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闵行区对口帮扶“十四五”规划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闵行区政府研究室、闵行区政府外事办公室、闵行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0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更好地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上海对内开放与合作交流“十四五”规划》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发展的基础及面临的形势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顶住“战疫”与“战贫”的双重压力,聚焦对口帮扶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协同作战、集中攻坚、持续用力,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6个结对帮扶贫困县(市、区)全部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我区脱贫攻坚工作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1.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始终围绕脱贫攻坚需要,重点关注受援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产业就业、富民安居等重点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援助资金投入力度,一大批优秀重点项目落地投产,一大批优质民生工程交付使用,受援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持续加大人才交流支援力度。始终把对口帮扶地区实际工作需要和闵行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紧密结合,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派到对口帮扶地区,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区派出党政干部52人,专业人才154人。坚持把扶智扶志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累计为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人才培训110批次6758人次,切实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继续壮大创新产业帮扶力度。始终坚持产业为先,积极组织动员一大批优质企业赴受援地投资建厂,共助推53家企业落地,实际投资额达37.1亿元,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1.17万人。重点发展一批对贫困户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其中“人均三亩桑,致富奔小康”被选为上海市精准脱贫十大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构建消费平台,开展扶贫助农直播带货,打造“消费+公益”精准脱贫新模式,累计采购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达4.37亿元,带动当地贫困人口3.45万人。

4.切实保障劳务输出协作服务。始终围绕沪滇劳务协作指标任务,出实招,下实功,与保山市、香格里拉市人社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通过“点对点”服务保障,利用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帮助结对地区开展远程视频面试以及网络技能培训,累计落实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1.1万人、转移来沪就业470人。“云嫂入沪”带头人香市女孩罗艳在悦管家成功就业的故事作为2019年上海推荐的三个事例之一在人社部会议上交流。

5.持续加大携手奔小康力度。始终坚持将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到基层末端,自2016年初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街镇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全区36家成员单位和百余家企业全面投入结对帮扶实践,结对帮扶47个贫困乡镇、362个贫困村。泽普县“四结对”帮扶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和新疆作为典型援疆案例予以推广,闵行区工商联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脱贫行动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6.持续加大实施社会公益行动力度。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各方配合、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动员、鼓励、引导全社会参与。累计开展教育、医疗、文旅、手拉手等各类活动517批次27.71万人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援助对口帮扶地区资金和物资累计约9245.09万元。社会公益扶贫全面推开并不断深化,脱贫成果持续扩大,对口帮扶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1.新形势下更好更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虽然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闵行区对口帮扶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工作机制,精准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发生的历史性转型,按照中央“四个不摘”,市委市政府“四个不减”和“两保持、三加强”的工作要求,聚焦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的短板问题,找准着力点,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帮扶机制,精准施策,使“当地所需”与“闵行所能”精准匹配、精准发力,坚决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按照5年过渡期的目标任务,在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聚焦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着力探索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2.进一步深化提升闵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新动力。未来一段时期内,闵行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承载和战略要地,更应该站在新起点上对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全力提升核心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闵行对口帮扶工作要找准闵行支援与对口帮扶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当前和长远角度谋划好两地交流协作,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市场、制度和人才等优势,把对口帮扶地区的延边开放优势、内陆开放优势与闵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好枢纽、平台和通道作用,积极推进双向互动、全面合作、共同进步、共赢发展的新局面,在服务全国、发展闵行中打开新局面。

二、“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方针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闵行所能”相结合,围绕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建强工作机制、深化结对帮扶,接续推进对口帮扶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提高,把落实对口帮扶与服务闵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推动对口帮扶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二)目标任务

在5年过渡期内,按照“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总要求,突出“巩固、拓展、衔接”主线,会同对口帮扶地区完善结对关系,拓展帮扶领域,突出帮扶重点,创新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实效,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执行,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聚焦产业协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等重点领域,聚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需要、脱贫群众获得感强的民生项目,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帮扶原则

——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基础上,实现受援双方帮扶资源更优调配,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立足当地、精准施策。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过渡期内由起步阶段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聚焦防止返贫,抓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短板问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帮扶机制,逐步转向重点支持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坚持全区统筹、聚力帮扶。巩固发扬助力脱贫攻坚的好机制好做法,坚持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领导小组总揽全局、统筹指挥,成员单位分工合作抓落实的“一盘棋”格局。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十四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上海市调整优化后的闵行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结对关系,有序做好云南新纳入对口市县的工作对接,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厘清职责界面,在5年过渡期内,聚焦新的工作重点,保持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和干部人才选派力度不减。兼顾对口帮扶地区各县脱贫乡镇和本区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和区属公司)实际,按照精准对接、完全覆盖、优化整合、突出重点、平稳过渡的原则,调整落实新的结对关系。会同对口帮扶地区共同探索建立防止返贫预警机制,针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推动资金、项目、人员帮扶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等状况,分层分类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完善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制度规范,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拨付跟着进度走”。

(二)支持特色产业合作发展。坚持以协作促发展,注重特色产业长期培育,增强对口帮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十四五”期间,逐步将产业援建项目比重提升到60%以上,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优势主导产业,聚力改造生产链、畅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明确产权归属和后续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园区赴对口帮扶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协助引入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平台、批发市场与乡村特色产业精准对接,鼓励扶持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通过产业园区共建、托管,提升投资促进、产业引导和管理服务能级,推进适宜产业和项目向对口帮扶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贸、投资领域合作共赢。深化文旅合作,设计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引导企业、居民到对口帮扶地区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组织两地青少年研学旅行,安排闵行干部职工优先赴对口帮扶地区疗休养。

(三)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注重发挥本地职业院校优势,协助对口帮扶地区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落实劳动力技能培训、稳岗就业、政策服务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等措施,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就业。深入发掘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潜力,重点支持工厂集中就业、乡村车间家门口就业。落实好就业优先支持政策,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异地就业和来沪就业并举,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相结合,继续支持对口帮扶地区搭建用工信息平台,通过组织招聘会,开通劳务就业直通车,聚焦上海本地行业用工缺口,强化就业岗位、就业政策精准推送,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培育区域劳务品牌。主动做好与输出地工作对接,加强服务保障,促进稳岗就业。

(四)提升消费协作质量和成效。利用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帮助对口帮扶地区产品找到销路、企业打开市场。持续深化品牌建设行动,加强消费帮扶产品评价认证、推介销售、动态监管,作为全区线上线下消费协作产品进行推广销售,择优推荐名优特产进入上海市消费帮扶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在全区范围内合理布局布点,搭建好消费帮扶骨干渠道,运营好直营店、生活馆、专店专柜,引导各类商业渠道参与开展多元合作。结合国定节假日、“五五购物节”等,开展消费帮扶展示推介活动,持续推动消费帮扶“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商超、进平台”。继续执行预算单位采购对口帮扶地区消费帮扶产品份额不低于同类产品20%,国有企业工会采购对口帮扶地区消费帮扶产品份额不低于同类产品30%用于职工福利等政策,倡导基层工会节日慰问额度优先采购对口帮扶地区消费帮扶产品,扩大大宗批发采购、电商平台支持、商业渠道销售等功能作用,增强市民群众参与消费帮扶的体验度、感受度。

(五)增强干部人才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做好支撑保障和关心关爱工作。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专业人才支援力度,选派名师、名医、学科带头人等参与援建,接收更多对口帮扶地区党政干部、专业人才来沪挂职进修,协助对口帮扶地区针对性开展乡村振兴急需的基层干部和专业人才培育培训,落实人才保障相关政策和待遇。鼓励采取“大组团”链接“小组团”方式,探索柔性化、社会化人才援建,放大智力帮扶辐射效应,拓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技术手段应用,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安排援建学校、乡村卫生室等项目,补齐易地搬迁基地公共服务短板,让脱贫人口享受更高质量公共事业服务。

(六)加大携手兴乡村支持力度。依托上海市乡村振兴领域专业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研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开展科技兴农兴业等重点合作项目,结合闵行乡村振兴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强项目化交流,助推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引导乡镇、村村、村居、村企、村和社会组织结对,在扎实稳妥推进乡镇结对帮扶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动员辖区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帮扶资金支持、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方面积极参与,聚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需要的项目。做优社会事业帮扶,支持教育、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打造校校结对、院院结对帮扶示范标杆,在科技、文化、社区基层治理等方面探索合作试点,培训乡村振兴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援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协助对口帮扶地区探索金融扶弱,带动金融资源下乡,提供农村金融需求的资源配给。

(七)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鼓励社会各界与对口帮扶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发挥社会力量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当地残疾人、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特定人群,继续做好供需精准对接,开展消费帮扶、爱心捐助,支教义诊等各类公益活动,多元化参与对口帮扶实践。依托两地资源开展青少年“手拉手”、红色党性教育、科普进校园等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深化思想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增强“五个认同”,营造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良好氛围。大力推动文化浸润工程,挖掘、保护、传承对口帮扶地区民族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双向文化展演活动。

四、“十四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领导小组或全体成员单位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高标准、不间断;落实区领导带队到对口帮扶地区调研对接,召开联席会议,深入一线察看实情、听取意见,推进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组建专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把对口帮扶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谋划,分管负责同志加强工作对接和协调,及时解决困难难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体系保持总体稳定,在组织保障、资源调度、项目建设、要素完善等方面做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及时总结展示闵行对口帮扶工作成效,强化宣传意识,讲好闵行故事,传递闵行温度和力度,提炼新时代对口帮扶的模式经验。

(二)强化制度保障。以规划为引领,细化对口帮扶年度计划,创新谋划与对口帮扶地区的两地交流协作,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动、全面合作、共赢互利转变,在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创造性推动工作;畅通日常联络、信息共享、人员互派、任务共推的机制渠道,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及时调整;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优化共商共管机制,坚持月报制度、工作调度等举措和信息化监测手段,推动项目管理精准化规范化,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为对口帮扶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抓好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援外前方工作机构党的建设,发挥临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完善援疆泽普分指挥部和援滇干部联络组保山小组、昭通小组的工作机制,严格援派干部人才队伍管理,做到“账目清清楚楚、项目清清爽爽、干部清清白白”,确保政治安全、工作安全、资金安全、人身安全;提升援派干部人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规矩意识、责任意识,持续提升一线队伍的实操能力和实战水平,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锻炼成长;加强对援派干部人才的跟踪服务和关心支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发扬干部人才首创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力戒形式主义,真正把心贴近人民,造福一方。

(四)强化社会参与。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注重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最大限度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及时总结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好模式、好典型,不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不断开创社会各方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闵行对口帮扶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