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计划 > 各类计划 
关于印发《吴泾镇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年1月11日
  • 索引号:SY60000546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其他
  • 发文机关: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5-01-11
  • 发文字号:闵吴府发〔2025〕1号
  • 发布日期:2025-01-11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状态:

关于印发《吴泾镇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

报告》的通知

 

机关各办(部门),各居、村委,镇属事业单位(公司):

   《吴泾镇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经2024年12月30日吴泾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

                                                                                                                                                             2025年1月11日

 

 

 

 

 

 

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保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教育成果,与时俱进,务实担当,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一)经济发展平稳向前。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4.5亿元,连续4年破百亿,其中镇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完成区级地方收入38.2亿元,其中镇本级完成8.9亿元,镇本级区级收入中非房产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2.7%。预计全年各项产业指标:全镇(含紫竹)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3亿元,其中镇本级完成113亿元;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完成64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亿元;服务业营收完成326.46亿元;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全年完成企业纳统45家,贡献经济规模68亿元。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产业要素集聚升级。全力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深化与高校、紫竹、大零号湾集团联动,承接要素溢出,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及项目落地。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华谊中央研究院、华东师大科技创新孵化基地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功能平台陆续成立。组建民用航空、养老科技、能源材料产业专班,招大引强,加快要素集聚。中航机载总部、共性系统分中心等9家单位落地,贝斯美、摩尔家新材料研发中心投入使用,智像医疗、大头阿亮等15家企业入驻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莲花盛开产业社区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森马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完成天研发中心项目桩基施工,莲谷园区工业上楼项目进入市级评审。莲花盛开产业社区税收4.5亿元。

(三)招商引资量质提升。发挥链主型企业引领作用,成立衣恋中韩产业园服务专班,引进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导入系提达此、步美十美等一批韩国企业资源。东久新宜闵行产业园正式招商运营,园区去化率达到3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和清丞新材料联合举办物质科学专题沙龙。坚持走出去招商,先后赴北京、深圳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银发壹族、中进医疗、艾雨文承等项目落地。新增企业905户,重点项目56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个、区级重点项目11个、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全年投资促进主要指标。新增营业收入15亿元,累计有效投资额30亿元。

(四)营商环境加速优化。召开经济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夯实经济工作保障基础。推出“泾管家”经济管理系统,打造“一个窗口+四大业务功能模块+二个智能化功能”,实现企业服务方式信息化、工作内容具象化。全面推行“一企一员”专属服务管家制度,送达重点企业“服务包”370个,诉求解决率100%。完善《2024吴泾镇投资指南》。举办各类涉企服务活动11场,扶持企业248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壮大高新企业队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632家,专精特新企业26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3家。甄十信息科技、稷以科技、云轴科技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吴泾镇获评闵行区数字化转型典型区域。

二、城乡发展不断提速,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一)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轨交23号线、19号线车辆段动迁腾地,配合做好轨交15号线南延伸建设。完成花厅、江川东路站结建区等土地出让。推进紫竹14号地块、兰香湖高品质酒店土地出让和瑞金医院闵行院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土地划拨前期手续。中航机载、保利光合上城部分竣工验收。实现兰香输变电工程、上海交大闵行北校区未来技术策源创新区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宁德时代、航电基地等建设进度。完成紫竹研发二期7条市政道路建设。实现紫竹半岛区域第一批3条市政道路开工。紫竹半岛区域8条市政道路前期手续按时序推进。象屿招商公园1872、保利光合臻园、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

(二)生态治理逐步深入。获评上海市标准化乡镇(街道)林长制办公室。完成林地林木权属调查工作。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上海市环保例行督察问题整改。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六个专项行动。积极推进和平村创建上海市森林乡村。和平村白洋河、兰香湖等7条河湖获评闵行区2024年幸福河湖。完成入河(湖)排污口第一阶段问题整治。持续推进吴泾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森林半岛河治理,推进蒋家港、乐道浜整治等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857家单位雨污混接普查工作。累计巡河935次,开展河湖集中整治18次。市政管网抽检合格率达标,水质优于Ⅲ类河湖断面比例100%。

(三)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推广应用村级“一村一方案”治理模式。完成150户“美丽庭院”创建,扎实推进“净厕、净地、净宅”攻坚行动。和平村试点创建上海市水美村庄。健全宅基地巡查制度及“一户一档”数据库。燕秀公司成功创建区级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完成星火村通海路道路积水点改造。英武村第一村民小组完成撤制。启动虹梅南路4916弄65号、68号地块、北吴路508号、剑川路55号等一批集体经济增收项目,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0%。增量物业长效增收机制平稳运行,推动金领谷招商去化和开发管理,园区完成税收3.1亿元

三、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城市运行安全平稳

(一)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完成尚义路、广南路道路中修和永德路、曹家塘路等3条道路人行道品质提升。启动虹梅南路沿线景观灯光工程。建设道路公共停车泊位103个、新增社会共享停车位250个。创建“泾彩永德生活圈”高标准保洁区,完成16条道路废物箱投口改造。启动“三高两区”农民集中居住上楼工作。完成土地减量化立项及验收各16公顷。共和村、星火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认定上报审批。做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准备。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前期手续。完成2座“沪尚回收”惠民服务点、2个垃圾分类区级精品小区建设。编制2024年吴泾镇城市体检报告,完成镇“体检画像”自查。吴泾镇入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

(二)治理水平提档升级。完成中纪委督导组关于星乐路周边环境及动迁问题整改,做好临时便道启用准备。聚焦“一量四率”,“12345”热线办理质量位居全区前列。持续推进“一网统管”,拓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场景,完成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慧政务公共服务建设,民生服务窗口接待14.54万人次,办结业务14.03万件。探索新型居住社区治理模式,成立“商发产业社区居委会筹备组”。万科青藤、广南星园居民区完成首次居委会选举。开展非居改建长租公寓整治。优化龙吴路区域生态智能化管理,常态化开展龙吴路沿线扬尘专项治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径,构建群防群治工作网络,发动平安志愿者开展日常巡防守护1.8万余人次,住宅小区、村宅入室盗窃“零发案”。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群众初信初访解决率100%。新增违法建筑处置率100%。

(三)安全底板有效夯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指导1500家次企业开展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技能培训、应急逃生演习。持续推进打通“生命通道”和“拆窗破网”行动,拆除影响灭火和救援逃生的障碍物1286处。制定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综合整治方案,新建充电端口5935个。开展燃气安全宣传42场,免费更换燃气软管9000余户。修订吴泾镇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重新梳理完善区域12项应急预案。开展多轮次厂房仓库消防安全综合整治,排查整治500平方米以上厂房仓库单位423家。做实做细各项防汛防台工作,安全度过台风“贝碧嘉”等极端天气。

四、社会事业向前发展,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一)基础保障坚实有力。启用2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配置“易就业”智能终端,成功为1581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广南星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完成现代苑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建设。改造升级宝秀路社区长者食堂。完成3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51户为老服务“一键通”应急呼叫、55户家庭适老化改造等项目。完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迁址和星宝屋建设。帮扶困难群众4.9万余人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380余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380万元。深入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持续推进“老吾老”项目。开展“1574”社区达人可持续参与基层治理培训。

(二)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吴泾小区老旧工房成套改造项目完成三个100%,即旧改居民100%签约,46幢房屋100%签约,扩建施工居民100%外搬,完工11幢,得到市级领导肯定。“美丽家园”综合修缮项目完成2幢房屋试点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新增签约37台、开工25台、完工31台。“阡集·创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紫巢文兰租赁社区投入运营。筹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500张。完成8个小区智慧家园系统建设。新增6个小区智能电动自行车棚20组,7个小区166栋楼完成电动自行车梯控装置安装。为887户独居老人家庭安装烟感报警器。

(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成吴泾镇紫竹科学园区09A-08A地块幼儿园、09A-09A地块小学方案设计。完成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和塘湾中心幼儿园特教班设置。原友爱实验中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合并成立华东师大附属闵行永德学校,并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上海交大附属闵行吴泾幼儿园正式成立。吴泾实验小学纳入闵行区实验小学集团。设立永德宝邸KDL社区儿童运动特色宝宝屋。吴泾社区标准化社区护理中心通过市级验收。开放闵行城市书房大零号湾馆,打造吴泾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社区学校评为上海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成功举办“今·致生活”2024大零号湾艺术季、“扬帆兰香湖”第六届上海帆板大师赛、“浦江第一湾·闵行第一跑”欢乐健康跑等文化体育活动。扎实做好妇女儿童、国防、退役军人、双拥优抚、机关事务、科普、档案、保密、助残、红十字、民族、宗教、台侨、青年、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五、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年度全面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镇长办公会开展集中学法3次。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区人大建议3件,区政协提案10件。受理依申请公开案件9件,主动公开19件。完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9项。无行政复议纠错案件,依法调查答复检察建议书7件。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落实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相结合机制,更新完善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邀请33位人大代表参与镇长办公会议题审议,公众代表列席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议,力求各项决策更符合实际,更通达民意。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层执法监管等5大重点领域,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化预算执行,按照时间节点抓好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完成审计及调查项目33项,涉及金额26亿元。做好财政部关于财税优惠政策整治问题整改工作。

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镇政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以及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持续谱写吴泾发展的新篇章。

一、提升发展质效,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优化完善稳增长工作机制,研判调度经济运行。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领域,强链补链延链,“链”出发展新动能,实现区域经济能级跃升。加快推进九坤科技、丸菱贸易等项目落地。依托“泾管家”经济管理系统,健全完善统计分析机制,应统尽统,应纳尽纳。积极稳妥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合理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二)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积极融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深化与区生物医药专班及大零号湾集团合作,加快推进“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建设,配合做好常青工业园转型开发,支持华谊科技园(吴泾)升级改造项目。制定《吴泾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航空机载产业集群,推进机载创新科技公司注册落地,支持民机工程中心入驻金领谷,探索推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提速莲花盛开产业社区建设,推进森马改扩建、天研发中心和乔智科技项目。全力推动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建设,尽快出成果、出形象。

(三)着力构建营商高地。与华东师大合作成立“技术转移校友俱乐部”,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基础创新中心和时空智能研究院等重点策源平台建设。举办高端智造业出海专题研讨会,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强化培育孵化服务,开展科技创新券政策宣贯活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参与投资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基金及养老科技产业基金,协助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策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落地。支持“未来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成立,联动对接产业和创新合作,提供以“TR35”人才为核心的优质解决方案。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全面提升服务精准度和覆盖面。继续以商引商,提篮选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二、加快建设步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扎实推进建设项目进度。全力配合轨交15号线南延伸、19号线、23号线建设。加快共和村、星火村“城中村”规划调整,启动动迁腾地。实现宁德时代投产运营、中骏酒店竣工验收。推进瑞金医院闵行院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花厅动迁安置基地开工。完成兰香湖高品质酒店土地出让。推进元江路三小块土地出让前期手续。加快兰香、紫月输变电工程及周边项目进度。完成紫竹半岛区域第一批6条市政道路建设,推进紫竹区域6条市政道路前期手续。“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示范基地公共通道竣工通车。

(二)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扩大“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影响力。巩固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上海市环保例行督察整改成果,做好长效管理和回头看。深化绿化林业精细化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常态化巡林工作。完成新一轮美丽吴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全力推进俞塘、六磊塘水闸东移项目进度。完成入河(湖)排污口第二阶段整治。加快推进乐道浜等7条河道治理。深入推进紫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和平村水美村庄创建,打造亮点工程和生态宜居新地标。

(三)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扎实做好“三高两区”农民集中上楼工作。继续推进江海渔业社动迁。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区域、全要素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强化农村宅基地巡查机制长效管理。进一步夯实增量物业长效增收机制基础,导入优质资源载体,壮大做强集体经济。加快推进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做好村组撤制工作。

三、优化治理模式,确保城市运行有序

(一)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强化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协同处置,解决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完善“服务前倾、监督前移”的民生热线联动协调机制,源头降低重复投诉率。加强“一网统管”智慧管理,实现处置可视化、规范化。优化建筑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全程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继续探索商发新型居住社区治理模式和路径。推动平安客厅常态运作,完善多元矛盾调解模式。开展常态防范宣传,组建专职“反诈宣导队”。

(二)优化城市居住品质。谋划推进“道路+”工程,探索道路中小修结合微改造和微景观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慢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审批管理及规范设置。保持垃圾分类综合达标率95%以上。探索垃圾清运智慧线路建设。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共享绿地及口袋公园建设。实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工。做好市民健身中心开工准备。聚焦场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强化物联感知设备与大数据资源赋能公共基础设施。

(三)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积极开展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燃气等领域安全治理,着力推动有限空间、“三合一”、厂房仓库、电动自行车、长租公寓专项整治。推动居村消防安全自治,增设消防设施设备,加强微型消防站及应急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城市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强化桥下空间日常动态监管。梳理黄浦江沿线危化品和重点生产企业,实行“一图晓全域”智慧化全要素管理。

四、注重民生关切,加强社会民生保障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加大新兴行业岗位挖掘力度,建立健全劳动纠纷预防机制,提升零工市场维权站点及新就业形态调解室运行效能。开展欠薪治理专项工作。基本完成吴泾小区老旧工房成套改造和美丽家园项目施工,同步完成龙吴路治理微更新项目。启动5530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星宝屋站点运行服务体系。完成12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推进民生实事落地。初步考虑明年推进以下实事项目:

——实施1处地下车库维修改造;

——建设1处口袋公园;

——建设1处绿色共享空间和2处公共绿地;

——建设1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更新3个微型消防站装备;

——更新6处健身苑点;

——开设小学生爱心暑(寒)托班;

——实施一批“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

(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医疗服务网络,新建1个卫生服务站。做好学区化集团化示范性办学工作,继续导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院校优质项目资源。做好紫竹科学园区09A-08A地块幼儿园、09A-09A地块小学开工准备。统筹协调吴泾中学改扩建事宜。持续办好“浦江第一湾”特色文体品牌系列活动,扩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五、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一)继续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矢志不渝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决策部署,把忠诚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中。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抓好法制宣传,营造法治社会良好氛围。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其他各方面监督。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推进全覆盖审计。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

(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揪心点”问题。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将有限财力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紧盯民生实事项目进度,扎实推进旧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抓好政府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巩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成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担当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回头看”,加强督查检查考核,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中共吴泾镇委员会党政办公室          2025年1月11日印发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