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捷准入退出1、全生命周期网上办。 拓展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范围。 解读: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全面推行内、外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变更全程电子化登记,内资企业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网上办服务。 2、再简化材料便捷办。 (1)扩大闵行区标准化企业住所库(“闵址汇”)入库类型及应用场景。 解读:优化闵址汇操作流程,扩大入库类型及标准住所覆盖面,拓展市场主体办事业务应用场景,实现申请人、住所管理方尽享改革红利。 (2)推行总部型连锁食品经营企业便利化许可。 解读:经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审评通过进入“许可便利名录”的连锁企业总部,其闵行区门店在新办、延续、变更时可享受精简申请材料、免于现场核查、缩短审批时限等便利化措施。 3、促个体发展集中办、掌上办。 (1)探索实施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模式。 解读:实施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举措,积极与社区对接,支持社区提供场所作为登记疏导点,安排专人服务管理,帮扶社区内从事居民生活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 (2)优化个体工商户移动端“云办照”流程。 解读:优化“随申办”闵行旗舰店个体工商户设立“云办照”流程,使申报界面更友好,提示更智能,操作更简单,为申请人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体验。 二、政策服务提质 4、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 解读:自2023年7月1 日起,在“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功能和专用信用报告开具功能,用以证明自身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相关领域有无违法记录的情况。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开具证明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5、全面推进“闵厨亮笑”行动。提升商业综合体内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管理状况动态等级良好率(即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栏“笑脸率”),实现对消费者“笑脸相迎”。 解读:结合实际,制定2023年度“闵厨亮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和工作进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做好组织发动,通过专题培训、集中或分级培训等方式,对全区商业综合体餐饮单位及综合体管理方相关人员开展专题动员和业务培训,强化日常检查,全面增强全区商业综合体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笑脸率”的大幅提升。 6、全面推广“电费小程序监管平台”应用。促进非电网直供电主体建立电费管理电子台账,帮助终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享受优质的电价服务。 解读:“电费小程序监管平台”依托“国网上海电力”微信公众号,进入小程序后可以选择不同角色“我是转供电用户”、“我是终端用户”或者“我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员”进入操作。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非电网直供电主体通过操作“主体缴纳电费信息”、“主体与终端用电详情”、“主体与终端信息维护”等内容,形成规范化的电费管理电子台账;终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陆后可全面了解自身用电情况,享受优质的电价服务。 三、监管执法增效 7、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解读:进一步完善闵行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机制,扩大联合抽查的领域范围,降低对优质、无违规企业抽查频次,对同一检查对象实现“进一个门、查多项事”。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实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8、扩大食品安全视频监控覆盖面。整合对接现有食品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与食品经营许可、监督检查、食品抽检、食品信息追溯等监管系统对接,加快融入“一网统管”。 解读:在餐饮后厨推进“闵厨亮笑”的基础上升级智能分析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抓取违规行为,自动推送违规信息,有效合理地分配执法力量,并将监管信息,食品抽检信息,食品追溯信息等数据关联,进一步丰富企业画像,推进对餐饮企业的分级分类监管,加强主体自律。 9、深化“互联网共治平台”应用。以全程网办形式在线高效办理网络交易领域的投诉举报,帮助闵行全域电商经营企业“一次都不用跑”。 解读: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闵行区互联网共治平台”,旨在打通政企数据链路,帮助注册在闵行区内的阿里平台(淘宝、天猫、1688)店铺企业在线全过程办理投诉举报,减少企业负担,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效能。 10、加强执法包容审慎。落实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免强清单等规定,对符合规定的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免罚。 解读:为促进闵行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一、二、三)、《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和《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符合规定的市场主体实施免罚,实现执法闭环,激发企业活力,让经营者真正感受到闵行的“执法温度”。 11、探索智能云办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案件在线调查,提高行政效能,减少企业的跑动和办理时间成本。 解读:通过在线视频通讯、语音转文字等技术手段,实现案件当事人配合在线处理、执法人员在线调查取证、行政执法程序各流程环节在线完成,利于减少当事人交通在途、住宿等运营成本,同时降低执法部门行政成本及行政风险。 四、知识产权保护 1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等专项整治,加大对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解读:以创建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为重点,聚焦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等各类专项整治。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加大对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3、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大厅,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解读: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区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布局,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大厅,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 14、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和维权援助工作站的指导建设,联合区司法局强化调解志愿团队管理,联合区法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诉前调解。 解读:加强对莘闵留创园站、紫竹站、零号湾站、莲谷站、知识产权协会站、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站等区内6家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以及紫竹和临港浦江2家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工作站的指导建设;联合区司法局强化调解志愿团队的管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和维权援助能力,主动接收市知识产权局分派的纠纷调解任务;联合区法院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调解,推动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相互衔接。 15、推进全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工作。与检察院、法院、知识产权协会及专业律所强化协作沟通,组建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团队,推动形成全区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解读:充分发挥莘庄工业区商业秘密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沟通检察院、法院、知识产权协会等资源,提升紫竹、零号湾的商业秘密保护创建积极性,借助高校、专业律所的资源优势,推动组建商业秘密保护专委会。同时,在区内7家区级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对标创建标准鼓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示范评比,力争新创建一批市、区两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全面构建全区商业秘密保护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