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政策文件 > 本部门发文 
闵行区水务局关于印发《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总结》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3日

 

闵行区水务局关于印发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总结》的通知

 

局机关科室、各基层单位: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总结》已经局党组会“三重一大”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特此通知。

 

 

2025年1月23日

2024年闵行区水务工作总结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攻坚之年,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闵行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的主要目标,勇于攻坚克难、坚持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目标。

一、坚持底线思维,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全力保障安全平稳度汛

今年成功应对“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等4次台风侵袭和18次强对流天气的严峻考验,启动全区防汛防台应急响应22次(Ⅱ级响应3次,Ⅲ级响应6次,Ⅳ级响应13次),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一是做实做细备汛工作,全区各级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传达落实国家防总和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层层压紧压实防汛责任;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项措施,完成修编防汛防台应急指挥与行动方案,各级防汛部门围绕水工程调度、下立交积水处置、重大工程跨汛等重点领域开展各类演练57场,举办各类培训46场。二是落实隐患整改,完成区级隐患排查整改485处、市防汛办隐患抽查整改32处;提前完成消除积水三年行动计划10处任务和区政府为民办实事“9个积水点改造”项目;万源路(蒲汇塘-规划吴中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工;莘朱路(华泾港-兴南路)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成工作井和接收井实施。三是充分发挥水文监测实效,首次尝试对6 个潮位监测站高潮位进行人工经验预报和台风登陆前加密预测预报。由原来的雨量达超、内河水位超警戒、外河潮位超历史极值报告,向内河水位、外河潮位变化趋势预报转变,对水位、潮位是否有可能超历史极值做好趋势研判推进智慧防汛技术支撑,完成“一网四库”、区级防汛会商大屏和10处下立交视频监控更新改造;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不断补充完善监测站点,强化雨水情监测防线建设,提高防汛预测、预警、决策能力,保障城市防汛安全和运行平稳。

(二)加速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外围排涝泵闸方面,春申塘、中横沥南泵闸已完工;六磊塘东、北竹港泵闸已完成围堰施工,达成年度既定目标;北横泾南、俞塘泵闸完成初设批复,启动前期征地动拆迁。水闸除险加固及大修方面,淡水河、盐铁塘水闸大修工程已完工;雄伟河水闸改建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丰收河、小涞港、姚墩港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及塘泗泾、曹家港水闸大修工程已开工。一线堤防专项维修方面,完成黄浦江支流沈庄塘等3个单位段约1.6公里堤防专项维修工程形象进度80%;完成黄浦江支流淀浦河梅陇段堤防专项维修项目初设批复

(三)逐步提标城镇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建设方面,昆阳雨水泵站已完成主体工程;汇驰路污水泵站取得施工许可证并进场施工。管道检测修复方面,完成全区管道检测238公里、修复12公里。

二、多措并举推进,加强水生态精准修复

(一)深化河湖水网体系建设

聚焦提升规划河道实施率和水面积率、提高河道输排水能力,纵深推进流域治理,完成大治河、俞塘等8公里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同时,先行通过沙沟、桃园沟将三鲁河与肇沥港连通,实现断点打通加快大治河以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果落地,完成中南河(大治河-丰南河)河道整治项目。扎实推进浦江镇、马桥镇、吴泾镇等6个街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启动治理面积100%,完成面积不少于80%”的工作目标,力争打造浦江镇汇东村、汇红村和吴泾镇和平村2个市级示范单元。

(二)加强雨污水源头治理

初雨调蓄设施建设方面,九星(星北路)、地铁北广贤已完工;虹南、昆阳、新梅主体工程完成,正在设备安装调试;陇南、陇西、平南东兰正在基础结构施工;虹莘、平吉、平阳已开工。雨污混接普查整治方面,已完成雨污混接普查,完成20%排水户和12%分区达标评估。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理方面,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到100%,就地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100%。

(三)打造高品质河湖景观

成功创建“上海闵行紫竹水利风景区”,成为闵行区首个市级水利风景区,并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充分响应上海市水美村庄、水美社区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完成马桥镇同心村、吴泾镇和平村、浦江镇汇东村水美村庄试点建设和新虹街道北横泾水美社区(一期)试点建设。围绕生态健康、观感美丽、感受幸福的治理目标,开展健康幸福河湖选树工作,已完成13个街镇52条(个)健康幸福河湖初步验收。

三、常态长效管理,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

(一)夯实河湖长效管理

一是持续强化养护力度,全区出动河湖保洁人员43万余人次,保洁船只8.8万余艘次,处置垃圾、杂物等1.6万余吨。二是扎实推进巡查检查,按照河道管理“七无”标准,重点针对河道水质问题进行全覆盖巡查监管,市、区第三方巡查发现问题8347件,均已落实整改;全区综合每公里管理养护问题数为0.85处,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减少0.38处,同比下降31%。三是不断提高考核力度,对巡查、水质自检、问题上报等工作提出新要求,结合月工作量清单现场核查养护成效每月对养护企业进行考核,出具考核通报,并将考核成绩录入水务质量安全诚信系统,进一步压实养护企业工作责任

(二)深化河湖长制工作

强化全区河湖水质提升、水面积管控、河长牌设置、长效管理等工作,全区共设立各级河长958名,其中区级河长9名、镇级河长51名、村级河长164名、民间河长734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4516次;累计发放《致河长的一封信》、《工作提示》39封(份),累计下发“三查三访”问题交办单105件,并督促全部整改到位。在严格落实河长设置、河长公示牌动态更新维护的基础上,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等平台信息填报;发动全民参与,现全区民间河长已基本覆盖到辖区内河湖,并以世界水日、节水宣传周等方式,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宣传,呼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

(三)持续提升区域好水占比

围绕“优于Ⅲ类水占比稳定控制在现状水平”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突出以水质为导向的河湖长效养护。进一步规范全区水质监测相关工作,与区生态环境局建立断面水质监测联动机制,在每月市级水质监测计划前先进行区级预检,根据预检结果逐点分析水质情况,并结合天气、水文潮汐等客观因素,做好泵站放江管控和水闸引调水;结合水质监测数据编制《闵行区河湖水质状况专报》及《闵行区水质自动站水质专报》等报告,总结水质波动趋势。全年全区河湖水质平均值无劣Ⅴ类断面,优Ⅲ类好水占比达到75%以上

四、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一)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标准和取水单位提出的年度取水计划建议,按照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审核确定2024年度取水计划为2818.7万立方米,占全区许可取水总量的74.5%全年取水量为2377.8万立方米,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动跨前服务指导取水单位,促进规范取水,开展现场检查和指导103次。

(二)试点开展取水权交易

指导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淀东水利枢纽船闸重建工程)与上海旗忠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开展取水权交易(协议转让),通过将高尔夫球场节水产生的取水富余指标转让至在建水利工程项目,以满足建筑施工临时取水需求,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上海市用水权交易管理指南(试行)》发布后首批完成交易的五个项目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实现跨年度交易的项目,为全市推行用水权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有序推进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26所中小学校通过市级专家领导考评验收,其中4所学校达到市级节约用水示范(标杆)学校标准,22所学校达到市级节水型学校标准。同时,组织指导水效指标领先的单位,积极参与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其中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首批“上海市工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获评为“上海市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

继续推进虹桥水质净化厂、北外附属田园高中等单位再生水、雨水利用工作全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为2090.18立方米。精心指导晶城中学、颛桥小学等中小学校在开展节水学校建设时,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

五、强管理重效能,规范水系统管理体系

(一)提升规划引领作用

完成《闵行区水系统治理“十五五”规划思路》编制和《上海市闵行区排水泵站调蓄设施专项规划》方案编制,按《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推进本市排水详细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上报13个街镇详细层级雨、污水规划至市水务局行业审查。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有机硅产业化项目、果栗科技、马桥08A-01、08A-08住宅项目、梅陇环卫设施等一批区重大项目的水系平衡工作,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土地出让等顺利落地实施。

(二)规范依法行政工作

全年开展执法检查266次,出动执法人员532人次,共计立案11件(排水案7件、水利案4件),罚款合计117万元。收到行政复议1件,复议结果为维持原行政行为;收到行政诉讼2件,判决均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收到检察建议书1件,已完成答复。加强依法治档,做好档案收集和归档工作。办结行政审批项目938件(水利类144件、排水类780件、取水类14件),新增“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及“拆除、改动市政排水设施”2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汽车清洗“一件事”,协同配合做好宠物医院、养老院等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工作,持续做好审批程序集成化,方便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完成2个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免申即享”服务,免征补偿费约3.25万元。严格把关建设项目的水务行业前期审核,通过多渠道项目审批管理模式,审核蓝线划示申请项目101个、线上平台征询意见回复278件、线下意见征询700余件。

(三)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围绕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目标,严格履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责,不断推进水利质量监督和稽察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做好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履职巡查迎检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对全年受监项目加强建设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采用暗访、飞行检查、四不两直等模式开展环保督察、“安薪行动”、“安全月”、“质量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等专项检查,开具停工令5份,整改单80份,监督记录253份,约谈个人及相关责任人员23人次。全区4个项目获评市水务(海洋)系统文明工地称号,2个项目获评市级文明达标工地称号,1个项目获评水务重大工程“五色工地”称号。为规范生产建设管理活动,组织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学习《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工作手册(2023版)》《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利建设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法人履职能力,提高了水务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留言

*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验证码  

公众意见

咨询人 意见与建议 回复内容 提交时间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