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SY20001360
- 主题分类:其他\其他
- 发文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闵行区政府研究室、闵行区政府外事办公室、闵行区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5-07-15
- 发文字号:闵府办发〔2025〕18号
- 发布日期:2025-07-15
- 生效日期:
- 失效日期:
- 文件状态:
闵府办发〔2025〕18号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5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 《2025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 建设行动方案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上海“五个中心”和全面强化“四大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国家战略,始终服务国家需要,牢牢紧扣发展定位,进一步聚焦枢纽片区,把着力点放在集聚更具成长性、更有活力的企业总部上,放在为各类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支撑上,放在更好放大进博会和各类展会溢出带动效应上,以规划完善支持优势放大,以功能提升做足做强特色,以便利环境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努力在推动商务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高质量打造服务经济新高地 1.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1)持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2025年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20%;激活新型消费场景与商贸主体培育,推动限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加速高端服务业能级提升,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9%;聚焦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责任单位:南虹桥集团、新虹街道、华漕镇、区投促中心) 2.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型经济 (2)实施招大引强增能行动,加大海外招商力度,加快招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国际业务总部以及创新型成长性企业总部,全年新增总部类企业30家。整合各类服务要素,“一企一策”推动总部企业提质增能,打造总部经济生态圈。(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区投促中心) (3)加力促进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做强虹桥“长三角国际会客厅”功能,打造长三角商务会客首选地。设立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库,支持企业在商务区集聚业务、升级功能。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一体化机制,拓展招商合作伙伴联盟。(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区投促中心) 3.培育更为活跃的贸易型经济 (4)用足用好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33条措施,加速集聚一批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平台,年内累计引进贸易型企业突破1000家。(责任单位:南虹桥集团、区投促中心) (5)深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虹桥数字贸易产业联盟作用,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依托虹桥商务区物流保税中心(B型)探索优化跨境电商数字化监管,实现跨境电商1210模式交易总额和订单量同比增长20%以上。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自由贸易账户,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区财政局、莘庄海关) (6)加快虹桥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首店经济与首发首秀活动,提升交通枢纽一站式购物体验。发挥虹桥商圈联盟作用,引导支持虹桥天地、万科中心等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加快前湾印象城、超级合生汇等商业体开业。积极承接国家会展中心的观展溢出效应,大力发展首发经济、二次元经济、展会经济等消费新场景,举办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进博消费季等相关促消费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华漕镇、新虹街道) 4.集聚更大规模的创新型经济 (7)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能级科创资源导入,围绕低碳新能源、生物医药、时尚新消费等重点领域,全年实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2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创新型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南虹桥集团、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华漕镇) (8)加快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全年实现规上生物医药产值29亿元,持续推动云南白药、正大天晴等重大项目竣工或投运。借助总部磁吸效应,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品牌力。(责任单位:区科委、南虹桥集团) (9)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加强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基地和重点实验室联动,谋划布局脑科学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完成启动区孵化器空间、配套实验室及展厅装修,全年引入脑机接口企业15家以上。支持全球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建设,汇聚展培推广应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责任单位:区科委、新虹桥国际医学公司、南虹桥集团、华漕镇) (10)持续做强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服务+产业”技术服务生态体系。积极争取上海技术交易所的科创金融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长三角科技成果路演中心等落户商务区。(责任单位:区科委、南虹桥集团) 5.汇聚更全要素的专业服务业 (11)深化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加大外国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引进力度,全年新增30家法律和泛法律服务机构,累计达180家以上。争取在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挂牌上海(虹桥)“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南虹桥集团) (12)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建设,全年新增40家人力资源企业,累计达300家以上。依托“虹人汇”“HQTP国际人才会客厅”等平台,开展政策培训、供需对接、信息发布等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虹桥人力资源服务全球发展大会。(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南虹桥集团) (13)发挥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作用,举办兼并收购、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快推动立信虹桥发展研究院和会计中心(暨现代会计产业园)挂牌运营,全年引荐新质服务商25家以上。(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投促中心、南虹桥集团) (14)培育发展会展业,加强与各类展览场馆、会展服务单位、会展协会联动,加大企业招引力度,加快集聚一批高水平会展企业、会展项目。持续开展“投资闵行 相约展会”系列会展招商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投促中心、南虹桥集团) (二)高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6.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 (15)推动长三角乃至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实用技术和标准等“走出去”。支持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布局,建设虹桥并购集聚区。创新闵行-保山产业合作机制,引导低碳新能源等企业布局东南亚。(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经委、南虹桥集团) (16)集聚培育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支持专业服务业机构通过兼并收购、吸收合并、联营合作等方面,实现全球化布局,打造一批新质服务商。加快专业服务业机构“走出去”,搭建信华集团人力资源出海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 (17)升级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打造“上海市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闵行服务点”,整合供需双方资源,建立企业出海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市场评估、财税咨询、金融保险、供应链管理、合规风控等全生命周期出海服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政务服务中心、南虹桥集团) (18)依托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系统,建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发挥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作用,组织3场以上涉外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纠纷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 (19)加快建设虹桥国际青年创业港,打造专业性、国际化的青年创业服务平台,整合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务,持续提升国际化人才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人才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南虹桥集团) 7.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20)提升虹桥品汇“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功能,打造虹桥品汇B栋工业品首发平台,支持虹桥品汇在成都、湖州、南通等地设立全国分中心。高标准做好第八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建设直播经济集聚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全球直播中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 (21)升级建设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引入更多国际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机构、非政府经济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依托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等平台,进一步提升涉外经贸专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 (22)深化“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建设,举办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丝路云品”主题促消费活动,打响“领事带货”与“友城好物”品牌,形成一批“丝路电商”创新发展案例。(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南虹桥集团) 8.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23)持续放大开放枢纽两轮国家政策红利,进一步拓展政策应用场景。加强政策研究,配合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3.0版政策、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2.0版政策制订,积极争取国家、本市政策支持,形成更多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南虹桥集团) (三)高标准促进空间品质新提升 9.深化规划设计优化 (24)衔接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在前湾片区争取新设1平方公里产业社区并获批,配合开展吴淞江凤栖湿地规划设计研究。优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规划布局,开展虹桥前湾片区空间规划优化研究,制定枢纽片区城市更新与空间品质提升方案。(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南虹桥集团、区绿化市容局、华漕镇、新虹街道) (25)配合商务区管委会推进“H”空间项目规划实施,有序推进西交广场平台提升、中轴线、会展东等重点项目。完善提升区域配套和空间品质,加快北横泾(新虹段)护岸加固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及水岸景观提升,推进申长路等主要道路杆箱整治。(责任单位:区建设管理委、区规划资源局、区水务局、南虹桥集团、新虹街道) (26)配合谋划标志性CBD城市更新方案,探索盘活万科中心、申虹大厦等利用存量低效载体资源的有效路径,促进枢纽片区功能业态调整,完善酒店、会议、展示、路演、文化、体育等配套功能。支持存量商办楼宇转型更新为多样化租赁住房产品。提升枢纽片区商会能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区建设管理委、区商务委、区房屋管理局、南虹桥集团、新虹街道) 10.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27)加强轨交25号线线路研究,力争纳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4-2035)》,配合推进上海示范区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金运路-申昆路、金园一路-申长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季乐路、纪友路、园堂路二期、纪展东路等道路建设。(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南虹桥集团、华漕镇) (28)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养护,提升申长路、申虹路等道路平整度,完善人行道、护栏等设施。制定交通标识设施移交接管方案,配合优化完善道路指引标识。配合谋划枢纽片区慢行交通体系,研究空中连廊、人行步道、骑行系统提升方案,提升非机动车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交通委、新虹街道、南虹桥集团) 11.优化城市街面景观 (29)调整、迁移沿街行道树品种,增设城市家具,打造申长路沿线绿化景观特色。优化提升户外广告、景观灯光、店招店牌、楼宇铭牌,提升商业氛围和街区活力。(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新虹街道、南虹桥集团) 12.提升公共绿地品质 (30)配合推进华翔绿地以及高架桥下空间等更新提升,植入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景,提升绿地复合功能。加快实施沿街绿化、口袋公园等生态空间改造,提高沿街绿化的通透性和商业活力。(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新虹街道、南虹桥集团) (31)研究枢纽片区公共绿地提升方案,完成协信、富力等移交地块“一点一方案”,提升绿地养护水平。加快企业附属绿地开放,提升诺亚财富绿地、绿谷丘谷园等服务功能。逐步调整进博会雕塑周边绿化景观,增加雕塑显示度,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新虹街道、南虹桥集团) (32)加快前湾公园一期、二期建设。推进联友路东、雅乐路南公共绿地改造工作,提升前湾地区公共绿地品质。(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南虹桥集团、华漕镇) 13.促进河道景观提升 (33)加强滨水空间打造,研究制定环城“生态圈”方案,促进四大绿地连通,滨水空间延伸。加强河道生态修复,提升河道水质与清澈度。(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绿化市容局、新虹街道、南虹桥集团) 14.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34)加快推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项目虹桥院区项目落地,完成规划调整和项目立项。推进虹桥700号发射塔迁建,形成概念设计方案并报审控规。(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交通委、区规划资源局、华漕镇、南虹桥集团) (35)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动华漕动迁房三期项目、四期项目开工建设。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快华师大闵行前湾基础教育实验园区建设,07-04地块小学、06-02地块幼儿园等项目年内完工。(责任单位:区房屋管理局、区教育局、华漕镇、南虹桥集团) 二、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优化完善南虹桥管委会架构及工作机制,下设办公室增强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区政府主要领导与商务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沟通联络机制,加强重大规划、重点事项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协调推动;相关委办局、南虹桥集团积极对接商务区管委会职能处室,合力推进年度任务落地;属地街镇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完善政策支持,研究设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发展专项资金,配合起草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用好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法务区等政策,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枢纽核心功能打造、空间品质和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国家下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内,支持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申报发行专项债券。加大宣传推介,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持续加强对商务区建设成效和发展亮点的宣传报道,不断提升虹桥品牌的影响力、显示度。(责任单位:区府办、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
|
留言 |
|||
*姓名 | |||
*联系方式 | |||
*电子邮箱 | |||
*验证码 |
|
||
公众意见 |
|||
咨询人 | 意见与建议 | 回复内容 | 提交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