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颛桥镇建设示范性学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来源:颛桥镇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根据《上海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沪教委基[2023]15号)、《关于闵行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闵委发[2023]6号)、《闵行区建设示范性学区和集团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在紧密型学区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学区各学段、各成员校共建共享及优质资源引领辐射,持续优化颛桥教育生态,加快建设教育强镇,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优质资源共享、教师有效流动、一体化评价为重要抓手,完善学区管理及运行机制,提高学区治理能力与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营造良好的学区发展生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颛桥镇学区自2017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秉持“紧密合作、优质共享、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在区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各级名校名师和专家们的引导带教下,经过2轮建设,逐步完善了一系列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已形成“1个牵头校引领”“3个学段轮值校负责”“外引内培”“项目化推进”的学区架构,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雁阵”模式初具雏形。

(二)优势分析

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所(45个校区),包括3个托育园、19所幼儿园、12个中小学、1个中职校、1个社区学校。近7年来,颛桥镇在闵行区办学绩效评价工作中获得综合发展奖的学校从2016学年的8所提升至2022学年的16所,优秀学校数翻倍增长。2022学年的优秀比例占考核学校的84.2%,比上学年增加2个,增长10.5个百分点。

 

 

学区骨干 教 师

骨 干 教 师

类别

区后备

区新秀

总数

占比

2021

5

63

113

21

170

372

29.29%

2022

5

64

113

21

172

375

28.15%

2023

5

72

125

19

178

399

30.50%

 

学区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工作室

学科带头人

工作室

类别

总数

占比

区名师工作室

市名校长名师培养

学区工作室

2021

 

9

9

0.71%

4

4

3

2022

 

8

8

0.60%

10

4

3

2023

 

9

9

0.69%

10

5

5

 

学区教师流动情况

类别

成员校流动总人数

占比

骨干流动

占比

高级教师

占比

2021

88

20.47%

38

43.18%

11

12.50%

2022

96

21.33%

37

38.54%

15

15.63%

2023

100

21.51%

44

44.00%

19

19.00%

 

学区课程共建

类别

共建课程数量

特色课程

输出共享课程数量

受益学生数

2021

18

39

32

17539

2022

15

49

39

6732

2023

24

52

44

18664

 

学区教学共研

类别

合作教研主题

合作教研次数

跨校带教人员

公开教学(节)

2021

8个学科共同体

69

267

123

2022

8个学科共同体

101

315

82

2023

16个学科教研联合体和9个长程特色课程

89

287

148

 

学区资源共享

类别

创新实验室共享次数

图书馆共享次数

体育场馆共享次数

其他场地

2021

14

23

856

137

2022

15

44

124

48

2023

21

51

1264

172

(三)存在不足

一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有待提升。我镇目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52.7%,与《闵行区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80%还有一定距离。二是部分校(园)校舍环境有待改善。如田园都市幼儿园、北桥中学等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存在安全隐患,校园设施老旧,需进一步盘活资源,加大对校(园)修缮及内涵发展的持续投入。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建设成为上海市示范性学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名教师、育好每一位学生”为核心理念,基本形成学区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校际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提质高中教育示范性高中创建的力度,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更加充分,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长效治理体系

1.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学区化办学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探索基于学区化办学的党建工作组织形式,融入颛桥镇区域化党建五大片区,建立学区党建工作联盟,推进学区各校(园)党建一体化,提升各校(园)的党建工作质量,促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定期开展“党建一体化”督导评估,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优化学区结构布局。修订学区建设工作章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区制度“废立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持续做好学区办公室的人员保障、待遇保障,发挥学区办公室常设管理机构的协调功能;完善组织架构,逐步扩增学区成员校,增添新生办学活力,发挥优质资源带动效应,依托红色文化特色课程,提升学区办学品质。

颛桥学区管理网络图

图1.png


3.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学区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等提高学区管理效能,整合师资、课程及各类优质资源,扩大横向学习和共享的覆盖面。优化“外引内培”体系,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办学”成效,健全工作例会、课程统筹、联合教研、教师流动、考核激励等制度体系,推进学校自愿、平等、紧密合作,实现教育责任共担、发展成果共享。

4.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功能,加强课题共研、项目共建等医教结合尝试,继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进学校镇域公民办学校全覆盖,试点性别意识教育6年级全覆盖。建立学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为学校提供“儿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持证培训平台,提升专兼职心理教师能力水平。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为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亲子关系指导、代际关系调适、法律法规宣教、科普知识宣传、日常关心关爱、心理危机干预、临界行为预防、父母个体成长共九大类专项服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全方位、全龄段、全过程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生态圈”。至2025年,学区成员校100%建立家长学校,100%完成AED布局及救护培训。

(二)促进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5.加强教师流动管理。以“一体化办学”为依托,项目化推进为抓手,建立学区教师分层分类数据库,实行学区内互补代课、跨校兼课、学区带教等交流轮岗措施,持续优化“一体化办学”校(园)的多形式、多渠道“组团流动”。至2024年,校际交流轮岗教师人数达到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20%。至2025年,力争校际交流教师人数达到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2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

6.深化师资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名校长培养工程、名师基地、骨干培育基地、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心理健康工作室等资源,增强学区教师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发挥名师名校长在学区内的带头作用,提升集群式师资培养模式的专业引领。提供教师外出培训、研学及实践机会,学习借鉴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区参加培训的,经学区申报,区教育部门批准,计入校级培训学分。

7.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每学年组织一次义务教育阶段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竞赛和学前教育段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促进中青年教师整体教学素养的提升。总结学区干部、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帮助、指导教师著书立说,形成教育思想。至2025年,出版1组学区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

(三)加强课程教学共研共享

8.优化课题引领模式。在原8个“学科共同体”的基础上,增设学前教育段“生活”“游戏”“学习”“运动”四大板块、小学学段“道德与法治”“综合主题活动”“体育”三门学科、中学段“道德与法治”“体育”两门学科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形成16个“学科教研联合体”,进一步完善“教、学、研、训、评”一体化的“学科教研联合体”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新课纲、新课标的研训,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学科“小初衔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和研究。

9.设立精品课资源库。挖掘、培育学校课程的校本化和生本化建设,创造性地整合校本课程、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盘活课程实施的形式,建立学科间横向整合、学科内纵向联系、校内外有机融通的课程体系。发挥“一校多品”辐射引领作用。至2025年,学区信息化平台分学段共收录50门校本精品课程。

10.探索数智教育赋能。全覆盖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推广普及田园外小“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项目,建设基于数智云脑的学生个性成长及教师专业发展场景。调动社会力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加强对科学领域课程共通性素养的培育。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工智能观,构建AI背景下的健康教育生态。开设无人机教师培训项目,参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科创教育项目,推动中小学科学实验室“一校一室”建设。

11.持续擦亮特色品牌。通过盟主校引领、成员校全覆盖,推进幼、小、初、高、长“五阶递进”模式(学前意识启蒙、小学基础认知、初中能力挖潜、高中职业规划、长者价值提升)。充分发挥颛桥剪纸等非遗文化、吕凉工作室、颛桥十景、毒品预防教育馆,以及劳模进校园、行走光华路“大思政课堂”等学区优质资源,建设并共享颛桥特色高质量长程课程,成熟一门、共享一门,门门有纲要、门门有成效。至2025年,建成9门特色长程课程体系,实现“一条龙”贯通式培养。

(四)推进教育资源统筹共享

12.统合实践体验资源。依托党建联建平台,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参与学区建设实践,重点打造学区“科创农艺”实践基地,用好镇域内“中心村生态示范区”、东富龙等各类重点企业、特色园区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基地,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艺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以西南工程与光华创意街区“产教融合”优秀经验为基础,依托北外田园高中“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教研基地”,试点建设“产教联合体”。至2025年,完善《颛桥镇中小幼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指南》的编制并动态更新,上线电子地图及在线打卡功能,实现场馆资源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管理,提高资源共享率和师生受益面,提升学区资源管理效能。

13.挖掘银龄名师资源。贯彻落实“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逐步建设银龄教师遴选、使用、考核机制,依托优秀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发挥名师专业示范引领与榜样作用。至2025年,建成3-5个“银龄名师”工作室。

14.促进理念文化共生。强配置,优布局。对照新五项标准,实施校园微更新,逐步提升校园环境和空间建设。至2025年,完成中学个性化学习空间全覆盖建设。凝练学区文化,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学区文化引领成员校共同发展。用好“颛小鹤”及各校园IP形象,强化文化育人,深化学区特色项目“君莲杯”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探访实践活动内涵,扩大其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影响力。积极搭建师生学习成长交流平台,每学年组织12场学区师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发展交流展示活动。善于总结成员校办学优秀案例,强化学区各校(园)的信息交流、共享,发布每月一期《颛桥学区简讯》,至2025年,推出3本合集。

(五)完善集群考核评价制度

15.外引内培组建专家团队。聘请市、区教育专家,邀请学区名师名校,组建示范性学区建设专家组,重点指导学区组织运作与管理、师资队伍共享共建、课程共享共研、教学资源共享统筹、办学特色和成效等方面的内容,争创示范性学区。

16.优化多元考核评价。建立教师流动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将流动教师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表现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绩效工资分配、表彰奖励、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在区教育局对学校绩效考评和闵教院对学生学业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积极融入示范性学区建设,起辐射引领作用,成效显著的成员校,予以专项经费扶持。

五、推进计划

(一)梳理完善,构建支持体系2023年) 

1.总结提炼前两轮学区工作经验,分析优势和不足。成立示范性学区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多部门力量,将示范性学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纳入颛桥镇人民政府2023年度重大决策事项,对学区新一轮规划进行初态评估,面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提供论证意见。

2.健全学区管理、支持和服务体系,修订完善学区建设工作章程,优化更新保障学区成员校紧密合作、示范性推进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全力推进,申报区级示范2024年)

1.聚焦优质资源共享和缩小校际差异,定期开展示范性学区建设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镇域形成争创高质量学区的良好局面。

2.重点在师资流动、课程共享、资源统筹等重难点问题上,以项目化形式推进。对标区级评估指标,申报区级示范性学区。

(三)总结提升,争创市级示范(2025年)

1.总结区级示范性学区申创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发挥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诊断性、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学区各项机制,形成稳定的示范性学区生态。

2.对标对表梳理典型工作经验,开展学区建设成果交流展示,学区办学效益进一步凸显,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力争申报市级示范性学区。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顾问,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学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镇党建办、党群办、社事办(教委)、财政所、党群服务中心等部门,及各校(园)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学区办公室,负责制订推进示范性学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落实支持学区建设的政策,定期召开学区建设的联席会议,重点解决学区建设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街道明确学区办管理条块,职责权限,学校设立学区工作联络员岗位,全面配合学区工作方案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改进等环节。

(二)制度保障

建立《创建示范性学区工作专项指导实施评估》反馈机制,召开学区办“创建示范性学区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下达“行动计划”实施的具体内容,将计划分解到各成员校(园);学校(校)每学年(期)按照年度规划目标制定并实施计划,自查自评,改进工作,学校组织目标完成情况检查评估。定期召开学区联席会议、社区代表座谈会,征询各方面人士对学区办学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根据是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积极争取各方对学校的支持,不断完善和完成本规划。

(三)经费保障

每年安排好学区建设专项经费,采用“项目化”拨款的方式,重点用于整体办学所需要的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场地建设、专业资源引入、展示交流等项目支出,保障学区各项工作(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实施。加大教育研究经费的投入和现代化管理,搭建平台,优先鼓励落实“教师有效流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区域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建设经费投入;根据学区的发展逐年增加学区品牌宣传经费,为名教师打造工作室,编印专著等。

(四)评估保障

紧紧依靠专家组及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院等专业指导,开展基于示范性学区发展的各类教研、德研和科研活动等主题评估,建立内外支持机制,提升学区内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每年对学区各成员校工作开展评估激励,实现以评促建、以评提质的目的。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