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海市闵行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区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5年3月6日

    根据《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疾控综传防函〔2024316号)、《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国疾控综传防函〔20252号)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立足闵行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辖区内传染病防控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全面构建区域传染病综合防控机制,完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体系,补短板、扬优势,推进公共卫生现代化,不断提高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韧性,打造卫生共治的闵行模式

       (二)工作目标

    巩固我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优化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以传染病防控小切口,推动区域创新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取得大突破。

    至2025年底,传染病防控四方责任有效落实,实现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转,三公(工)协同流调机制畅通,区域传染病防控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体系基本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协同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至2026年底,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巩固,区域传染病防控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模式全面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传染病应对能力明显增强,促进消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威胁。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支撑,促进创新推进系统科学

         1.秉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组建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党对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领导,依法落实政府、部门及属地的公共卫生责任,区政府牵头成立闵行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卫健委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社工部、团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区农业农村委、区闵行分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医保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局、区数据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分管镇长(主任)以及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领导组成,负责统筹全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整体规划,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建立联络员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各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在传染病综合防控各环节中的协同,推进将传染病综合防控机制创新融入各部门、街镇相关工作。完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不同风险情景的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

        2.服务一南一北发展战略,组建防控工作联盟

    贯彻落实闵行区委、区政府一南一北重大战略部署,依托区内两大紧密型医疗集团成立传染病防控联盟,组建联盟工作专班,由紧密型医疗集团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牵头医院分管副院长和疾控监督员担任副组长,成员由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等单位人员组成。以重点传染病(丙肝、结核病)单病种为工作切入点,以紧密型医疗集团牵头医院为龙头,完善医疗卫生机构间、机构内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模式。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为依托,持续推进区域公共卫生检测网络建设,成立传染病检测联盟,推进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实验室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协作联动,提高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检测识别能力。

        3.注重试点创新专业科学,组建多学科专家库

    依托市、区及高校资源,建立闵行区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专家库,涉及学科覆盖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医疗管理、卫生政策、卫生经济等多个领域,积极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为传染病防控的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采取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的方式,对试点建设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估,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4.确保工作推进有序,落实足额投入保障

    完善传染病防控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足额安排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转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经费,保障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和物资储备经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传染病防控所需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完善医保资金的应急救治保障,强化社会多元化投入对传染病防控的支持。

    (二)强化固强补弱,提升区域防控治理能级

         5.提升疾控核心能力,建设市级区域支持中心

    持续推进疾控领域强基工程,加速区疾控中心异地重建项目开办搬迁进程。进一步推动区疾控中心(卫生健康监督所)职责整合,促进疾病防控和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融合。以市级区域支持中心建设为目标,在市疾控中心业务领导下,聚焦疾控核心职能,着力推动实验室检测、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与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智慧化建设、学科人才发展、健康科普、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和协同联动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强化市区联动、区域协同。

        6.强化医疗机构职能,推进医防协同融合

    织密织牢区域内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依托市级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重点专科传染病诊治中心(IDC)建设带动区域内专科诊治能力提升,强化传染病区级诊治中心和后备定点医院的功能。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加大对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防控职责的监督执法力度,规范落实国家和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落实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肠道门诊及其他传染病门诊工作规范,有效发挥其疾病发现与吹哨作用。优化辖区预防接种门诊布局,推进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化、智慧化。探索社区慢性传染病医防融合门诊规范建设与管理,推进重点传染病多病共防”“多病共管融合模式。配优配强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队伍,优化完善派驻巡查工作模式,督促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

        7.夯实基层治理网底,促进网格化卫生共治

    实施区级、社区级传染病应急处置队伍动态管理,组建区级、街镇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应急处置队伍,强化应急处置队伍的硬件配备与能力建设。完善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强化委员会成员作为基层应急处置后备力量的培训管理。依托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将健康服务与卫生治理融入综合网格,统筹协调网格内居民区、楼宇、园区、街区、单位等治理主体力量,形成网格化卫生共治态势。

    (三)强化机制完善,推动协同融合创新突破

        8.总结巩固有效做法,推进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疫情防控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强化区内联动与外部协作。在闵行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依托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健康副校(园)长、卫生治理沉网进格”“无结核社区建设、区域内传染病临床诊疗网络建设等为抓手,加强各部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以及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联动协同。基于区域地理特点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在市疾控局、市疾控中心业务指导下,加强与机场、铁路管理部门及海关的联系沟通,强化与松江、徐汇、长宁、青浦等毗邻区的联络协作。积极动员与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形成全民参与、多病共防的良好氛围,共同筑牢重大传染病群防群控防线。

        9.关注协同融合实效,建立科学评价引导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紧扣试点城市协同融合创新机制突破重点任务,注重传染病防控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实效,探索建立适合闵行实际的科学评价及考核引导机制。以传染病防控视角,应用国际通用量表工具开展部门协同情况评价,查找治理盲区与堵点,开展专题研讨攻克难点。建立覆盖医疗机构、专业站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工作评价制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对医疗机构过程质控与巡查结果应用,将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实绩纳入卫生健康系统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医务人员个人履职情况纳入星级评定要求。在绩效工资核定与分配中充分考虑各类机构在协同融合创新机制突破中的贡献。

       10.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

    健全完善闵行卫生人才引育留用政策系统,推进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复合型卫生人才养成,落实卫生人才引进与使用激励扶持措施,不断扩大卫生健康(疾控)领域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储备人才资源规模。优化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机制,结合新时期公共卫生履职需要,对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人员开展能力测评,查找知识技能薄弱点,组织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操培训。探索建立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依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轮训、公共卫生人员轮训、医学继续教育等平台,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疾控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公共卫生人员临床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引导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医防协同融合工作理念,提高岗位胜任力。不断健全区级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完善星级家庭医生、星级公共卫生人员评定与绩效激励,提高医务人员开展医防协同融合工作的职业认同感。

    (四)强化全链条协同,提高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韧性

        11.建立多源多要素疫情风险监测机制

    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落实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等在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部署应用,夯实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落实重点传染病人群筛查。强化教育、民政部门、市场监管、公安所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聚集性发病和可能引起传播风险的传染病事件通报。关注传染病相关监测异常信息、疫情通报或舆情通报,提高对风险信息的敏感性。依托全区多格合一片区网格,将卫生治理职能与力量编入网格,与片区内的街区、社区、园区等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延伸传染病风险监测触角。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传染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机场、铁路管理部门及海关的联系协作,强化传染病疫情风险信息联动监测与信息共享。

        12.建立多维度信息分析与反馈利用机制

    强化对多源汇集疫情风险信息的分析利用,规范开展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加强与毗邻区协同,提高传染病疫情预警与风险评估结论的专业性、科学性与预判价值。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展多部门联合评估,提高部门协同效率。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定期会商制度,加强对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传染病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风险因素监测和院感事件的研判会商。畅通传染病预警与风险评估报告反馈机制,提高疫情风险监测信息对医疗机构的反哺作用,加强预警信息与专业指导的衔接应用。适时发布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及社会民众的传染病防控提示,强化与教育、民政、宣传部门及各街镇(莘庄工业区)的防控协同。

        13.建立多部门、多机构协同处置机制

    着力推进区级传染病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和区疾控中心应急作业中心(简称疾控EOC)建设,与市级疾控EOC联动,实现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的市区协同、实时响应和数智化应用。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与区疾控中心在传染病发现报告、患者诊疗救治、防控措施落实中的协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卫生健康(疾控)、公安、数据、通信等部门在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及风险对象轨迹追踪、信息协查、通信排查中的协同,畅通三公(工)协同流调机制。加强卫生健康(疾控)、教育、公安、民政、市场监督等部门在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措施。依托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多格合一片区网格治理主体,以及居村公共卫生委员会等基层力量,落实传染病风险人群与风险场所的排查管控。

        14.建立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群防群控机制

    依托健康闵行建设,持续强化市民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结合世界卫生日”“全国疟疾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卫生周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型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疾病防治知识技能及相关政策宣传。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人才建设,积极挖掘培育传染病防治科普大咖,发挥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传播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强化社会动员,充分调动居(村)委、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控合力,营造科学防病治病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2412—20254月)。组织制定闵行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议,部署任务。

    (二)实施阶段(20255—20266月)。结合区域实际,各责任部门、单位根据实施方案,对照任务内容和时间节点,落实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各项工作。

    (三)评估总结(20267—202612月)。对试点城市建设和试点医院建设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提炼试点工作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全区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整体规划,协调落实相关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措施。强化进展督导,开展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调攻克难点堵点,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大保障力度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健康领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落实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控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数智化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健康核心竞争力。

    (三)强化区域联动

    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卫生健康(疾控)、应急、教育、民政、市场、公安、数据、医保、宣传、财政等部门、属地街镇以及区内市级医疗机构的信息互通与工作协同。在市疾控局、疾控中心指导下,加强与机场、铁路、海关及毗邻区的协作交流。

    (四)强化考核激励

    建立健全工作评估与评价激励机制,通过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综合评价,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升工作效能,确保医防有效协同、充分融合,真正为闵行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