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政策解读(草案)
来源:古美路街道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一、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当前街道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历史节点,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闵行区古美路街道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单元,街道的持续进步五年发展规划不仅是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闵行区发展定位的基层实践,更是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科学编制《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既是对过往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五年发展路径的前瞻谋划,对于引领街道在新起点上实现“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改革创新再出发”具有纲领性意义。

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十二届上海市委五次全会及闵行七届九次会议精神,与上海市及闵行区的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以文化为魂、以品质为韵,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社区形象。

锚定2035年建成生态人文宜居安居之城最佳实践区的远景目标,着眼2030年,实现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提质、社会治理提效。率先打造“公园中的城市”示范标杆,着力推进服务消费升级、嵌入式设计产业孵化,力争成为服务消费和设计产业的“试验田”。加快推动适应人口圈层的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宜居安居的古美‘样板间’。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建成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会客厅”。将古美路街道打造成为链接新质生产力、富蕴城市烟火气的生态人文宜居安居之城最佳实践区。

三、重大项目

(一)莲花研发总部基地试验园

打造定制化高水准的超高纯聚合物合成试验室、超高纯聚合物加工成型试验室、超高纯聚合物分析检测中心及工程转化中心,建立高纯聚合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系统布局4+X技术工艺的开发和提升,建设新能源电池隔膜、人工植入关节、特种防护设施、芯片滤材4大类应用的工程化发展加速器。实现高纯聚合物特种材料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二)“魔法走廊”主题街区

有效承接哈利·波特制片厂项目的客流溢出效应,实现大区域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遵循“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生态共建”的核心原则,打造成为魔法主题综合文旅目的地。探索打造一处集城市家具会展、沉浸式英伦戏剧体验、爵士音乐文化等多重文化体验的文旅会商综合设施,彰显多元英伦元素,提升文旅会展产业能级。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地标品牌。

(三)古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

规划总用地面积3498㎡,总建筑面积8259.82㎡。项目总投资8234.59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门诊、办公、地下车库和后勤保障及配套辅助用房等以及相应的室外道路、围墙、绿化、给排水、消防等附属工程。

(四)城市家具公园社区建设

建设成为以城市家具为特色的森氧漫城、烟火宜居、艺术共融的公园社区。塑造公园社区典范,打造绿色为基的可持续社区,构建全域型多维绿色网络激活公园社区多元服务价值。体现城市家具特色,营造家具即媒介的艺术化日常,打造功能+艺术城市家具体系,构建家具智慧管理网络。形成城市更新样板,彰显市井烟火有机焕新,保留烟火气下的空间品质提升探索可持续更新路径。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稳经济助消费

一是发展社区小微园区经济,聚焦科技服务与文创设计,推进莲花茶城转型引入能源材料企业建总部,发挥牌楼智谷等园区孵化作用,办好“古美杯”大赛打造创意转化平台。二是打造文商会体旅融合消费街区,扩大“爵美魔都”啤酒节、“古美暖集”市集影响力,发展外摆和夜间经济,建设“魔法走廊”打卡街区,开展“文创+”活动,目标到2030年限额以上商品销售等总额年均增5%、“十五五”累计增25%。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构建“1+5+6+X”招商服务体系,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打响“优服至美”品牌,培育高企和专精特新,建数字化转型工作室精准服务。

(二)聚焦居民需求推进公共服务均衡提质

一是盘活存量设施,优先设置室内菜场等便民设施,改造闲置空间复合功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阵地。二是发展品质民生,推进社区食堂提质、适老化改造、菜市场升级融入品质业态,完善老年友好服务,提升“一网通办”效能。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等新建工程,夯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引导设施向居民密集区集中,社会化运营文体中心,试点错峰共享车位缓解停车难,深化均衡布局。四是做好重点人群保障,扩大独居老人应急设备覆盖,推广“椿萱堂”监护服务,精准帮扶特殊群体,创建残疾人就业援助中心。

(三)聚焦宜居生活打造时尚风美丽城区

一是推进“城市家具”公园社区建设,构建“一核两环三带四区五道十六园”网络体系,建设古美公园核心板块,串联七大功能空间,打造六大应用场景,分期提升街景风貌。二是加快“美丽街区”改造,推进风貌提质,含公厕改造、绿化覆盖率40%、林长制深化、行道树修剪及树穴改造全覆盖;规范商业管理,含外摆、智慧街面系统及店招广告整治。三是提升设施品质,实施桥梁“一桥一景”及外立面美化。四是完善长效管理,推进口袋公园数字化及便民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动态管理,规范非机动车停放与错峰共享停车,加强学校交通疏导,便民路段商户共治优化慢行系统,推出“银发护航”服务,增设智能过街按钮及休憩座椅。

(四)聚焦安全韧性筑牢城区发展根基

一是推进高效矛盾调解,打造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综治中心接待窗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二是提升数字治理效能,加快“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推动视频资源汇聚,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智能管理和街面“非现场执法”闭环处置,发挥数字优势提升政务服务。三是持续深化“平安矩阵”品牌,创建市民满意食品安全街镇,做实“三所联动”“平安客厅”,打造标杆调解工作室,强化人口服务管理,争创禁毒示范社区,深化反诈宣传,完善“平急转换”机制,提升应急响应与决策效能,全面提升治理水平,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五)聚焦社区治理持续深化现代化转型

一是打造示范引领社区治理体系,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基层法治建设,建强“法治观察点”“观察员”及“法治研究室”,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与矛盾多元化解。二是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强化审计监督与政府采购规范,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推进政务公开数字化智能化,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监督并改进作风。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片区网格联勤联动,依托12345热线预警介入和“非诉先处”机制提升诉求解决率与满意度,力争初信初访100%化解;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领域隐患排查及集中治理,实现市容乱象“动态清零”。

(六)聚焦文明实践持续深化城区建设

夯实文明实践阵地基础,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圈”设施布局,完善分中心功能、织密实践站网络、打造特色公益空间,加强数字赋能实现资源共享,健全阵地管理制度细则;拓展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发挥“古美·思想荟”理论宣讲引领作用,依托多元力量开展多样宣讲,打造“古小美体验官”品牌,在沿河地带嵌入功能并开展护河护渔等行动。

(七)聚焦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区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配合闵行区5G建设拓展社区重点区域覆盖,推进光纤入户,完成已建视频监控等物联网设施数据归集,规范新建设施并协助数字化一张图,探索智慧社区等示范点。二是完善惠民服务,落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数字化,试点“数字赋能”教学,引入口腔、儿科数字诊疗赋能基层医疗,滨水步行道布局智慧健身与健康监测工具。三是提升政府服务,整合平台、功能及登录入口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上架随申办、审批网上办理),完善评价体系精准采集服务评价数据。四是加强治理运用,建设主题数据库解决数据覆盖不全、重复采集问题并打通壁垒,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复用探索应用场景,提升精准治理智能化水平。

五、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价值

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城市家园党建,升级红色物业,形成古美模式。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依托党校及在线平台培养治理人才,完善激励考核与评价体系,落实“23355”干部梯队。强化数字赋能基层服务,优化服务流程,通过智慧平台整合资源,拓宽居民参与渠道,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管控社区设施,加强数字技能培训,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