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水利规划(2021-2035年) (发布稿)
闵行区水务局 2022年12月
闵行区位于上海的地域腹部,黄浦江纵贯其南北,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属于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网纵横,地势低平,水动力较弱。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闵行易受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的多重影响。近年来,受海平面上升、流域水情工情变化以及地面沉降等多重因素影响,现有防洪除涝设施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和《上海市防洪除涝规划(2020-2035年)》,为加快建设与闵行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支撑区”发展定位相适应的水利综合治理体系,持续提高防洪除涝保障能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住城市防汛安全底线,闵行区水务局组织编制了《闵行区水利规划(2021-2035年)》。 一、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超大城市人民观和安全观,推动新阶段闵行水利高质量发展,以完善格局为基础,坚持“优化格局、外挡内控、分片治理”;以防汛安全为前提,坚持“蓄排结合、强化能力、洪涝兼治”;以提升品质为重点,坚持“水岸一体、亲水可达、连续贯通”;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坚持“生境改善、功能复苏、河湖健康”;以智慧管理为支撑,坚持“两网统筹、系统集成、智能高效”。为闵行区建设成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闵行区辖区,面积约373.3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和标准 (一)规划目标 至2035年,建成与闵行区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城乡安澜、河湖生态、管理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水利体系。 (二)规划标准 1、防洪标准流域防洪标准为防御太湖流域不同降雨典型100年一遇洪水。城市防洪标准为黄浦江市区段防汛墙采用1000年一遇高潮位,黄浦江上游干流段防汛墙防御100年一遇洪水。2、除涝标准闵行区浦西地区采用30年一遇、浦东地区采用20年一遇最大,1963年9月设计暴雨雨型及相应同步潮型,最大24小时面雨量一天排除,不受涝。 (三)规划指标 表1 闵行区水利规划主要指标表
三、规划方案 紧紧围绕闵行区发展定位,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本规划分别从河网水系规划、防洪(潮)规划、除涝规划、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水利综合治理格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河网水系规划 闵行区河网布局为“30干300支”。规划骨干河道30条,支级河道328条,总长度约801.6公里;全区河湖水面率达到10.46%(含片界河道)。淀北片、淀南片、浦东片规划平均除涝高水位分别为3.8米,3.6米,3.75米,常水位均为2.5-2.8米,预降水位均为2.0米。 (三)防洪(潮)规划 闵行区防洪(潮)总体布局为“3线4段”。“3线”即水利分片外围黄浦江一线、苏州河一线和淀浦河一线,“4段”为黄浦江(市区段)、黄浦江(上游干流段)、苏州河、淀浦河。 (四)除涝规划 闵行区除涝总体布局为“3片4圩”。“3片”为全市水利控制片中的淀北片、淀南片和浦东片,“4圩”指淀南片西部低洼地区的旗忠圩区、沙溪圩区、邻松圩区和铁路圩区4个圩区。 水利控制片外围排涝泵闸布局和规模:规划水利片外围水闸55座,总孔径604米;外围泵站24座,规划总规模568立方米/秒。 圩区布局和规模:圩区泵闸27座,规划总净宽119米,规划总规模为86立方米/秒。 (五)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推进马桥、华漕、新虹、浦江、浦锦和吴泾6个生态小流域建设,逐步提升河道生态防护比例,打造贯通、可达、生态、共享的滨水空间,构建“河畅、水清、岸洁、景美”的幸福河湖。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工程的综合效益。 (六)管理措施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养护管理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河网、管网有机结合,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型海绵网络。加快构筑完善符合闵行特点的防洪除涝应急管理体系和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全面提升防洪除涝运行、管理、决策和指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附图 附图1:闵行区防洪工程规划布局示意图 附图2:闵行区除涝工程规划布局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