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关于推进民用航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民用航空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航空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发挥闵行区航空产业特色优势,抢抓商用大飞机、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链主企业集聚优势和牵引作用,重点引育大飞机和低空经济产业链关键企业和项目,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民用航空优势产业链,打造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高地,支撑上海建设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特制定本措施。 一、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引领、一带延伸、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空间布局。立足大零号湾南部区域,以吴泾镇、紫竹高新区为核心,依托航发商发、中航机载、商飞客服等链主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用航空集聚高地,大力推进中航机载“三中心一总部”园区项目建设,推动机载系统集成和子系统供应链、零部件企业集聚,盘活存量资源,支持新建或改建一批标准厂房,增强项目承载能力。辐射打造航空产业链延伸拓展带,依托吴泾镇等区域规划建设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引育链主型企业6家,“专精特新”高端产业链重点企业20家,航空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基本建成覆盖4平方公里范围的航空经济产业空间。 二、发展重点 (一)航空发动机研制突破。突破飞发一体化设计与集成验证,以及新型高效燃烧、先进热管理、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加快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适航取证,探索航空电推进、氢涡轮发动机技术、氢涡轮混合电推进等新能源动力技术,布局新型高温合金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端新材料技术研发和3D打印、再制造技术。 (二)机载系统体系建设。加强下一代机载系统基础架构技术、智能驾驶舱系统、互联航空电子系统、安全增强与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多电高效机电系统等机载系统新技术研发,前瞻布局量子技术、微波光子雷达、元宇宙等颠覆性技术在航空机载系统应用研究。 (三)新型低空装备技术创新。着力突破高灵敏态势感知与避障、电传飞行控制、高功重比分布式电推进、高能量密度电池与能源管理、高精度智能驾驶,以及适航安全性设计、高效率气动布局设计等核心技术,加强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数据链安全、抗风扰控制等装备安全技术研究,力争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支持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控制算法及飞行器自主飞行决策领域的应用。 三、主要政策措施 (一)聚力技术创新 1.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围绕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坚,支持企业优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扶持计划。对承担国家、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协同创新等专项,按照市级资金1:1配套支持,每个项目上限2000万元。(区经委、区科委) 2.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创新研发机构,对获得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认定的企业给予上限3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在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获得“优秀”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依托上海交大、华师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公共科研平台,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支持链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配套企业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或专业性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研发总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区经委、区科委、上海交大、华师大) 3.支持企业适航取证。对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的企业,单个证书给予上限50万元资金支持,单个企业累计支持上限500万元。对取得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补充型号合格证(STC)的企业,单个证书给予上限200万元资金支持,单个企业累计支持上限1000万元。对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维修许可证(CCAR-145部)的企业,单个件号给予上限100万元资金支持,单个企业累计支持上限500万元。(区经委、区科委) (二)集聚产业链条 4.推进协同融合发展。以航发商发为链主,带动上下游供应链配套企业集聚,重点集聚民用航空发动机用原材料,高端传感器、控制器、轴承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锻铸件、元器件及子系统等企业。以中航机载为链主,重点集聚航电系统、飞控系统、机电系统、电力系统、起落架系统等机载系统,以及液压、环控、电源、辅助动力装置、燃油等相关子系统、航空电子设备配套企业。以商飞客服公司为链主,加快发展客户培训、航材保障、运行支持、技术维修以及数字化等服务。以eVTOL、无人机等新型低空航空器整机企业为链主,推动整机制造产线落地,带动引进航电飞控、新型动力能源、机体材料、任务载荷等关键零部件企业。鼓励民用航空产业主要承载区在项目落地及发展空间给予全方位的支撑与保障。支持产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对连续两年产业规模增速20%以上的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实施晋档补差。(区经委、吴泾镇、颛桥镇、浦江镇、紫竹高新区) 5.推动高端装备升级。面向民用航空装备智能制造需求,推动本区工业母机、检测检验设备等高端装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着力引进航空级碳纤维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材料等基础材料,以及主控芯片、核心传感器等基础元器件,工业仿真软件等基础软件研发、设计企业。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搭建航空动力和机载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实现研发制造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经认定的智能工厂、优秀场景、智能智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等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建设检验检测、仿真测试验证、适航审定、选型中心等相关领域服务平台,强化基础服务支撑能力,按照平台建设项目投资的30%给予资金支持,上限1000万元。对非关联企业开放共享产业创新平台的企业,按年度实际服务的5%给予资金支持,上限200万元。(区经委、区科委) 6.推进应用场景创新。拓展低空飞行融合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吸引集聚低空经济整机及零部件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低空航空器在生态治理、抢险救灾、管网巡查、城市治堵、城市治安等场景应用。支持相关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航空运动、城市巡检、无人机管控等商业应用场景。支持eVTOL适航取证、商业化首航首试,培育低空载人新业态。(区交通委、区经委、区商务委、区公安分局、区文旅局、区水务局、区气象局、区应急局、浦江镇、吴泾镇、大零号湾、紫竹高新区) (三)完善产业生态 7.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统筹规划,支持有条件高层商务建筑楼顶,符合条件的核心商务区、景区、景点、交通枢纽站点等周边区域,建设低空航空器起降点,满足示范场景应用、观光旅游、联程接驳、商务出行等场景需求。探索建设支撑多频次、多机型、多场景融合的飞行测试示范区,围绕“测试、产学研成果输出、发证、场景应用”谋划主要功能,构建高安全智能化低空运行服务保障体系。(区发改委、区交通委、区规划资源局、区经委、浦江镇、吴泾镇、大零号湾、紫竹高新区) 8.加快人才引育。联合企业制定航空产业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专业人才招引目录,依托“春申人才计划”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招引民用航空领域创新团队和产业高端人才。支持重点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落户、住房安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对为本区航空产业发展作出重大成绩、突出贡献人员,推荐申报国家级、市级重点人才计划,给予资金支持。支持航空专业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快培育专业人才,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企业和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区人才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经委、区科委) 9.强化金融支持。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定向支持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形成预期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用好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加大对民用航空优质科技创新项目、关键配套产品研制、前瞻性技术等重点企业的关注和投资力度。利用好“闵行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贷款”,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给予贷款利息补贴等方式支持航空企业发展。针对低空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闵行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予以支持。(区经委、区财政局、闵金投公司) 10.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专班协调,充分发挥区航空产业推进小组及工作专班作用,打造民用航空企业专属“服务包”,协同推进产业发展重大事宜。加强政企沟通,建立区主要领导与央企“一对一”沟通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新项目落地等问题。加强市区协同,争取市级优质项目、重要平台落户闵行,协助企业开展适航取证、海外业务拓展、应用场景实施等相关工作。加强各方联动,各相关部门、各街镇、各园区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区经委、吴泾镇、大零号湾、紫竹高新区) 11.营造产业氛围。支持举办航空产业大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低空经济展会等活动,建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等组织,支持企业组办、参加国内外高能级展会及论坛活动。加强园区基地专业招商和品牌宣传,促进产业交流、提升行业影响。加强出口退税、出口信保扶持、出口风险规避等政策宣讲,为低空经济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便利。鼓励面向大众开展拓展研学、体验、科普、航拍娱乐、集群表演等航空新兴业态,加强行业宣传。(区经委、区商务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
当前位置:
《闵行区关于推进民用航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5日
留言
0/500
公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