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袋公园的建设背景 口袋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是面积较小的小游园、小微绿地等的统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成为市民的普通期盼。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也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公园”。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提出,在 2022 年推进全国建设不少于 1000 个城市“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 一个个精致、美观的口袋公园,让更多人健身锻炼、亲近自然有了好去处。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二、口袋公园是“十四五”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海2035 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上海市贯彻《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计划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建设口袋公园及环城公园带,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以绿化软实力助推城市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打造比肩伦敦、纽约、新加坡等全球城市高标准、高质量、具有鲜明特征的城乡公园体系。口袋公园是城乡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口袋公园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是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的重要内容。口袋公园的建设对于丰富城市景观、提升美化城市环境、增强社会稳定性、提升民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是丰富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 口袋公园是一种小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通常建立在不同层次或少使用的城市土地上。因其灵活性和可用性,口袋公园可以为城市景观增添新颖、有趣的元素,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户外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口袋公园能利用废弃场地,在城市中未被利用的小块土地上建造,增加绿化和树木,提供栖息和食物的地方,从而吸收污染物和降低城市温度。 口袋公园大多是小面积的“点空间”。虽然在城市景观中体量不起眼,但从使用频次看,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街角的绿地景观、楼宇间的小花园,到社区里的健身区域,其就近布局、简约时尚的开放空间特点便于使用,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让市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口袋公园能促进社交互动。是城市社交的场所之一,人们在此可以结交新朋友、参加公共活动、共享公共资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四、建设口袋公园是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同时也是在见缝插针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口袋公园”的建设和改造,通常会结合周边诉求,或让当地卫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或为附近居民增加急需的配套活动设施;或注重融入历史和建筑文化,赋予小微绿地以文化内涵;各主题的口袋公园已慢慢成为各区域的地标。 上海市、以及各地的实践证明,口袋公园不只对城市的小空地做简单修饰,而是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在强调历史文化、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等前提下的“精雕细琢”,形成集休闲游览、文化体验和运动健康于一体的开放空间。这是口袋公园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五、建设口袋公园是实现宜居宜业闵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2000年以来,闵行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人居环境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生态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区绿意盎然,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2009年6月,闵行区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区县被正式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区,努力建设百姓期待的幸福家园、环境优美的绿色城区是闵行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城市中建设口袋公园能够进一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供便捷的功能配套,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休闲、健康、运动等活动空间,方便市民全天候就近使用,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对于提升城市面貌、公共空间品质,完善城乡公园系统,打造生态宜居美丽闵行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可实现最普惠的生态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