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专家解读 
区科委就《闵行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答疑二次解读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闵行区信息化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9日
    《闵行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自2021年7月26日正式发布以来,我委陆续收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咨询,经过开会讨论后,现就相关问题作出答复。
问:“十四五”时期闵行科技创新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闵行将坚持“南北联动、双核辐射”战略,构建以南部围绕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北部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南北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创业新标杆、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长三角协同创新新磁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新引擎,着力提升南部科创中心显示度、贡献度,强化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整合,发挥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科创成果转化,推动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形成叠加效应。

问:“十四五”时期闵行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形式和需求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闵行科技工作面临“三个“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创新机遇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大国博弈和全球疫情影响两大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闵行城市能级提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高水平创新供给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因此需要瞄准全球产业创新前沿新标杆、卡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新定位、找准闵行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

问:“十四五”时期如何推进“大零号湾”建设?


答:“大零号湾”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创新策源高地。“十四五”期间,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支持“大零号湾”建设。

一要鼓励高等院校实现颠覆性创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在量子通信、海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集成电路、未来能源、创新材料、新药创制、人工智能等领域攻关“卡脖子”技术。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在智能教育、精密光学、超限制造、生物医药、医学健康、海洋生态等领域建设科研创新平台。
二要推动院所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
三要促进科技成果实现全方位承载搭建平台。优化布局“零号湾”创新策源区,建设各具功能的产业承载区,提升闵开发、紫竹、临港浦江科技城、莘庄工业区、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漕河泾向阳科技绿洲、航天产业基地等园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发展新格局。

问:“双减”政策下,闵行在科普教育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对策?


答:“十四五”期间,闵行将大力提升市民科学高素养水平,强化科普工作,推动创新教育深入融入现代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力争到2025年,公民科学素养达标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另外,闵行近期获批“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53家,全市仅2家。在“今日闵行”APP正式上线闵行区科普资源地图,覆盖78家科普教育基地,6家社区创新屋,2个科普剧场,4家社区书院。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