵家村等清澈见底、大树相依的水系为参照,计划择优选树约40条段健康幸福河湖,力争打造一批生态河湖示范样板。积极将“上海闵行紫竹水利风景区”逐级申报创建市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筑牢多样性、持续性“生态基底”的同时助力经济环境的提升,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安居魅力。 (三)聚焦“为民”目标,持续深化水务共享服务 1、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落实“四级四同”要求,深化拓展告知承诺制改革,实现水务审批事项更好办、更快办。在已形成的全区水票统筹配置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级水票进出库管理及使用制度,主动跨前为建设单位提供许可申请指导,推动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2、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聚焦重点类型、重点区域,深入开展河湖管理水务专项执法活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三项制度”。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清四乱”、清网行动、疑点疑区等系列专项行动,形成有效合力,加大水务执法的工作力度,严格执行问题整改并形成闭环。 3、全面提升“治水管河”水平。持续优化河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巡盯管督”,建立健全河长履职“三张清单”、河长制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提升区、镇河长办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问题监督检查,持续对问题河道和薄弱环节进行巡查、复核,巩固河湖治理成效。同时,进一步扩大民间河长、志愿者队伍,全面激发全社会治水护水热情。 (四)聚焦“节水”目标,持续深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1、强化取水日常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实现规模以上取水单位在线监控全覆盖,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对取水单位开展每年不低于 1 次的常态化巡查工作,指导和监督取水单位规范取水;指导取水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安装使用取水计量设施,并落实专人负责取水设施维护。 2、做好节水建设工作。继续推进节水型小区、学校和机关等节水载体创建与复核工作,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培训指导,关注“大治河以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探索开展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创建的可行性。 3、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进一步推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因地制宜在公园绿地、景观湿地、市政杂用、生态补水、工业生产等领域推广使用再生水。同时,强化对雨水收集利用的宣传引导,对有条件的单位指导进一步建设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研究并拓展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多种途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规划落实落地 为保障水系统“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密切关注建设项目资金及土地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按照综合统筹、业务归口的思路,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街镇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外围排涝泵闸建设,努力补齐区域除涝短板。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将河湖监督管理、水利项目推进、水资源管理、节水型载体建设等列入考核内容。强化部门协作,积极探索执法、防汛等多方面协作机制,合力推动各项水务工作落实落地。 (二)健全排水设施管理 在已完成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优化排水系统运行调度,全面推进污水、雨水泵站低水位运行,减轻泵站排水污染,提升防汛保障能力,保障城市防汛排水和水环境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三)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加快建设智慧水务平台,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力提升治水管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编制机关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局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强化批后监管、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守好河湖岸线,切实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不断强化雨污混接整治工作,形成部门协作、区域协同的河湖安全保护新格局。 (四)提升质量监管效能 围绕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积极推进质量监督制度建设,加快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提升项目稽察工作效能,严格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责,不断推进水利质量监督和稽察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全力做好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履职巡查迎检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快建设人才梯队 加快培育水务专业骨干力量,加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针对当前局系统信息管理、专业技术等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痛点,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当前统筹抓好水安全管理和水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技术难点,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工作,加强水务人才梯队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